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加工企业前向整合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

2019-11-28肖胜昔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

肖胜昔

摘要:在借鉴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茶葉加工企业产业链前向整合的两种模式。根据不同茶叶加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学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揭示了茶叶加工企业两种前向整合模式的内在逻辑,为企业前向整合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茶产业链;前向整合;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084-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1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two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modes of tea processing enterprises 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characteristics faced by different tea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analysis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model, the internal logic of two forward integration modes of tea processing enterprises was revealed. It provided the decision basis for the enterprise forward integration.

Key words: tea industry chain; forward integration; economic analysis

产业链是指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1]。茶产业链是指众多生产主体围绕茶叶产品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前后关联的一体化链条,具体来说,茶产业链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流通、茶叶销售和茶叶消费等阶段。茶叶加工企业纵向整合产业链是指茶叶加工企业对产业链纵向方向上其他主体所有权的完全或部分获取,完全获取所有权的纵向整合称为纵向一体化,部分获取所有权的纵向整合称为不完全整合。茶叶企业前向整合是指茶叶加工企业向下游环节渗透的过程,后向整合是茶叶加工企业整合上游的生产主体[2]。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茶产业链联合进行了研究[3-8],但更多的是定性研究,茶叶企业在进行具体纵向整合决策时,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纵向整合进行定量分析,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另外,学者们对茶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茶叶加工企业(中游)对茶农(上游)的后向整合上,而对下游销售环节的前向整合的研究较少,对前向整合进行经济学上的定量研究几乎没有。随着茶叶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茶叶加工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下游销售环节的前向整合,迫切需要经济学上的定量分析作为前向整合的决策依据。因此,对茶叶加工企业前向整合进行经济学上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应用价值。

1  茶叶加工企业前向整合产业链的界定

目前中国茶产业链主要分为二条,一条是茶农-茶叶作坊-中间商-消费者的路径,第二条是茶农-茶叶公司-中间商-消费者的路径[2]。在这两条茶产业链中,茶叶作坊和茶叶公司都属于茶叶加工企业。前者的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为个体经营或合伙制;后者规模较大,组织形式为公司制。

1.1  茶叶作坊前向整合的界定

在茶农-茶叶作坊-中间商(茶叶销售企业)-消费者的茶产业链中(图1),部分茶叶种植户通过多年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已经从单纯的茶叶种植户转变为以茶叶加工为主,茶叶种植为辅的茶叶作坊主。这些茶叶作坊的设备比较简陋,生产主要依靠经验,较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工,因此产品质量不稳定,以中低档毛茶为主。在产品销售上,一部分茶叶作坊主通过茶叶批发市场上自己的门店将茶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是一种茶产业链上完全的前向整合(自产自销)。一部分茶叶作坊将茶叶销售给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既包括一些小规模的茶叶经营户,也包括规模较大的茶叶销售企业。茶叶作坊与茶叶经营户、茶叶销售企业虽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达成了交易数量,但价格还是根据茶叶市场行情来定,因此,是一种程度较低的不完全纵向整合。由于绝大部分茶叶作坊都没有对茶叶注册商标,无法打造差异化的茶叶品牌,无论是自产自销还是卖给中间商,只能参照市场上同类茶叶的市场价格,定一个随行就市的价格。

1.2  茶叶公司前向整合的界定

在以茶叶公司为中心的茶产业链中(图2),茶叶公司自身规模和实力大大超过茶叶作坊,通过对茶农的完全或不完全整合,茶叶企业所需鲜叶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茶叶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加工能力,使自己的产品获得差异化优势,茶叶公司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为了控制销售终端,建立企业自身品牌,同时也为了获取茶叶零售环节的丰厚利润,茶叶公司开始自建销售渠道,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销售产品。茶叶公司自建销售渠道是对下游销售环节的完全控制,是一种完全的前向整合。同时还有少部分公司与茶叶批发商、超市等签订代理协议或供货协议,借助于他们的销售网络销售产品。相对于茶叶公司建立直营店的完全前向整合,茶叶公司通过茶叶批发商和超市途径销售茶叶是一种不完全前向整合。

2  茶叶加工企业前向整合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

2.1  茶叶作坊前向整合的經济学分析

茶叶作坊是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自产自销),还是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卖给茶叶中间商),取决于两种整合方式利润的大小。由于茶叶作坊生产的茶叶属于同质化较高的产品,且市场上同类竞争对手很多,故其市场结构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无论茶叶作坊是自产自销,还是将茶叶卖给中间商,都只能接受市场上同类茶叶的市场价格。不同的是茶叶作坊主自产自销的价格属于零售价,而卖给中间商的价格属于批发价,前者价格要高于后者。

如图3所示,假设某茶叶作坊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将茶叶按照价格P卖给中间商,同时假设茶叶作坊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C,边际成本曲线为MC。由于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茶叶作坊每增加一个单位茶叶产品销售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因此,边际收益曲线MR就等于P,当P=MC时,茶叶作坊利润最大,销量则为Q,此时,单位产品的利润为EF,总利润为EF×Q,即图中PEFG的面积。

