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城市群发展基础、发展短板以及未来发展走向

2019-11-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成都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作为中国西部最有希望进击的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自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其发展规划以来,就被外界给予厚望。近年来,从成都新总规(草案)的出炉,以及泸州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了战略协议。再到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明确要求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引领成渝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可以看出,成渝同发展共进退是必然趋势,但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曾指出,成渝背向发展是目前成渝城市群面临的主要现实挑战和突出矛盾之一。那么在未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道路上,成都和重庆这两个核心城市应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其未来的发展又会呈现怎样的局面?

本文梳理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结合此前对该城市群的主要目标和布局定位,找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短板,从问题中找答案,推测成渝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走向。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对余下部分做出如下安排:第二部分梳理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第三部分描述了成渝城市群的主要目标和布局定位,并归纳发展短板,第四部分提出成渝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走向(协同中竞争、竞争中协同),第五部分为结语。

二、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

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多方媒体报道,梳理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成渝城市群金融业、电子信息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国内国际影响力较强。这里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成渝二城是人才涌入的中心,优秀人才比比皆是,创新创业环境良好,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所以该区域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二)密切联系的经济社会人文

成渝二城近年来合作进程逐渐加快,随之而来的当然是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所以有这一成果,大部分得益于该区域各城市间的文化属一脉、山水均相连,并且经贸往来密切,劳务、农业、教育、区域交通、商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毗邻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成渝城市群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她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四)日趋健全的城镇体系

伴随着经济增长过程,该区域不断增强的还有成渝二城的核心引领作用,在其引领下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的中小城市,分布越来越密集的县城(区)和建制镇,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 113 个,比起西部的 12 个/万平方公里和全国的 23 个/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明显远远高出许多,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各级各类城镇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布局定位和目前短板

(一)主要目标

目标一:2020年截止,将该区域基本建成一个经济富有生机、生活质量良好、生态格局宏伟的国家级城市群。具体表现为:(1)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2)全面建立健全生态格局和其支撑体系;(3)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

目标二:2030年截止,区域内包括成渝二城在内的若干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将会明显增强,同步增强的还有明显提高的同城化水平、更加健全的创新型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显著提升的人口经济集聚度以及进一步增强的国际竞争力,该区域将全面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并且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二)布局定位

从总体的层面上看,该区域的布局定位就是要根据其自身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要素间的聚集,发展并培育潜力地区,提升并优化核心地区,使该区域的空间开发格局更加富有层次感、疏密有致且集约高效,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它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

要想实现基础条件好、经济联系密切以及发展潜力大的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发展,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川渝毗邻地区的行政壁垒;(2)完善公共交通:构建跨界快速交通通道,打通“断头路”;(3)加快推进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对接;(4)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进一步深入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合江、潼南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2.西部的“希望”

成渝城市群做为西部的“希望”,其布局定位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强化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其二,人居环境高品质、对内对外开放高品质、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其三,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围绕上述总体布局定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快实现突破:(1)西南创新驱动先导区:为建成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需要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绵阳国家科技城等创新资源优势;(2)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总结并在全域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3)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为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需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经济、实行“互联网+”、创新承接产业转移;(4)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开放体系更完善、开放平台更健全、开放模式更创新,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开放高地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强化对内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5)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城在绿中、道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群。

3.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以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强化成渝二城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建设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为支撑,优化城市规模结构。(1)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渝二城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各地区的发展条件和自身特点,适当扩大城市规模并分担核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快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与邻近区县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服务能力。(2)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为了分担城市功能以实现区域内功能配套,需要加强区域内重点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统筹规划。(3)培育发展一批小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并且以发展潜力较大的特大镇和县城为重点对象,同步推动部分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镇改县、县改市。

4.“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

首先,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成都重庆的核心带动功能,全面增强辐射力、竞争力和集聚力;其次,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积极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建设,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发展的“脊梁”;然后,培育沿江城市带、优化成德绵乐城市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镇集聚带;最后,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如图1所示。

