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高级景区及雪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19-11-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探险登山青海省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

青海省作为我国中国面积最大的五个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因此被称为“江河源头”,“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 ”之美誉。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3″—103°04′10″,北纬31°36′2″—39°12′45″之间,全省东西长1240.6 千米,南北宽844.5千米,总面72.23万平方公里。青海已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日渐配套,“大美青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有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7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074万公顷。森林面积4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湿地面814.3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800.1万公顷。青海省4A级及以上景区 19个,其中4A 级景区17个,5A级景区2个。

而青海的山脉资源更是丰富。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阿尔金山脉。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为青藏高原主体之一部份。其地:北屏阿尔金山、祁连山与新疆、甘肃接壤;西有昆仑山自新疆南部且末县境内托古兹达坂东行入境,横贯中部,歧分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等支脉,逶迤东深入四川;南以昆仑山支脉唐古拉山与西藏为界。省境绝大部分为海拔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原山地,省境南部玉树高原(俗称青南高原),北盘昆仑山脉、南踞唐古拉山脉,其间海拔逾五千公尺之雪山高峰为数约有两千座,可谓为国内适于登山徒步及山地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的最佳地区。

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具有极高价值的景区却因地广人稀、交通通达度低、高海拔、环境不稳定等因素未到达开发条件,远离客源市场,例如青海的各个可攀登雪山。目前对于青海省旅游景区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塔尔寺等高级景区,所以,本文试图分析青海省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可攀登雪山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青海省旅游景区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青海省生态旅游的发展作出贡献。

结果表明:青海省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全省中呈集中分布特征,并且分布均匀度低,空间上表现为不平衡。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其海东市以及玉树和果洛地区;青海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以及客源市场等的影响。

一、意义

本文通过参考青海省政府官方网站、青海省体育局、中国旅游信息网相关文献等相关数据资料,通过Arcgis10.2软件,绘制出青海省高级别景区分布及雪山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引发对青海高海拔探险旅游产品的关注,推进发展青海生态旅游,同时对青海省旅游景区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青海省生态旅游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青海省高级别旅游景区及雪山的空间分布分析

结论:图中显示得出青海省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全省中呈集中分布特征,并且分布均匀度低,空间上表现为不平衡。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其海东市以及玉树和果洛地区;青海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以及客源市场等的影响。有的山峰名字在脉策数据中未能搜到准确定位,数据上整体有效。

4A级及以上景区名单: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西宁市塔尔寺景区、青海省青海湖景区、茶卡盐湖、青海高原野生动物园、玉树称多拉布民俗村景区、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贵德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久治年宝玉则景区、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祁连风光旅游景区、青海金银滩景区、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湟源丹噶尔古城、马步芳公馆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老爷山、宝库峡和鹞子沟风景名胜区。而这些景区大多集中分布在省会西宁及其海东地区,是因为有充足的客源市场支撑。青海东部河湟谷地由于海拔较低、气候条件较好,因而历来是人口稠密之地,这也意味着有较大规模的本地客源市场。然而,海西、海北、海南、黄南州级景区的数量极少就可攀登雪山方面,1992年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有14座。确定了玉珠峰、阿尼玛卿山、格拉丹冬峰、青新峰(布喀达坂峰)等几座极高山为首批登山探险基地。对这些山峰的开发,将根据推行保障安全、产业联动、市场促销等原则进行开发,目前已经建设昆仑山之玉珠峰和阿尼玛卿山两个登山基地;长江源生态环境建设,开发格拉丹冬登山基地;对外开放青新峰。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中国探险旅游行业发展回顾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20年)显示,未来的15年也是中国探险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高峰期。未来的探险旅游产品以体验式为主导,而青海省在探险旅游尤其对外开放山峰方面有众多优势,在4A级及以上景区集中分布的周边打造多日体验线路,结合登山探险旅游,延长旅游线路与特色体验产品。

三、文献综述

登山(mountaineering)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探险旅游(Adventure Travel)是旅游者到人迹罕至或险状环生的特殊环境着进行的充满神秘性、危险性和刺激性的旅行考察活动。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目的探险旅游,种类繁多,如高山探险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海洋探险旅游,森林探险旅游,洞穴探险旅游等。截止2019年2月1日,从“中国知网”中搜索“登山旅游”,核心期刊有46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有11篇,最近的刊是在2012 年,《国内体育旅游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刘英,经济地理),2011年有12篇,2010年有12篇,其他年度篇数不过5篇,主要讨论有登山旅游的开发路径,营销方式等。基于旅游论坛的是《登山旅游的发展与接待》(靳建明,1986年)。搜索主题为“探险旅游”,从核心期刊看有562篇,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有206篇,青海、四川、新疆、广西等探险资源丰富等地方有做为研究对象。主要有安全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旅游动机、资源开发及趋势特点等方向。从ScienceDirect中搜索“adventure tourism” 作为关键词,共有3118篇,在《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487篇。以“mountain tourism” 为关键词搜索,共有12304篇,其中2018年共发表了1101篇,为近年来最多。在《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730篇。目前,国外探险旅游活动形式多样,组织管理专业,保障体系也很成熟,已经达到成熟和巩固的阶段。国外登山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登山旅游目的地的乡村社区问题研究、登山旅游规划研究、登山者的行为研究、登山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从文献刊出的时间来看,2000年以后的文章逐年增多,并且也有了创新和积累。就研究案例地来看,欧洲、南亚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主要区域,其中阿尔卑斯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等著名登山旅游目的地出现频率相比较高。国内探险旅游活动,从研究文献的刊出时间来看,从2010年以后相关报道有增多的趋势。就研究内容方面,文献主要集中在旅游营销、登山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登山旅游安全、登山旅游节庆、登山旅游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多数研究集中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可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外探险旅游市场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和行业管理比国内发展要早几十年。探险旅游者本身不仅是旅游者也是消费者,具有消费者的特性,对探险旅游产品的需求会因为旅游动机的不同而不同。青海省探险旅游资源丰富,且随着众多铁路、公路的修建提升交通通达度,为当地景区旅游与探险旅游相结合起极大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探险登山青海省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登山
登山有几人
去探险
探险之旅
多用登山杖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跟踪导练(四)6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