APP下载

后三峡时代农村移民的经济现状调查研究

2019-11-28汪洋董亚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调查研究

汪洋 董亚康

摘要:移民的经济问题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状况,更关乎社会稳定。以重庆市涪陵区的若干移民小区的三峡工程农村移民为研究对象,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对农村移民的经济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和经济收入的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外流对于提高经济收入的作用明显;农村移民与原住民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差距成为隐藏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安置补偿政策、标准应经过充分调研,符合移民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原住民感受,避免因政策实施引发社会矛盾;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增加移民收入;③引入社会力量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农村移民家庭负担;④长远解决农村移民经济问题,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⑤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吸引年轻劳动力本地就业,增强本地经济活力。

关键词:农村移民;经济现状;劳动力流动;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17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3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immigrant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own living conditions, but also to social stability. Taking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rural migrants in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and the economic status of migr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mobility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level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flow of labor force and the growth of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outflow of labor force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economic income. The obvious economic gap between immigrants and aborigines has become a hidden risk of social ins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①the resettlement compensation policies and standards should be fully investigated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migrant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eelings of the aborigines, so as to avoid social contradictions cau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②carry out targeted and practical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grants and increase their income; ③introduce social forc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migrant families; ④long-term solution to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migrants requires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⑤develop local economy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 and attract local employment of young workers,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local economy.

Key words: rural migrant; economic situation; labor mobility; investigative research

由工程建設引起的移民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各类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通常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仅建国以来中国就已产生了多达1 500万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1]。搬迁对于农村移民影响深远,外部环境突然改变和自身心理微妙变化的双重作用,使农村移民远离以往的生活舒适区,这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影响存在两个重要的潜在风险:搬迁使农村移民脱离原有的生产体系,而新的生产体系的建立过程漫长且艰难,因此存在农村移民由此陷入并长期处于贫困的风险[2];移民心理的不稳定性是一个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加之“搬迁致贫”风险的存在以及移民政策落实、政府部门对于移民的心理引导等方面存在问题,存在暴发社会不稳定事件、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风险[3]。

以往易被忽视的移民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的关注,移民搬迁后的生存状况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亦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经济问题作为反映移民生存现状的最直接、最明确的指标,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普遍的、以经济目的为基本要素的社会现象,关乎人们的生存根基,其流动状况和特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民自身的发展状况,亦间接反映了移民对于迁入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居住环境等的适应情况。从劳动力流动视角研究移民的经济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解移民的现状,另一方面更是借此从内外部环境对移民流动及其经济状况影响的角度探寻解决移民问题的关键。

1  调查实证

为了解三峡工程农村移民(以下简称农村移民)搬迁后的生存现状和劳动力流动状况,课题组于2017年对重庆市涪陵区若干移民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采取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获取了调研地农村移民的相关原始数据,并对其目前的生存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将原住民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者存在的异同点,以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调研共发放问卷840份(其中,农村移民问卷620份),有效回收786份(其中,农村移民问卷592份),总有效回收率达93.6%。

1.1  农村移民的劳动力流动特征

1)劳动力个体特征。农村移民劳动力个体特征的统计数据见表1。性别特征方面,总共592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劳动力占63%,其中134个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男性占64%。可见,农村移民中外出与非外出劳动力在性别特征上基本无差异,并且都呈现以男性劳动力居多的特点,这与传统的社会、家庭角色分配的性别特征一致,男性承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4]。年龄特征方面,总体上以青壮年为主,其中外出流动劳动力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外出劳动力样本中40岁以下占流动样本总数的71%,而总体样本中同年龄层劳动力样本占比仅为47%。主要原因:一是年轻劳动力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强,其眼界、思想更加开阔,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更强;二是年轻劳动力对自身有更高的期待、薪资水平要求更高[5]。婚姻特征方面,总体上,已婚劳动力556个,占样本总数94%,其中外出劳动力109个,流出比例为19.6%;36个未婚样本中,外出劳动力为25个,流出比例为69.4%。可见,农村移民劳动力已婚比例较高,同时,较之非外出劳动力,外出劳动力的未婚比例更高,已婚状况对劳动力流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6]。文化程度方面,调研地农村移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以初中学历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79%。外出劳动力较之非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有所提高,高中及以上劳动力占44%。结合上文分析可知,年轻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7]。

