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带教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1-28谢珍
谢珍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同儿科、妇产科以及外科一样,肿瘤内科也属于二级学科,是从事良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临床意义十分明显[1]。对于肿瘤内科的工作来说,护理工作属于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因此护理带教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日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传统护理带教具有机械性,且枯燥,很难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带教的效果不佳[2]。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在肿瘤内科的护理带教中一对一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选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肿瘤内科实习的护生(92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46例)、甲组(46例)。甲组中男性是3例,女性是43例;其年龄在19~22岁之间,平均为(20.40±0.35)岁;乙组中男性是1例,女性是45例;其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为(20.35±0.4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乙组常规护理带教:在实习第一周给予护生相关培训,而第二周开始在老师监督下排班,实施责任制护理,同护理人员要共同排班,主要是排班制教育。甲组是一对一的护理带教: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要求医护合作与层级护士带教相结合,对于护理人员知识薄弱的理论课程,邀请相应的医疗组参与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由中级职称及其以上的护理组长带教。护理人员实施一对一带教,在入科第一周,要做好护生的岗前培训,主要是科室简介、科室病种、环境介绍、专科疾病护理要点、实习生注意事项、实习生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职责等;在第二周,给予护生护理病历书写指导,包括入院评估、电子病历登记、书写护理记录、医嘱处理、书写交接班等,教会护生常用护理操作;在第三周,要强化其专科技能,包括PICC、CVC导管置入的方法、部位和维护措施,化疗药物认识,化疗职业防护,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观察和护理;在第四周,安排护理查房、小讲座方式、业务学习等使护生详细了解疾病知识、诊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病情观察、心灵关怀以及健康教育等。
1.3 评价标准
经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护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百分制,极其满意(超过80分)、较为满意(50~80分)、不满意(低于50分)。
在护生出科时,使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考核,理论考试主要是肿瘤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而操作考核按实习大纲选定,带教做出评价[3]。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教学满意度比较
甲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乙组护生,差异显著(χ2=4.039,P=0.045),见表1。
表1 教学满意度比较[n(%)]
2.2 护生出科成绩比较
甲组护生的操作技能评分高于乙组护生,差异显著(t=11.527,P=0.000)。甲组护生的理论成绩评分高于乙组护生,差异显著(t=15.674,P=0.000),见表2。
表2 护生出科成绩比较(±s,分)
表2 护生出科成绩比较(±s,分)
组别例数操作技能理论成绩甲组4690.11±2.3588.12±5.12乙组4680.21±5.3375.12±2.33 t-11.52715.674 P-0.0000.000
3.讨论
在临床中,传统护理带教的基础是排班制度,根据排班不同护生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学习,利于护生见识的提高,但存在局限性,因为不同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不同,很难保障护生持续性的获得高质量教学,无法保障教学效果。而一对一带教模式,能系统性带教护生,老师能全面了解其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准确评估护生学习能力,老师同护生形影不离,全程参与护理,在各项护理实践中护生均可参与,从而系统学习护理流程,使学生学习态度正确、积极,并激励护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提高护生多种能力,也可积极促进师生间感情沟通,老师随时向护生提问,根据回答情况给予护生指导。同时,在实习后护生的考核结果也可反映老师的水平,也可提高老师带教的责任心以及积极性,在护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就直接在实践中应用,更具有操作性,使护生的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因为肿瘤内科属于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护理人员要具备熟练专业技能以及充足的耐心,因此一对一带教模式利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肿瘤内科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重要性,为护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
综上,在肿瘤内科的护理带教中,一对一带教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护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