图1 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

(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在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国内三大城市群后,我发现成渝城市群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两点问题:

1.大中小梯级城市格局没有形成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成渝两大核心城市之间,既缺少大城市的过渡和支撑,同时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发育不足、特色不够鲜明,还造成了“成渝中部塌陷”的现象。比如,我们熟悉的绵阳、泸州、宜宾、南充、内江等城市不论是城区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都没有达到大城市的标准,至于永川、荣昌、大足、合川等渝西地区的城市,又存在支撑点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

反观长三角,围绕着核心城市上海,既有特大型城市南京,还有杭州、苏州、宁波、无锡等13座大城市,以及9座中等城市、42座小城市等,形成了完备的城市体系。珠三角也同样如此,除了广州和深圳这两座核心城市以外,还分布着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多个大中型城市,构成了成熟的多层次城市体系。

就上述情况而言,成渝城市群应该进一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发挥重庆、成都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培育重庆、成都两座核心城市“大而强”、中等城市“壮而优”、小城镇“特而精”的“大—中—小”梯次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格局。

2.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

按照官方的说法,成渝城市群内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行政壁垒未完全破除,要素流动不畅,其一体化发展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破题。不过,近期种种迹象表明,制约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坚冰开始融化。去年11月在荣昌召开的渝西川东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即是最好的证明,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共13个市区县参加协作会。部分学者认为,渝西川东协作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将大幅拓展渝西川东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与高度,有利于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四、成渝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走向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年成渝城市群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可以看出,成都和重庆的未来发展走向是向世界城市行列迈进。根据成都新总规可知,成都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城市;去年5月重庆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2030年前后重庆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而为什么成都会将目标“定位”为世界城市?这对于成渝城市群另一大核心城市重庆而言,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示范意义呢?

根据前文的叙述,毫无疑问,眼下对于成渝城市群而言,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是最切合实际目标,在此基础上,才有进击世界级城市群的可能。而什么是世界级城市群?虽然,关于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区域内拥有一个或几个世界城市。比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巴黎、阿姆斯特丹,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纽约、五大湖城市群的芝加哥、多伦多,英格兰城市群的伦敦。

当然,反过来说,没有作为世界城市的核心城市,就谈不上世界级城市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成都为什么会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远景目标。我们再来看看重庆。虽然,世界城市对于眼下的重庆还遥不可及,去年5月重庆第五次党代会上还只是提出,2030年前后,重庆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未来将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并成为欧亚大陆桥最重要的“中国枢纽”,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重庆未来成为世界城市将是历史必然。

五、结语

根据前文所述,成都已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城市,重庆则是定位为国际大都市,而世界城市对于重庆而言虽然目前看起来遥不可及,但由于重庆发展的种种优势,结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全球城市群发展规律,可以得出,重庆依旧有望与成都一道“冲刺”世界城市,并共同肩负着把成渝城市群带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使命。

重述前文提到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中小梯级城市格局尚未形成、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又曾指出,成渝背向发展是目前成渝城市群面临的主要现实挑战和突出矛盾之一。可以看出,成渝两个核心城市能够协同发展将是成渝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当然,微妙之处在于,两个核心城市争夺国家战略定位、争夺产业投资、争夺中小城市的“势力范围”,难以完全避免。这意味着,成都和重庆这两个核心城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将会在竞争中协同,在协同中竞争。不过,这也是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利益共同体的必经过程。

在未来,新兴国家的中心城市就是世界中心城市,中国的中心城市,就将是世界中心城市。毋容置疑的是,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当下已经迈出了“冲刺”世界城市的第一步。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世界级城市群的使命,决定了成渝发展的基本方向:构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在竞争中协同、在协同中竞争将是成渝协同发展的长期局面。

猜你喜欢

成渝城市群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数看成都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成都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