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
2019-11-28郭丹
郭 丹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产后出血被作为产科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类并发症,大部分是因为宫缩乏力造成的,也被作为致使产妇病死的关键病因之一,其防治已经引发临床产科医师的重视。现如今,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将出血量作为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主要目的,然而大部分产妇由于刚结束分娩而发病,造成心理状态差强人意,制约治疗工作的展开。所以,和护理干预路径相结合特别重要[1]。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的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4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46例当作研究对象,4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时均签署同意书。每组23例,对照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30.2±1.4)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1.4)周。实验组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1.5±1.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2±1.2)周。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所有孕妇腹部轮廓不清晰,在胎盘分娩后,子宫柔软对宫底不可触及,对子宫按摩后,出现收缩变硬;同时阴道大量的出现间歇性出血,在按摩后子宫变软;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出现心悸、脸色苍白,出现冷汗、脉搏微弱、头晕等[1]。
1.3 方法:对照组应用一般的止血治疗与处理,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也就是:第一步:心理干预:强调产妇产后的情绪改变情况,有效的展开沟通,多加鼓励产妇将心理想法积极主诉,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产妇的疑问热情解答,让家属了解新生儿情况,让家属多加陪伴,使产妇心理负担大幅度的降低,将血压维持平稳[2]。第二步:出血护理:护理工作者对产妇基础体征情况及时观察,提供吸氧,让医师迅速的处理,借助宫缩剂展开治疗,掌握产妇的实际血型,出血量较大的产妇观察产妇的宫缩、阴道出血现象,需遵医嘱展开输血,在早期实施腹部、子宫按摩,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一只手放置在宫底部,一手四放置在子宫后壁,拇指放置在子宫前壁展开节律性按摩,顺利排出宫腔内积血,强化子宫收缩力。在止血后对产妇的具体止血效果及时的告知,让产妇卧床休息,实时的关注病情变化。第三步:早期母婴接触护理:在产后实施母婴接触,在产后30 min早期鼓励产妇哺乳。早期让产妇排空膀胱,在止血后让产妇卧床休息,强化巡视次数,对再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在稳定体征后,产妇家属给予饮食指导,强调会阴护理。
表1 两组产妇康复效果、焦虑评分的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康复效果、焦虑评分的对比(±s)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借助SSP16.0软件对资料展开统计,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s)为计量资料,并且借助t检验。
2 结果
在止血用时、住院用时的对比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常规护理一般是按照疾病共性制定护理内容,没有按照患者心理、精神差异和具体护理意愿展开干预,所以,护理效果差强人意,会提高患者的不良情绪。所以“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态、个体特征而得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获得了临床、患者的肯定。造成护理质量整体提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3]。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来说,出现产后出血造成其无法接受,会引发焦虑、恐惧、崩溃的情绪,制约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止血用时、住院用时的对比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护理时,针对性护理干预路径比一般止血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有效优化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降低焦虑评分,值得进一步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