假设该茶叶作坊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即将茶叶直接零售给消费者。相比卖给中间商,茶叶作坊要额外支付门店租赁费、茶叶冷冻费、茶叶包装费及其他费用,这些增加的费用使得自产自销的茶叶平均成本比卖给中间商的要高,假设自产自销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C′,边际成本曲线为M′C′,则A′C′曲线要在AC曲线位置上整体上移,M′C′曲线也要在MC曲线位置上整体往上移。茶叶作坊自产自销面临的也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相对不变的,设为P′,当然,P′大于P。不难得出,茶叶作坊自产自销的边际收益曲线M′R′等于P′,当P′=M′C′时,茶叶作坊利润最大,销量则为Q′,此时,单位产品的利润为E′F′,总利润为E′F′×Q′,即图中G′P′E′F′的面积。

那么,茶叶作坊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在什么情况下自产自销,又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中间商,对此分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1)茶叶作坊自产自销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大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如图4所示,设茶叶作坊选择中间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P1,平均成本曲线为A1C1,边际成本曲线为M1C1;设茶叶作坊自产自销的边际收益曲线为P2,平均成本曲线为A2C2,边际成本曲线为M2C2。当M1C1等于P1时,茶叶作坊选择中间商的利润最大,设为π1,则π1=BD×Q1,而产量为Q1时,茶叶作坊自产自销的利润为AC×Q1,设为π2。

其中,BD=BQ1-DQ1=P1-DQ1,AC=AQ1-DQ1-CD=P2-DQ1-CD,

故AC-BD=(P2-P1)-CD。

由图4可知,(P2-P1)等于自产自销的单位售价与卖给中间商的单位售价之差,CD等于自产自销的产品平均成本与卖给中间商的平均成本之差,即CD=A2C2-A1C1。

当(P2-P1)>CD,有AC>BD,

故AC×Q1>BD×Q1;

而π1=BD×Q1,π2=AC×Q1,

故π2>π1。

所以,当茶叶作坊自产自销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大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时,茶叶作坊应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即自产自销,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茶叶作坊自产自销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小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如图5所示,茶叶作坊自产自销和茶叶作坊卖给中间商的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的字母代码分别和图4对应的字母代码相同。当P2等于M2C2时,茶叶作坊自产自销的利润最大,设为π2,则π2=AB×Q2,而产量为Q2时,茶叶作坊卖给中间商的利润为CD×Q2,设为π1。

其中,AB=AQ2-BD-DQ2=P2-BD-DQ2,CD=CQ2-DQ2=P1-DQ2,

故AB-CD=(P2-P1)-BD。

由图5可知,(P2-P1)等于自产自销的售价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BD等于自产自销的产品平均成本与卖给中间商的平均成本之差,即BD=A2C2-A1C1。

当(P2-P1)

故AB×Q2

而π2=AB×Q2,π1=CD×Q2,

故π1>π2。

所以,当茶叶作坊自产自销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小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时,茶叶作坊应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即选择中间商,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2  茶叶公司前向整合的经济学分析

茶叶公司无论是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设立直营店),还是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通过茶叶批发商和超市销售),仍然取决于两种整合利润的大小。由于现有茶叶公司产品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符合一般的需求规律。

如6所示,DD曲线表示某品牌茶叶自建零售渠道销售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MR2表示由零售市场需求曲线决定的边际收益曲线。如果该品牌茶叶公司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则其需求来自于下游茶叶零售商。此时,下游零售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2成为品牌茶叶公司的市场需求曲线,MR1表示由需求曲线MR2决定的品牌茶叶公司的边际收益曲线。AC、MC分别为茶叶公司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的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A′C′、M′C′分别为茶叶公司自建直营店的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相比不完全的前向整合,茶叶品牌公司自建直营店要付出更多的费用,所以完全的前向整合的单位平均成本要高于不完全的前向整合的单位平均成本。由图6可知,A′C′曲线的位置要比AC曲线往上移动一些,相应地,M′C′曲线的位置也比MC曲线往上移动一些。

假如茶叶公司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即自建直营店将茶叶直接零售给消费者,从图6可以得出,当边际收益MR2等于边际成本M′C′时,即MR2与M′C′相交于E′点时,茶叶公司的利润最大,对应的产量和价格为Q′和P′,最大化利润为D′F′×Q′,即图中P′D′F′G′的面积。如果茶叶公司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即将茶叶产品卖给批发商和超市,从图6可以看出,当边际收益MR1等于边际成本MC时,即MR1与MC相交于E点,公司利润最大,对应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Q、P,最大化利润为DF×Q,即图中PDFG的面积。

茶叶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在什么情况下自建直营店,又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批发商和超市,对此也分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1)茶叶公司自建直营店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大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如图7所示,茶叶公司选择批发商和超市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1,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分别是A1C1、M1C1;茶叶公司自建直营店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2,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为A2C2、M2C2。当M1C1等于MR1时,茶叶企业选择批发商和超市的利润最大,设为π1,则π1=BD×Q1,而产量为Q1时,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的的利润为AC×Q1,设为π2。

