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的新定位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作为

2019-11-28王诗铃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王诗铃

摘要:通过对全域旅游概念的重新解读,指出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定位是统揽作用、领头作用、杠杆作用、综合效应、示范效应、复利效应;新作为是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有效治理、乡村文化振兴都有密切的关联,并可为后者作出积极的贡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全域旅游新作为的4条保障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定位;新作为;保障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03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rough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ll-for-one touris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new positioning of all-for-one tourism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at it should play important roles such as the overall role and leading role, and exerts leverage effect, comprehensive effect, demonstration effect and compound interest effect. The new actions refer to closely integrate all-for-one tourism with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upply-side reform,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effective rural governance, and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making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latter. At last, the four approaches were proposed to guarantee the new actions for the all-for-one tourism that are carried out by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all-for-one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positioning; new actions; supportive approaches

黨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新阶段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方法[1]。作为中国新阶段旅游发展理念的重大革新,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交互影响、互相协同、耦合发展[2],二者协调推进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有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战略支撑和路径创新。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义

1.1  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着力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步伐,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1,3]。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对中国“三农”工作的再思考和再部署,对于最终解决中国城乡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2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勇气,旨在以更高的要求、更广的视角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的“三农”问题。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树立整体性思维,将农业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通过产业融合、环境改善、文化挖掘、人才建设、治理有效的路径,推进农村社会“五位一体”全面建设;同时也要发挥“1+1>2”的效果[4],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优化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1.3  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充分汲取国内外城乡发展经验、结合城乡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健全城乡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重点,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从现有战略措施来看,全域旅游能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旅游业由于自身融合性好、产业关联性强、低碳绿色环保等特性,在乡村振兴体系中将占据独特的地位。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生态环境、思想文化、公共服务的共建共荣共享,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助力乡村脱贫、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2  全域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2.1  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全域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由国内学者厉新建等[5]提出的。国家旅游局于2017年颁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细则》对全域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这个概念突破了以往学者们对于全域旅游地域性范围的局限,更突出了“大旅游”、“旅游+”的特征,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2.1.1  不仅是旅游区域的扩大,更是旅游内涵的丰富  全域旅游在空间上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和行政区域,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大格局,通过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域、旅游区域的规划,实现地区优势资源在更有效的空间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不仅是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拓展,更是旅游内涵的丰富,不再是千篇一律照搬知名景区的模式,而是结合地理环境、自然特色、风土人情、文化优势和气候特别等诸要素[6],融入经济文化要素,因地制宜打造区域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2.1.2  不仅是旅游规模的扩大,更是旅游质量的提升  全域不仅是地理上的全地域概念,还是全领域、全产业链、全民的概念。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使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从一味地追求游客数量的增长、景区范围的扩大转变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通过实施旅游品牌驱动战略和创造旅游发展新引擎加快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实现产业融合結构上的转变和升级。

2.1.3  不仅是旅游产业本身的延伸,更是“旅游+”产业融合的突破  全域旅游不仅是服务旅游者,服务旅游产业,也是通过全方位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来服务本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链延伸与整合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带动,发挥“旅游+”的协同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实现更加自然的融合,从而提升地域的景观价值、品牌形象和区域人民的整体福利。

2.1.4  不仅是旅游资源的增加,更是旅游全要素资源的优化共享  全域旅游的重点不是对已有旅游资源的重复建设,而是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重新排列与组合,把生态与旅游结合、资源与产品对接、保护与发展统一[7],将旅游全要素资源优化利用,发挥出旅游“商、养、学、闲、情、奇”的区域特色,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2.2  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新定位

2.2.1  统揽作用  是指全域旅游能发挥融合功能,有效实现工业、农业、文化等资源融合,信息科技、文化创意等技术融合,教育、医疗、体育等功能融合,房地产、交通、旅游等市场融合[8]。

2.2.2  领头作用  是指全域旅游引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等路径作用,以全域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具有引擎效力。

2.2.3  杠杆作用  是指通过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的高度融合,带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居民参与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生态福利、社会文明等全面提升[9]。

2.2.4  综合效应  是指全域旅游通过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盘活区域经济要素,吸引农民返乡、城市居民下乡,汇聚乡村人气;通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要素资源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通过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引进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居民整体素养;通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传承乡土文化[10]。

2.2.5  示范效应  是指全域旅游为乡村广大地区经济振兴、生态环境改善、“三农”问题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等提供了可行方案和实施路径。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各方面、各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为其他区域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和经验借鉴。

2.2.6  复利效应  是指全域旅游的发展在前期基本建设、产业发展基础、人员文化与科技素养等条件不成熟或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可能效果和效益不明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超过临界点后,其返利效率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全域旅游为乡村振兴带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会从根本上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激活农村发展潜力,收获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作为

