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建立主动预防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以应对风险

2019-11-28杨淑萍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3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监测

杨淑萍

石嘴山市环境监测站 宁夏石嘴山 75300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料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实施此项基本国策的各个环节,环境监测作为“先锋队”发挥着“探测仪”的作用,及时、准确的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最真实直观的数据资料,数据质量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威信”,防范风险,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内容[1]。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现状

1.1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不健全

1.1.1 专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不完备

很多承担环境质量监测任务的基层环境监测站没有单独设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监测工作量。质量监督管理相关检查频次低、技术人员水平有限、部分要素缺少成熟的检测考核方法等综合因素叠加,最终致使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度缓慢,影响数据质量的提升[2]。

1.1.2 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识不到位

环境监测机构在通过资质认定后,管理层及技术人员往往会出现质控意识涣散、思想懈怠等情况,放松日常质量管理工作的管控或执行,造成了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较差,无法实现其预期的效果,发挥真正作用。

1.1.3 缺乏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与任务量的协调发展

目前数据质量和任务量的关系为:日益增长的各类监测任务与机构人员、仪器配置、技术能力等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这种矛盾的存在,致使部分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容易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要求;管理层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参与任务的监测人员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不能严格按照质量体系开展相关工作;监测人员往往对质量监督工作存在抵触,存在不愿配合工作现象,使得质量监督管理无法得以顺利进行,这些都是造成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与任务量的不能协调发展影响因素[3]。

1.2 监测任务繁重致使质量服从于进度

1.2.1 近年来环境监管力度加大

检查频次增加,各环境要素管理部门关注点不同,重点污染源重复叠加,导致环境监测任务反复进行,总任务量翻倍增长,使得监测机构人员、仪器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造成了环境监测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出现质量从于进度的现象,增加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风险的几率。

1.2.2 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制约着监测进度

环境监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每个污染指标的每个分析环节都有着特殊的技术要求,比如化学反应时间长度、物理平衡稳定的时间长度等,如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工作,势必会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既定任务量。基于这种情况,为完成更多指令性紧急任务可能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监测质量无法保证,也会增加监测数据质量存在风险的几率[4]。

1.3 质量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1.3.1 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不够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法律约束力不够不到位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的通知》(厅办〔2017〕35号)里详细的规定了各种责任条款,但由于现有监测技术的制约,部分责任条款没有发挥出最大的震慑力。急需高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监督,约束违法行为,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1.3.2 质量管理措施发展滞后

环境监测工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近10年飞速的发展,固定场所如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式已较为成熟。但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工作,与监测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影响数据的可能因素,单一场所、单一环节的质量管理措施无法保证最终的数据质量,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造成监测数据的失真。各项技术监管措施及标准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要求,使得监督工作开展不顺,出现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隐患。

1.4 信息化技术在质量管理环节应用严重欠缺

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行业得益于此,发展之势迅猛。由于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经费紧张,人才缺乏,很多环节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半手工状态,人为主观影响几率增大,严重制约了质量管理的发展。急需在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中引入各项信息化技术手段,才能直接快速的查找问题、反馈问题、纠正问题、实施预防措施,化解由此类问题带来的风险,从而带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快速进步。

2 如何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主动预防以应对风险

2.1 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建立岗位责任制

2.1.1 树立各岗位质量管理意识

因为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都影响最终的数据质量,所以每位参与监测任务的人员都要高度树立质量管理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工作,从源头杜绝风险源,将各种可能导致数据失真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并对自己参与的工作质量负责。管理层尤其要对质量管理工作高度敏感。如出现问题,即启动责任倒查制度;要定期开展评审会议,对本体系内部的工作状况做总结并持续改进,严格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1.2 加强外部质量监督

转变质量管理方式 外部质量监督是对内部质量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规避质量风险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重点是要选拔责任意识强,敢于发现问题、指正问题的人员,利用各项外部监督方式和手段,不留情面的实施监督。积极总结质量监督管理成果,反馈问题不足,推广管理经验,配合开展相关整治工作。

2.2 谨慎设计监测任务流程合理规避风险

2.2.1谨慎设计监测任务流程

在接到环境监测任务后,开展此项工作前,要依据监测能力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监测项目。既要做到监测重点突出,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又要规避超范围监测的法律风险,还要防止特征污染因子没有监测的履职风险;积极与任务下达部门通过,对日常监测数据平稳或长期未检出的指标,减少监测频次,降低监测成本和质量管理风险。另外在环境污染源的监测中,引导企业履行好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生产工艺成熟、环保措施到位的企业,大胆利于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加强数据核实,减少重复监测带来的资料浪费,从而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2.2.2 利用成熟的环境监测资源,合理分配监测任务

以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为例,业务上受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的分配指导,还要联系县级监测站,是行政区域内监测体系的枢纽。省级监测中心分配的任务和县级监测站无能力开展的任务基本上靠地市级监测机构完成。“忙中出错”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因此加大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利用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资源,既能减轻地市级站的工作任务,有又能保障环境监测的时效性。通过合理分配优化监测任务,使地市级站有精力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做大做强特色领域监测能力,也是主动预防环境监测风险,提升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

质量监督工作是在管理层授权下,对任务进行连续监督和验证,是保证监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工作。承担此项工作的质量监督员必须了解相关的技术,还要了解质量管理,所以其在整个监测任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保障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质量监督员应从各个科室中进行选拔。通过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及时纠正各种问题,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推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2.4 急需把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

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建立使用现代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利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果,利用互联网的强大联通功能,实现数据从“种子到果实”的全过程有效跟踪。既减小手工书写、计算的错误率,提高各环节的工作速度,又能对与任务相关的资源、样品、分析结果、数据统计、质量控制等进行合理有效、科学快捷的管理。直观数据统计判断促使技术人员更加重视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对监测各个环节的准确管控,避免产生偏差的几率降低,使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及时,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降低风险。

3 结语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环境保护工作多元化的今天,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先锋队、排头兵,只有不断优化环境监测管理,建立具有主动预防功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高效利用,才能有效应对风险,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为环境环保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监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