2)经济特征。农村移民收入方面,调研数据显示,农村移民中外出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为3 148元,而非外出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為2 176元,两者的收入差距近1 000元。可见,外出劳动力相较于非外出劳动力存在明显的经济优势,劳动力的外出流动对于提高经济收入作用明显。以经济目的为主的劳动力流动受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等的影响,因此也间接反映了安置地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不高的问题[8]。

不同特征外出劳动力的经济收入水平存在差异。首先,不同年龄层劳动力的收入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以建筑业等重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中,年龄因素对收入水平影响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劳动力身体素质下降,劳动量也相应减少,导致收入水平降低;其次,男性劳动力收入普遍高于女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在职业选择等方面存在劣势,尤其是在以重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特征下,收入明显低于男性。另外,调研数据表明,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对于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区域、职业特征。外出劳动力流入区域构成情况见表2,广东、福建、浙江为流入劳动力最多的3个省。其中,仅流入广东的劳动力就达38%,流入广东、福建、浙江3省的劳动力占比达74%。可见,外出劳动力在流入区域上具有局限性,且从流入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更多的沿海发达省(市)仍是外出劳动力的优先选择[9]。

农村移民外出劳动力从事职业分布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调研地农村移民的外出劳动力中工厂工人最多,占总体样本的34%,其次是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事上述3种职业的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样本总数的比例达79%。农村移民外出劳动力所从事职业类型较为单一,并且多为重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劳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调研地农村移民以青壮年为主,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搬迁前基本从事农业、渔业生产,搬迁后舍弃了原来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外出流动后所能从事的职业很受限[10]。

1.2  农村移民与原住民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差异比较

在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方面,原住民与农村移民无明显差异。原住民与农村移民的劳动力的收入数据见表4。由表4可知,原住民外出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为3 975元,而非外出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为2 771元。可见,原住民平均月收入整体上明显高于农村移民。导致这种明显收入差距的原因:首先,搬迁至城镇的过程改变了农村移民以农业、渔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旧的生产技能无处施展,导致搬迁后就业有局限性,所能从事的行业收入有限;其次,原以农业、渔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移民在经济收入方面本就与安置地原住民存在差距;最后,这种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两者在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原住民外出劳动力的区域及职业分布见表5、表6。流入人数最多的为广东省,沿海发达省(市)依然是主要的流入地。不同的是,较之农村移民,原住民外出劳动力的区域分布更为广泛。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村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可能导致其外出无门,另一方面原住民具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外出途径较多[11];职业特征方面,较之农村移民,原住民外出劳动力的职业选择范围更广,并且所从事职业的技术要求及层次更高。

在劳动力的外出比例方面,在194个原住民劳动力样本中,92个劳动力流出,劳动力流出比例为47%;592个农村移民劳动力样本中,劳动力流出为134个,劳动力流出比例为23%。由此可见,原住民相对于农村移民,其劳动力明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2  目前农村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了解调研地农村移民现状,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对受访者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结合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将目前调研地农村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劳动力外流追求更高收入存在负面效应。首先,搬迁改变了农村移民原本以农业、渔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其他职业技能的缺乏致使农村移民的再就业存在困难,加之移民安置地属于典型的小城镇,工资水平低、缺乏就业机会,而消费水平却并不低,这种不对称的矛盾驱使农村移民外出从事艰苦的低收入行业,生活质量对比搬迁之前有所降低。其次,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加重了年轻一代劳动力的经济压力,迫使其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而选择外出,而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又导致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凸显,两者福利无法保障,致使家庭整体幸福感降低[12]。

