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的朝阳市水安全评价
2019-11-28赵琳琳
赵琳琳
(辽宁省辽阳水文局,辽宁 辽阳 111000)
1972、1977年联合国2次警示全球水危机、水问题[1-2]。1997年以来多次举办“水论坛”,水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水安全问题不断延展到生存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层面[3-8],因此保障“21世纪水安全”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9-10]。国内外学者不断开展、深化对水安全的研究,金菊良等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防治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分析研究水安全问题[11]。束月月结合“PSR”指标模型运用可变模式识别模型对辽宁省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12]。李如忠等结合考虑水资源安全风险及脆弱性,基于RWSA-SSTFN模型进行评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确定性因素对评价的影响[13-15]。
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大凌河、小凌河2条水系发育,地形以山区及河谷平原为主,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干冷气团作用,半干燥、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450~580 mm。朝阳市水资源和生态、人口、土地资源组合不匹配,加之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用水过程存在水资源浪费,造成水资源量匮乏、水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等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加剧水资源问题,水安全形势严峻,水安全亟待分析研究。本文采用TOPSIS理想点法进行朝阳地区水安全评价。
1 指标体系建立
水安全的评价涉及水源的量、质、位置、取水、制水、输水、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等诸多方面,故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多指标评价分析较繁琐,需将各影响因子有效地结合,并将评价体系分级处理,使得评价体系简单化、清晰化。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先从水源取水通过供水工程供给用水户,水安全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对水的开发利用行为做出响应,为保持健康、持续的水安全系统,从分析研究目的出发,以水安全为总系统,将整个系统分水源安全、供水工程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4个子系统,建立“水源、供水工程、用水、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各子系统及其各子标在水安全总系统中体现出不同的作用与意义,见表1。
表1 指标体系构成及指标作用意义
1.1 水源
水源安全主要为量与质安全,考虑灵敏性,选“人均水资源量”作水量指标,水资源量受气象因素影响,综合降水蒸发因素,选择“干旱指数”作水量评价指标;考虑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水质指标,工农业活动影响水质安全,“工业废水排放密度”“化肥施用强度”可作为水质指标。
1.2 供水工程
供水工程是水源与用水户的链接,主要考虑取水、制水、输水和配水,四者串联完成水从水源到用水户的供给,其安全性影响着供水工程安全系统,进而影响供水安全整体系统。考虑全面性原则,选择“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作评价指标;取水工程提取水资源后需要制水工程对水进行处理,选取“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作评价指标;管道是水资源输送的基础设施,选择“万人供水管道长度”更好地体现供水安全,此外管道输水过程中还存在有水量的损失等,依照可操作性原则,选择“产销差”作评价指标;“用水普及率”是供水工程中配水的最直接指标。
1.3 用水
用水是开发利用水足迹的末端,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与压力,用水户需水对供水安全产生的压力可以用来自生活、生产及生态三方面的压力指标表征。“人口密度”则反映了区域人口的多少,而供水也与面积有关,故选择“人口密度”作评价指标;用水人口类型的影响用水量有差异,选择“城镇化率”作评价指标;“GDP增长率”是生产活动效益的整体表现;农业灌溉用水其用水量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水安全,选择“灌溉面积占播种面积比”指标。
1.4 生态
生态环境与水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一方面水源从属生态环境,取水为从生态环境中取水,另一方面用水户的垃圾、污水等排放于生态环境中,影响生态环境,考虑全面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研究区供水、水处理等基础资料的情况,选取“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作本次生态子系统的评价指标。
选取能够代表不同作用的指标,建立多指标分级水安全指标体系模型(图1),其中各指标对水安全的作用主要为效益与成本。
图1 水安全指标体系
2 TOPSIS模型
TOPSIS为由C.L.Hwang和K.Yoon于1981年提出的一种为多属性、多目标决策分析的计算方法,是一种与理想解逼近程度的排序评价方法[9]。其主要原理:分析样本对象各属性最优、最劣状态,建立样本各属性最优、最劣方案作为正(负)理想点,计算样本对象属性与正(负)理想点的距离,继而获得样本对象与理想点的贴近程度,计算步骤如下。
