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地选择及管网分区思考
2019-11-28曹小娟
曹小娟
(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市政给排水设计及管网分区是道路施工中的重要配套工程,主要以给水、排水和中水回用管网设计为主,合理分区,力争结合科学的设计方法、最低消耗的将水量输送到目的地,或者实现高效的污水排放处理,以实现高效的水资源配置。
1 输水方式的分类及选择
1.1 输水方式的分类
根据供水水厂、水源地、需求用水单位等的地势环境、地质条件和标高差等因素,在保证管线合理设计的基础上,输水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压力流输水方式。当给水厂与水源水位的标高差存在一定差距时,应合理的采用加压输水,顺利将水从水源加压的形式输入给水厂中;另外,在输水管线的设计上,应根据综合性因素,例如地质条件、地形高差等因素合理选择承压能力强的输水管线;
(2) 重力型输水。重力型输水是根据高度差,借助水自身的重力进行输水的方式。当水源地的高度高于给水厂时,结合当地地质条件,评估是否可以选用重力型输水方式。此外还有压力与重力式并用方式。
1.2 输水方式地选择
供水水源、供水距离和水流量是有效的确定利用哪种输水方式的重要因素,为合理有效的分析三种因素结合对于选择输水方式的影响,分别用大写字母I、Q 分别表示供水距离和水流量。在确定好供水水源、供水距离(I) 和水流量(Q) 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实际的水源水位(Z1) 和给水厂蓄水池水位(Z2) 表示,综合判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确立合理的输水方式。具体的输水方式的比选流程如下:
当Z1 另外,当Z1 在选择使用重力式输水还是加压输水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预案。 管网分区的方案制定的前提是需要制定相应的原则,依据区域计量分区的原则、压力分区原则和管理分区的原则,以实现最合理的经济成本预算为目的,合理选择区域系统的阶层数,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网分区方案的制定。 首先应按照我国市政管网的现有系统阶层和各阶层的使用功能等,合理选择区域系统阶层数,应结合当地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投入等进行有效的成本划分;其次,确定管网区域及规模,充分结合供水区域的地形特点及进水点的位置等,合理计算水头损失,结合现阶段倡导的节能技术,尽量推广低压输水的方式;其次是优化调整区域管网分区的方案,并结合现有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市政管网的分区的过程中合理选择使用节能技术。 给排水管网分区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分析现在的管网分区和原始的管网分区的衔接。设计合理的市政给排水的阶层数,先考虑怎样合理化的进行管网分区的设计,管网分区的规模和建设成本是决定阶层的分类,在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所建城市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阶段建设分布实施。 管网分区水压是否均衡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网设计的规模满足了居民的用水量需求时,为了降低给排水发生事故的概率,在给排水中需要采用低压的措施,对水压值进行调节,保证在给排水过程中控制最低的漏失量,在最大的程度上做到节能。 (1) 管道造价年费。管道的造价年费一般是指所属的建筑材料硬件成本费用和每次整修施工的费用。 (2) 管网平均动力费用,其中一部分是水的位能、另一部分是管道的摩擦阻能、二者结合起来,加上相应的养成,计算管网平均动能。此外,还需要有效的确定泵站的造价年费用。包括给水厂的仪器、附属实验设备等的费用及确定的水泵泵站的造价等。 合理确定城市给排水输水方式对于控制输水管线的长度,且结合投资预算的成本合理分析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相关供水管网地选择方式。同时管网分区的合理性首先体现在管网的造价成本上。2 管网分区方案初探
2.1 管网分区方案确定的流程
2.2 合理设计给排水管网分区的具体布局
2.3 合理设计市政给排水管网分区的规模
2.4 管网分区的经济评价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