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2019-11-28陈仔浩刘熙宇冯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

陈仔浩 刘熙宇 冯晨

摘要:介绍了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指出农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主体价值驱动不足、需求主体需求不足、征信和监管成本较高以及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与创新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对此提出了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3个层面构建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17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3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rural are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introduced. It'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uch as insufficient value-driven of green finance suppliers, insufficient demand of demand subjects, high cost of credit collection and supervision, few types of green financial products and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green finance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resi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cosystem in rural areas 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3]。在政治建设方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扫黑除恶等行动在乡村的展开,乡村政治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文化建设方面,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在社会建设方面,乡村居民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但在经济建设方面,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年扩大,推动城乡公共基本服务均等化仍存在较大困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虽然农村环境治理水平有所进步,例如2017年农药使用量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5%,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足,2017年化肥施用量与塑料薄膜使用量与2016年相比只减少了2%~3%[4,5]。由此可见,当前中国乡村振兴各方面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各方面建设需要大量且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尤其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改变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6]。

绿色金融是指为环境保护、绿色建设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服务,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7]。从已有文献来看,一些学者已经对农村绿色金融进行了探讨,吴志远[8]指出了中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为农村金融政策与改革实践作了理论指导;王劲屹[9]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引入绿色金融服务时面临的困难,探索了中国农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路径;童雪松[10]研究了农村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光伏电站贷”。通过对现有关于农村绿色金融研究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村绿色金融理论与具体实践的探讨,但未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讨论农村绿色金融问题,也没有将推进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结合。基于此,本研究从推进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出发,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3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城乡差异不断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分布不合理,“重城市,轻农村”特征显著[11],同时乡村资源不断流向城市,使得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但是相对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却日渐严重,呈现城乡二元环境结构。面对不断扩大的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乡村环境污染问题,以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得尤为必要。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建设目标

1.1.1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是乡村的根本产业,而现代生态农业是指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传统农业有效经验结合起来的,具有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功效的现代化农业。然而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单位主要仍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并且采用较为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单独的农户家庭缺乏足够的资本采用先进设备,引进成熟技术,同时也缺乏聘请管理人才的需求,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产出效益较差,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需要大量和多元化的融资支持,以满足支撑集中土地、购入机械设备、引入成熟技术和聘请管理人才的需求。

1.1.2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集约化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并且最大效率地利用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集约化农业按发展层次主要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3种类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集约化农业所处的层次与类型主要为有形投入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但随着乡村年轻劳动力与资本不断向城市外流,乡村土地出现大量荒芜或粗放经营的现象。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7 hm2,与世界平均水平0.23 hm2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采取技术密集型集约化农业的土地经营方式是必然趋势。然而中国农业科技领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研究、轻推广”现象,并且农业技术研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绿色金融在提高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资金支持作用,更要利用金融的“主動风险管理”能力发挥对技术的导向作用,实现技术先进性转化为经济合理性的关键步骤。应通过绿色金融与农业技术的结合,将绿色金融的风险规避高效性与农业技术产出高效性相结合,切实推进技术密集型集约化农业进程。

1.1.3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乡村的零散分布特点,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上存在长期的“重城市,轻农村”现象。由表1可知,2014—2018年乡村固定资产投资仅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左右,甚至出现了下降的倾向,因此造成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匮乏的问题,直接造成了乡村的教育、医疗、养老和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于城市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如何融资成为了一个困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并且由于乡村面积广大、分布零散以及政府财力有限,还需要额外的渠道获取融资。同时,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会给地质、水资源、空气和植被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前提下进行,因此绿色金融成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2.1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中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以及缺少科学的生产指导,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对土壤、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直接影响了最终产出农产品的质量。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5)》数据,中国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2011—2015年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农业源远超工业源,且占排放总量比例较大,化学需氧量农业源占比呈上升趋势。面对日趋严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仅靠政府财政缓解是杯水车薪,还需要广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显得尤为必要。

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居民居住分散,生活污染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生活垃圾方面,乡村缺乏统一集中处理或回收利用垃圾场所,居民通常采用集中堆放的方式,集聚到一定量时即采用露天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产生大量有害人体、环境的气体。在生活废水方面,乡村缺乏污水处理系统,居民通常就近直接排放,对河流湖泊造成了较大污染。因此,急需加强对乡村生活污染处置设施和回收利用产业的建设,但这也存在回收率低、回收周期长等问题,除政府财政外,需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多元化创新工具的作用。

1.2.2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工业点源污染治理  乡镇企业大多为电镀加工、纺织印染和化工等劳动密集型、高污染型的中小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通常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给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近年来,国家环保立法逐渐完善、环保执法逐渐加强,但是中国的环保立法存在城市本位主义的现象,立法基点主要面对城市的环保问题,忽略了农村环保的特点与难点。同时,由于城市环保执法的逐渐加强和乡村环保的监管薄弱,出现了城市高污染企业向乡村转移的现象,《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城市污染向乡村的转移有加速趋势。城市污染的转移已成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压力。工业污染的治理需要大量资金,然而近年来中国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对于相对缺乏政府财政支持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而言,农村绿色金融是其重要的融资途径,并且绿色金融的信贷制度可以有效改变乡镇企业的生产方式,抑制城市污染的转移。通过利用信贷制度的“环保一票否决”制,断绝乡村高污染企业的资金来源,从经济层面上根除其成长的土壤,如此以往,乡村高污染企业只有选择改善、转移或关闭的结果。