a) 建立初始计算矩阵A:设样本为m个,样本属性n个,则A=(aij)m×n,aij为第i个样本的第j个属性值(i∈M;j∈N)。
b) 矩阵标准化处理,标准化矩阵为B=(bij)m×n,标准化处理方法为:
(1)
c) 构建加权矩阵:采用主、客观加权确定权重集W,采用C=B×W构造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C=(cij)m×n,其中,cij=wj×bij。
层次分析:搭建判定矩阵A=(aij)n×n,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建立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计算一致性比例CR,多次重复建立RI、CR,修正CI,对各层级指标判断矩阵进行转化计算,确定权重。
信息熵: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属性的熵Hj,计算变差系数αj=1-Hj,定义熵权矩阵为wn×1=[ωj]。
(2)
(3)
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供水安全的各指标等级划分是不可忽略的,各指标等级划分对供水安全状态中有直接的影响,依据国际、国内有关的指标划分标准,参考前人做过的研究成果、经验,结合研究区或省、国家相关规划,对各指标进行紧急不安全、不安全、警戒安全、较安全、安全状态指标值的划分,并根据TOPSIS方法计算最终等级阈值。
3 水安全状况分析
根据2005、2007、2009、2011、2013年样本数据计算水安全,计算结果见图2。根据水安全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朝阳市水安全呈良性发展,水安全状态逐步转好。2005年水安全指数为0.464,为警戒安全状态,此后2007、2009、2011、2013年水安全指数在0.67~0.82范围内,水安全指数波动式增加。可见,水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等整治措施有积极响应,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不先进等社会用水因素对水系统仍带来一定的负面反馈,水安全状况仍有提升改善空间。
图2 水安全指数
从水安全系统内部分析,水安全系统的根本源头水系统自身的安全指数在0.50~0.56范围内,处警戒安全,且安全指数变幅小,体现了水资源匮乏固有性。水源是水安全系统的自然支撑力、社会用水的供给,朝阳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禀赋很差,需水满足保障程度低,加之农业发展,分布式农药化肥施用经土壤对水资源的质量亦有一定程度的负作用,水系统不安全制约水安全状态发展。
从供用出发,供水是水源到用水户的必经过程,2005—2013年安全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安全状态较好。用水需求是水安全系统的驱动所在,对水安全状态的直接影响压力,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5—2013年安全指数表现为弱“V”型,用水压力先增加后减小。2005年压力小是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城镇化率低,故用水户需水压力小,处于安全。而2007年呈警戒安全状态,是由于GDP的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加大,加之此时保护意识、水资源利用率低,用水压力增加,用水状态不安全,此后经济、人口发展较2007年减缓,水资源、水生态受重视,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用水技术革新,用水利用率高、严格水管理等措施,使近年用水压力减少,安全状态逐步好转。
图3 水安全指标值
生态环境对水系统的反馈主要是“废水”“废物”对水质的影响。2005—2013年指标评价值表现为“V”型,2005年虽农业化肥较粗放施用、治废差,但由于排污量小,此时安全指数为0.636,较安全;2007年后,经济快速发展,但此时治污能力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此时2007年子系统安全状态贴近度小,此后经济发展减缓,但环保意识、治理力度增大,治污能力提升、污水处理率增大、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增大等,对安全状态好转作出贡献。
在水安全系统评价模型中,水系统本身安全得分值变幅小,且较低,朝阳市水源本身压力对水安全制约影响一直存在,而总体水安全状态的提升多得益于外加驱动及反馈等作用,说明用水技术革新、水资源保护、环境整治对水安全状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可见水资源匮乏、水系统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并未改善,水资源匮乏作为水安全系统的主要自然因素亟需改善,外调水、找新水源、再生水等开创水源多样化,从基础上减少水安全系统压力,节水措施、工程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开展水资源高产出化,从驱动上降低对水安全系统的压力。
4 结语
从水足迹出发,分析了水安全系统的组成和运转,充分考虑水资源、人类用水活动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构建包括水源、供水工程、用水及生态环境四大子系统评价系统。水源是水安全的本源、自然支撑所在,供水是水的运送环节,用水系统是水安全系统主要驱动、压力,生态环境为自然对开发利用的反馈,建立本次水安全系统评价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18个指标的朝阳市水安全指标分析评价体系;采用TOPSIS理想点模型,充分考虑主观方案及客观计算结合确定TOPSIS权重问题,评价朝阳市水安全状态,结果表明朝阳市水安全状态良性发展,水安全评价得分呈增长趋势,但自然因素水资源匮乏问题未有改善,压力较大,社会用水压力对水安全影响直接迅速,近年已逐步改善,但整体水平仍有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