其中,BD=BQ1-DQ1=P1-DQ1,AC=AQ1-DQ1-CD=P2-DQ1-CD,

故AC-BD=(P2-P1)-CD。

由图7可知,(P2-P1)等于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的售价与卖给批发商和超市的售价之差,CD等于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的产品平均成本与卖给批发商和超市的平均成本之差,即CD=A2C2-A1C1。

当(P2-P1)>CD,有AC>BD,

故AC×Q1>BD×Q1;

而π1=BD×Q1,π2=AC×Q1,

故π2>π1。

所以,当茶叶公司直销给消费者的产品售价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大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时,茶叶公司应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即自建直营店,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茶叶公司自建直营店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小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如图8所示,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和卖给中间商的产品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的字母代码分别和图7对应的字母代码相同。当价格为P2时,茶叶公司自建直营店的利润最大,设为π2,则π2=AC×Q1,而产量为Q1时,茶叶公司卖给中间商的产品利润为BD×Q1,设为π1。

其中,AC=AQ1-CD-DQ1=P2-CD-DQ1,BD=BQ1-DQ1=P1-DQ1,

故AC-BD=(P2-P1)-CD。

由图8可知,(P2-P1)等于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的单位产品售价与卖给中间商的单位产品售价之差,CD等于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的产品平均成本与卖给中间商的平均成本之差,即CD=A2C2-A1C1。

当(P2-P1)

故AC×Q1

而π2=AC×Q1,π1=BD×Q1,

故π1>π2。

所以,当茶叶公司直销产品给消费者的售价与卖给中间商的售价之差小于两者相应的成本之差时,茶叶公司应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即选择中间商,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3  茶葉加工企业前向整合的实例分析

茶叶作坊和茶叶公司在应用上述经济学分析模型进行前向整合决策时,总体思路是相同的。只是茶叶作坊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应用上述分析模型相对简单些,而茶叶公司则要根据销量估计各类市场可接受的价格,应用上述分析模型相对复杂些。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其应用。

1)某茶叶作坊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拟确定自产茶叶的前向整合模式。已知茶叶产量为10 000 kg,茶叶生产成本为20.0元/kg,如果直销茶叶,则加上门店租赁费、装修费、冷库安装费及其他费用后,该茶叶单位成本上升为30.0元/kg,而该茶叶市场零售价为32.5元/kg。如果茶叶作坊将10 000 kg茶叶直接卖给中间商,市场上中间商对该茶叶的收购市价为25.0元/kg。则(P2-P1)=32.5-25.0=7.5元/kg,A2C2-A1C1=30.0-20.0=10.0元/kg。由于(P2-P1)

2)某茶叶公司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拟确定茶叶产品的前向整合模式。已知茶叶产量为12 500 kg,如果卖给批发商和超市,茶叶公司估计批发商和超市对茶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7.5元/kg,已知该茶叶的单位生产成本为15.0元/kg。如果茶叶企业自建直营店销售该茶叶,该企业要额外支付门店租赁费、装修费、冷库安装费、广告费、店员工资及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分摊到12 500 kg茶叶上,导致茶叶单位成本上升为22.5元/kg。茶叶公司估计直营店要卖出12 500 kg茶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平均为35.0元/kg。则(P2-P1)=35.0-17.5=17.5元/kg,A2C2-A1C1=22.5-15.0=7.5元/kg。因为(P2-P1)>A2C2-A1C1,所以茶叶企业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即自建直营店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4  小结

本研究分析了茶叶加工企业如何通过经济学的有关模型来选择前向整合模式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①对国内外茶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②对茶叶加工企业前向整合产业链的两种模式进行了界定。③根据不同茶叶加工企业和不同的前向整合模式建立了相应的厂商决策模型。④通过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得出,无论是茶叶作坊还是茶叶公司,当他们直销产品给消费者的单位售价与卖给中间商的单位售价之差大于两者相应的单位成本之差时,应采取完全的前向整合,反之,则采取不完全的前向整合(销售产品给中间商)。本研究假设茶叶加工企业在选择最优前向整合方式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可以短期调控的,而实际上市场的变化可能导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不能完全实现,这会影响企业的前向整合决策,这是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张耀辉.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54-55.

[2] 管  曦.中国茶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以福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3] 苏祝成.茶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25.

[4] WILLIAMSON O E.Transan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 22(2):233-261.

[5] HERATH D,WEERSINK A. Peasants and plantations in the Sri Lankan tea sector:Causes of the change in their relative viability[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rsource ecomomics,2007,51(1):73-89.

[6] 曹利群.茶叶初制环节组织形式分析[J].茶叶通讯,2001(4):34-36.

[7] 李  强.我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整合重构(续)[J].中国茶叶,2009(1):19-21.

[8] 欧阳道坤.纵向分离与横向整合——中国茶产业的破局之道[J].茶世界,2011(4):44-50.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分析
政府干预创业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奢侈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美国系列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经济学分析
免补政策下中职教育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源柔性的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