2  农村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绿色金融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乡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价值驱动不足等问题,绿色金融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2.1  绿色金融供给主体价值驱动不足

金融机构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的绿色金融服务也存在收益率低、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同时由于中国商业金融机构的绿色理念与国外相比尚缺乏一定的高度,金融机构对农村绿色金融服务价值驱动不足。目前,开设农村绿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国有的几家全国性的涉农银行为主,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很少参与。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资金较少,抗风险能力低,并且绿色金融近几年才在中国试点推行,能否盈利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地方性金融机构普遍保持观望态度,价值驱动力不足。

2.2  绿色金融需求主体需求不足

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乡村居民家庭戶主文化程度达大学以上的仅占1.4%,直接导致了乡村居民环保意识较弱的问题,其对绿色金融产品不会给予过多关注。乡村土地分散,多数以家庭单位运作,农业生产缺乏规模性、专业性和合作性,并且与外出务工相比,农业生产的收益率较低,乡村居民对土地耕作缺乏热情,耕作方式通常较为粗放,导致农业生产很难产生较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2.3  绿色金融征信与监管成本较高

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征信信息收集渠道主要来自环保部门,虽然此种征信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采集到的信息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位于乡村的高污染企业通常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重要角色,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地政府对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环保部门在进行信息采集时会受到一定的掣肘,因而通过环保部门渠道采集的信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性。所以,绿色金融征信信息的采集需要金融机构的自行评估。但是乡村地域广阔,乡镇企业分布零散,工作环境也更为复杂,加之乡镇企业的监管过程中也需要设置监控设备,配备专业监管人员,较高的征信和监管成本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难以承受。

2.4  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与创新不足

绿色金融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欧美出现,并且其发展中不断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与国外相比,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2015年才是绿色金融发展元年。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集金融、环保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没有相关专业,在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方面相对不足。面对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需求绿色金融的多种情况,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本研究主要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3个层次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

3.1  政府层面

一是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发挥好引导作用。中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薄弱,尤其在农村绿色金融方面,面临着收益率低、收益周期长等与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大化主旨相矛盾的问题,政府必须要给予农村绿色金融一定的财政补贴。在补贴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农村绿色金融向乡村最急需的领域。通过政府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广泛多元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绿色金融,为乡村振兴的各项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对乡村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员配备。在绿色信贷制度的推行过程中,监管是关键环节,但是面对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人员配备需要的大量资金,薄弱的地方性机构无力承担,因此只能依靠政府。一方面,政府可以为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地方环保部门对乡村环保的监管提供了便利。

三是大力培养绿色金融相关人才。农村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门需要未雨绸缪,在大学建立相关专业,培养绿色金融发展和服务的专门人才,丰富绿色金融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人才又是创新的根本,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可以强有力地提升绿色金融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绿色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

3.2  金融机构层面

一是根据自身特点提供具有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保险公司等,此外还有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因实力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不同类别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例如大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PFI、PPP等项目融资模式为乡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小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则可以利用BOT等项目融资模式支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二是金融机构可与环保部门建立信息双向反馈机制。面对绿色信贷征信困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除了依靠政府帮助外,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农村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评估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而环保部门的征信信息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二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信息双向反馈机制,一方面金融机构提供实时信息反馈到环保部门,弥补环保部门征信滞后性的缺点,另一方面环保部门接收到实时信息后更新自身拥有的信息,再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信息,二者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减少征信过程的成本,提高效率。

3.3  乡村居民层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乡村居民服务,但是又依靠乡村居民,失去了村民的支持与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终是无源之水;而离开了乡村居民的支持,农村绿色金融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乡村居民应大力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与自身密集相关,主动参与到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第一,可以为农村绿色金融机构提供存款,增加农村绿色金融机构的实力;第二,也可以为乡村高污染企业制造压力,形成对高污染企业的挤压效应,也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成本;第三,也使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增加绿色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

4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面临资金不足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推进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将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重要意义。农村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面臨着绿色金融供给主体价值驱动力不足、需求主体需求不足、征信和监管成本较高与产品创新与种类不足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都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农村绿色金融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在农村绿色金融助力下,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稳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瑞珍,陈印军.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任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5):167-171.

[2] 向  晶,唐  亚.集约化农业及其环境效应[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6):81-87.

[3] 甘爱平,柳  亮,陈可桢.人民币贷款对工业污染治理的贡献度及支持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1):75-77.

[4] 翁智雄,葛察忠,段显明,等.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17-22.

[5] 张藏领,王小江.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瓶颈期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43(24):58-61.

[6] 马  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20(5):18-27.

[7] 姚景超,何文虎,王永锋,等.绿色金融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定位、逻辑及模式研究[J].西部金融,2017(11):44-50.

[8] 吴志远.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N].中国经济时报,2017-06-16(5).

[9] 王劲屹.中国农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9(1):128-132.

[10] 童雪松.开创绿色金融新模式  打造农村聚财“金屋顶”——江苏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光伏电站贷”助推绿色新能源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8(7):61-62.

[11] 姜明栋,沈晓梅,王彦滢,等.江苏省河长制推行成效评价和时空差异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16(3):201-208.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