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2019-11-28孙鹤
孙鹤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吉林四平 1 3 6 0 0 0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彰显出来,同时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要走全面发展的路线。高校作为素质教育的发起人以及引导者,高校语文教师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广更是确保大学生取得良好素质的基础保证。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同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大学生又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有人给予理解、指引与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便要从大学语文教学中,来帮助大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共鸣,并以此来寻找到解决大学生内心情感宣泄的渠道,以此来保证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积极向上。而高校的语文教师则是要利用个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观,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更好的保障,同时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应用[1]。
另一方面,要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大学生内在的人文修养。作为大学阶段的必修课,高校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文学格调与人文品位的责任,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优惠的文学著作中丰富个人内心世界的判断能力与感悟能力。
2 高校语文教学中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2.1 强化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提升整体修养
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展开人文素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个人的气质融入其中,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由于现阶段的高校语文教育通常是以文学赏析为主要构成的,所以教师自身便要拥有较强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学底蕴作为支撑。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的对大学生进行经典文学的引导鉴赏工作,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文学赏析能力[2]。
2.2 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高校语文推广中
在高校的语文教学环节,不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高校的语文教育已经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某种压力,然而语文课程作为推广汉语言国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必须要做到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来到同学们的身边,通过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2.3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开应用
很多做人的道理与哲学均存在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高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将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转化为一种便于学生理解的知识进行普及。例如在进行哲学性著作的时候,便可以引入一些影视文艺作品,例如周润发、周迅主演的《老子》、陈道明主演的《庄子一梦》等片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进行古典文学赏析的时候,教师不妨将1987年堪称有无法超越的经典的《红楼梦》进行节选播放,而在进行《西游记》赏析的时候,还可以邀请上几名学生走上讲台,搭配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道具、行头,对《西游记》中的几个经典场景进行再现、改编等。总之新时代下的高校语文人文素质提升必须要从多个角度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与教育革命。这种通过实际的教学中引入一些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话剧教学等多种手段来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接纳度[3]。
2.4 将高校的语文课本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
在高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强调书本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融合,在语文教学的背景下强化人文教育的普及度。大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的诸多优秀文学佳作,然而我们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确实与这些优美的作品相比确实十分捉禁见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实现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与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延伸与补充,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大学生的语文鉴赏范围的同时、将课后时间进行调度,以此来扩大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范围,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重视作品对于大学生情感观、价值观的影响,以此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齐头并进的作用[4]。
3 结语
综上而言,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娱乐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此同时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种状态下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一种必然途径,伴随着素质教育革命的转型,高校的语文教学更是要承担起人文气息与文学推广的重任,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行推广,以此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给予有效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