3.1  全域旅游为精准扶贫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新途径

全域旅游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目标契合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要旨,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本、构建区域特色产业等途径,最大化地发挥旅游业“造血式扶贫”的优势,增强农村经济发展能力,拓展旅游扶贫工作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果,让旅游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2  全域旅游为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最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新保障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特征,通过加大供给侧改革实现农旅互促耦合发展,增加高质量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旅游需求层次。通过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统筹规划闲置土地资源,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完善旅游产业链条[11],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3  全域旅游为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新支撑

全域旅游通过旅游开发致力于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区域框架下的宜居宜业宜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发展目标上一致[12]。全域旅游指导着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变革驱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环境专项治理、景区管理引导,改善人居环境,统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构筑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绿水青山”构建“金山银山”,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4  全域旅游为乡村有效治理最终实现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样板

全域旅游关注的是旅游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带来的独特价值,以及旅游在带动乡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全域旅游通过社区居民、自治机构、游客等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模式,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打造自治为主、法治为要、德治为基的“三治合一”治理体系[13],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旅游市场治理新方式,提升区域治理能力,推动全域范围内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为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化治理实现提供了示范与样板。

3.5  全域旅游为乡村文化振兴最终达到文化繁荣提供新支点

旅游和文化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居民是乡村区域文化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游客是乡村区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全域旅游强调居民与游客的关联互动,要求人人参与到全域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某一区域的文化特色,在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推广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旅游的正向效应,在文化传承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文化创新,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交融,以全域旅游模式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乡村文化特色体系,推动乡村文明指数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升级,实现良性发展[14]。

4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域旅游新作为的保障路径

4.1  乡村振兴战略应为全域旅游提供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与根本,与全域乡村旅游相互促进、耦合共生。在推进“四化”同步的进程中,国家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规划纲要,进一步健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域旅游加速发展提供了包括政策、经济、法律在内的全方位保障,从根本上破除了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为乡村全域的“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4.2  乡村振兴战略应为全域旅游提供配套基础条件

乡村振兴以乡村为基础,通过对道路交通、通信网络、水电设施、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综合环境的治理,为全域旅游提供了健全的交通体系和完备的服务设施,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通达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为游客带来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的高层次需求,增强体验感受。同时,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能够拓展乡村空间、整合闲置资源,通过集中村民聚居地、合理统筹规划用地提升旅游承载能力,拓展容纳空间[15]。

4.3  乡村振兴战略应为全域旅游提供优惠产业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是全域旅游的最大推动力。旅游业是绿色健康产业,需要政府在营造健康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投融资体制转型升级、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统筹良好的旅游交通体系等方面发挥作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2],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要从资金、技术、平台等方面对全域旅游给予产业扶持。一方面要强化金融财税支持,发挥旅游业的产业经济效益,通过减免税收、推动资本下乡、搭建融资渠道,为全域旅游带来资金保证和税收优惠;另一方面要促进人才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人”这一要素全面发展,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加强技术引进等,为全域旅游带来人才支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4.4  乡村振興战略应为全域旅游提供持续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以其发展目标的要求构筑全域旅游持续发展模式,把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优势,促进美丽乡村建设[16]。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要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是全域旅游优化配置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行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要求保护和建设优良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进行全域乡村旅游开发;乡风文明的发展目标要求保护和传承乡土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功能,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域旅游提供了灵魂;治理有效的发展目标要求坚持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法治引领作用、德治支持作用的“三治合一”治理模式[13],在管理方式上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构建环保治理服务体系、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机制,为全域旅游的全员参与提供了现实基础。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域旅游提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要义已明确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求中。

综上可知,乡村振兴可为全域旅游提供制度设计与组织保障,是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改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另外,全域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可行措施,通过整合乡村资源,以“旅游+”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现代农业、商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手工业、特色建筑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有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对于破解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尤其是在解决农村就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美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总要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643-654.

[3] 彭  玮.乡村振兴战略的“六新”内涵[N].湖北日报,2018-01-11(11).

[4] 廖彩英,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795-802.

[5] 厉新建,张凌云,崔  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6] 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N].中国旅游报,2016-02-08(2).

[7] 陶少华.论全域旅游发展的拓展路径与动力机制——基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1):31-36.

[8] 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9] 刘楝子.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旅游:一个分析框架[J].改革, 2017(12):80-92.

[10] 蒙艳华,吴媛姣.全域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财务与金融,2018(3):84-88.

[11] 曾博伟,李柏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J].红旗文稿,2017(17):20-22.

[12] 刘  赟.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湄潭县为例[J].中國商论,2015(11):109-114.

[13] 陈小燕.多元耦合:乡村振兴语境下的精准扶贫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19(3):155-159.

[14] 王杏丹,刘俊雅.“全域旅游”对民族地区的文化涵化影响与涵化路径引导[J].中华文化论坛,2016(9):142-147.

[15] 高  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J].中国发展观察,2018(Z1):51-53.

[16] 何成军,李晓琴,曾  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2):101-109.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