2)农村移民的劳动力流动受阻。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为主的经济目的是移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力。农村移民一方面更加迫切地需要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一方面又在安置地经济、就业形式严峻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性明显弱于原住民,这种矛盾说明农村移民存在劳动力流动受阻问题。老龄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促使年轻劳动力外出追求更高收入的同时又需要其留在身边照顾。实地调研发现,由于安置住房存在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如楼层过高而未配备电梯)等,致使老年移民独自居住存在困难,因此限制了年轻一代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这也使得部分农村移民家庭经济状况长期难以得到改善,由此陷入“搬迁致贫”的陷阱[3]。

3)与原住民的经济差距存在不稳定风险。以往移民政策的制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这种涉及利益问题的倾向性易招致原住民的不满情绪,引发偏见,而实际上一些看似美好的移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政策承诺成一纸空文,移民利益受到损害、生活质量较移民前明显下降,致使移民心存怨念。而实际上,移民因搬迁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原住民在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两者存在明显的经济差距。经济差距的出现导致了农村移民与原住民之间心理隔阂的出现,经济差距的拉大又进一步导致居住隔离的形成[13]。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目前农村移民与原住民之间表面和谐的局面,而实际存在不稳定风险。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对农村移民的经济现状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以劳动力流动为依托的经济活动中,呈现以男性劳动力居多的特点,外出劳动力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劳动力的流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已婚状况对劳动力流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②外出劳动力相较于非外出劳动力存在明显的经济优势,劳动力的外出流动对于提高经济收入的作用明显。不同特征的外流人群的经济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劳动力收入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男性收入普遍高于女性;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对于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③外出劳动力在流入区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更多的沿海发达省(市)是外出劳动力的优先选择。外出劳动力所从事职业类型较为单一,并且多为重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劳动。④由于搬迁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原住民在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农村移民与原住民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差距。原住民外出途径更多,职业选择范围更广,所从事职业的技术要求及层次更高。⑤农村移民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劳动力外流追求更高收入存在负面效应;移民的劳动力流动受阻;与原住民的经济收入存在差距。

基于以上分析与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移民前期的安置补偿政策、标准的制定应经过充分调研,在深入了解移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使政策实施可行、标准制定合理,不仅要保障移民在搬迁初期的正常生活,还要使其在移民后期得到持续性的帮扶,努力缩短、控制其与原住民之间的经济差距。同时,政策、标准的制定还应充分考虑原住民感受,避免因政策实施引发两者矛盾,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②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经济状况,需提高农村移民素质,增强其职业技能。开展符合农村移民实际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同时拓展培训渠道,采用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保证培训的实用性[14]。③引入社会力量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成立老年人帮扶志愿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减轻农村移民家庭负担。④长远解决农村移民经济问题,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⑤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吸引年轻劳动力本地就业,增强本地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 施国庆,陈阿江.工程移民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3-28.

[2] 严登才,施国庆,周  建.范式视角下水库移民贫困成因研究综述[J].水利发展研究,2011(12):16-20.

[3] 汪  洋,黄  颖,程  霖.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移民贫困驱动机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6):29-35,40.

[4] 张世伟,赵  亮.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生存分析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101-106.

[5] 张永莉,黄祖辉.新一代流动劳动力的特征趋势——来自甘肃省10个样本村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2):80-87.

[6]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2):37-42,73.

[7] ZHAO Y. Labor migration and returns to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79(4):1278-1287.

[8] BOGUE D J. Study of population:An inventory and appraisal[M].WDC:NAS Press,2000.

[9] 李培林,農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 赵树凯.纵横城乡——农民流动的观察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1] 黄  健.复杂系统视角的水库移民社会网络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1):69-71.

[12] 陆益龙.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来自皖东T村的经验[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1):104-111.

[13] 冯云廷.居住隔离、邻里选择与城市社区空间秩序重构[J].浙江社会科学,2018(9):70-76,157.

[14] 贾宁凤,赵烨誉,张学军.移民搬迁前后生计资本变化的实证研究[J].水利经济,2017,35(3):53-57,77.

猜你喜欢

劳动力流动调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如何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