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以四川省为例

2019-11-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脉冲响应科技进步就业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在科技进步大规模发展之前,人们的生产只是通过简单的土地和劳动投入,在这个阶段,人们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马尔萨斯在1789年出版的《人口论》中讲述了人口增长超过食物供给从而使大部分人口处于饥饿边缘的趋势。有数据表明在1200—1800年期间,英国就深陷马尔萨斯陷阱—新科技每提高一点生产效率,人口就增长,增量人口吃掉了盈余,平均收入跌回到原来的低水平。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生产力提高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带来人口大量增加,当人口增加大于劳动所需人口,不可避免的会有失业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生产力提高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理论依据

科技生产力的提高是由科技进步来推动的。科技进步指的是科技活动的发展以及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提高。根据现有文献的看法,科技进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就业率之间的关系来证明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就业是指劳动者在一定年龄内的有能力和意愿从事一定的活动,并能获得报酬或收入,这种活动就叫做就业。马克思认为在商品循环过程中,只有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才可以实现价值增值,才可以进行循环。当劳动力作为商品,就形成了就业。

二、四川省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高速发展,四川省的GDP、总人口和就业总人口都在逐渐增加。1995年四川省GDP为851.23671亿元,2016年GDP为7106.19273(1995-2016年的数据均以1978年为基期),20年翻了8倍多,总人口由1995年3933万人到2016年达到6583万人,翻了1.6倍,就业总人口由1995年3087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4860万人。

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率从1995年的64.6%到2016年的37.6%,第一产业的GDP占总产值的比例从1995年的27.1%下降到2016年的12.0%,第二产业的就业率从1995年的16.3%上升到2016年的26.6%,第二产业的GDP比重从1995年的40.1%上升到2016年的42.6%,第三产业的就业率从1995年的19.1%上升到2016年的38.6%,第三产业GDP占比由1996年的32.8%上升到2016年的45.4%。

上述数据表明随着科技进步第一产业的就业率和对GDP的贡献率在不断的下降,科技进步对第二产业的就业率和对GDP的贡献率起着促进作用,对第三产业的就业率有着积极作用。这与传统的经济理念相符,在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由于科技进步的影响,劳动人口会大量流向第二、第三产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就业人口降低,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就业人口增加。接下来就上述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三、实证研究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四川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与中国总体发展情况相契合,本文运用数理方法来说明,四川省科技进步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理论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研究把资本、劳动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以此来解释经济增长的的生产函数模型,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t)KαLβ。式中,Y是生产总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劳动投入,K是资本投入,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是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劳动对产出的弹性系数。

2.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是索洛提出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计算技术进步率的方程,总产量的增加可以用资本的增长率、劳动投入的增加率和技术进步率来表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选取的变量为,科技进步率X,劳动就业率Y,通过建立模型来说明科技进步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说明四川省科技进步和劳动就业的关系,排除因样本容量较少引起的误差,本文采取四川省2000-2016年的数据作为数据样本,就业率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年鉴,科技进步则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利用Eviews8.0进行ADF统计量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1 各变量ADF单位根检验

资料来源:根据Eviews8.0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得出

其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K表示滞后阶数。变量X,Y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时间序列,通过平稳性检验。

2.最优滞后期的选择

构建VAR模型要确定最优滞后期,由LR、FPE、AIC、SC、HQ这5个准则可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5阶,故本文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5阶。

表3-2 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根据Eviews8.0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得出

3.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主要是分析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影响。为了研究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需要做脉冲响应分析。由上文可以,VAR模型具有稳定性,故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利用Eviews8.0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于篇幅限制,图表可向作者索取)。

查看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脉冲反应,横轴表示追踪期数 10 期,纵轴为被解释变量劳动就业的响应程度,上下虚线为正负两倍标准差置信带边界。由图可知在追踪期内,在1-2期内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消极效应强度先增加后减弱,从第2期之后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存在积极效应,第3期之后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趋于平稳。按钱纳里对工业化的分类来看,四川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人员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由轻型工业转向重型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发展,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从四川省数据可以得出,科技进步会创造新的岗位,满足更多人的就业需求,也会挤占劳动岗位,随着科技进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增加,科技进步必然会挤占第一产业的工作岗位,马克思认为机器快速生产不仅会挤占劳动时间,更会挤占工作岗位,造成失业。从长期来看,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大小关系。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失业存在轻微的消极效应;只有科技的进步和应用使大量劳动力从原有产业中退出,才会导致大量结构性失业,进而引起社会动乱。

四、结论和建议

基于对四川省科技进步影响劳动就业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研究结论:科技进步增加了劳动就业总量,但就业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因科技进步而失业的工人并不会快速的适应新的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故因为科技进步会存在结构性失业。按照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总供给是无限大的,失业是因为总需求不足,但中国是需求和供给都不足。如此,就一定会存在劳动力价格低廉,并且用劳动力替代科技的问题就会越发严重,生产的产品与国外高科技产品没有竞争力,故存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不足的情况,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为此,并且进行供给侧改革也是如此。现今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猜你喜欢

脉冲响应科技进步就业率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THE SYMMETRIC POSITIVE SOLUTIONS OF 2n-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脉冲响应函数下的我国货币需求变动与决定
玻璃气体放电管与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纳秒脉冲响应特性比较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