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可行方法分析
2019-11-28徐克晓
徐克晓
(陕西建工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0)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由于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导致工程量也随之增多,工程建设过程包含的环节也越来越多,影响质量的因素也就相应增加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质量管理难度直接增大,如果管理方法还是偏向于传统模式,那么自然就会有一些局限性,可能某些环节在管理中会被遗漏,某些环节的质量管理又难以落到实处,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就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的创新,通过新方法、新思维构建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新时期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质量管理是一项甚为繁杂的工作,因为其不仅覆盖了工程建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也涉及到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如人、物等。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加剧,质量成为了一个焦点,谁能将质量做的更好,那么在市场中就可以取得先机,获得消费者认可。然而从目前质量管理实际来看,在新时期背景下,却存在一些局限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范围局限
在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范围应该是很大的,覆盖了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还涉及到了人事物等方面。然而,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局限。从施工阶段来讲,质量管理主要集中在施工过程这个阶段的管理,对于前期准备阶段和后期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并未有效落实,这就会让一些质量问题无法有效被排除。而在施工参与因素这个方面,也在主要是这对人员、材料和技术进行管理,对于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并不是很到位,存在遗漏。综合来看,质量管理的范围就较为局限,一些环节和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1.2 管理手段局限
由于质量管理工作包含了诸多不同的内容,这就需要有多样化的手段来支撑管理工作。因为不同方面内容的特点不一样,适合的管理手段自然也就存在区别。但是,目前部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所采取的手段较为单一,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使用同质化手段进行管理,这必然导致部分管理工作契合性不佳,也就是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不契合,这样自然难以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质量管理达到预期中的水平,那么必须要对管理方法展开多元化构建,根据管理对象的实际特点,选择对应的方法进行管理,最大程度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1.3 管理人员局限
除了管理范围和手段的局限之外,管理人员这个方面也存在局限问题。目前,不少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这里所指的管理人员局限,就是参与质量管理的人员不够全面,局限在专业管理人员中,没有将基层施工人员以及其他岗位人员调动起来,这些人没能成为质量管理的一份子。从工程建设来讲,参与工程的每一个人都和质量具有相互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在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但是,目前除了管理人员在参与管理之外,基层施工人员以及其他岗位人员并未在质量管理中发挥什么作用,这就导致了管理的局限性。所以,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就需要将其他人员也引导进来。
2 建筑工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可行方法建议
针对目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相关局限性问题,管理人员要从根本上引起重视,然后通过合理的手段创新改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1 扩大质量管理范围实现全面覆盖
针对管理范围局限这个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扩大管理。
一方面,需要对施工前期和后期加强管理。在当前重视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扩大管理范围,覆盖施工前期与后期。在施工前期这个方面,需要构建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和相关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加强对施工技术方案的质量检验,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对施工材料做好质量检测等等。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出发,让质量管理有效落实,在工程施工开始前就对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实现有效控制。而在施工后期,质量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质量问题整改上,也就是对于完工部位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置。比如墙体存在裂缝、管道出现堵塞等等,这些质量问题都需要在后期及时整改。
另一方面,需要扩大质量管理的对象范围。目前,质量管理的对象主要就是施工人员、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然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这边需要进行有效管理。比如,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拌制需要先进行配比设计,根据质量要求确定各成分的比例。目前这方面的质量管理薄弱,缺少对混凝土质量的验证。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针对这方面加强管理,切实控制混凝土质量。再比如在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好坏也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就需要对混凝土养护做好管理,避免因为养护不当产生裂缝。
2.2 采取多元化手段进行质量管理
在扩大管理范围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多元化手段来开展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通过多元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具体来说,针对材料和机械设备,可以采取二维码进行管理,通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将相关的信息录入其中,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就可以对各批次材料和各个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如此一来就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再比如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重点就在于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因此,可以通过BIM 技术构建施工模型,然后设计一个BIM 管理APP,在这个APP 中将具体的施工模型整理起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通过手机APP 打开施工BIM 模型,就可以和现场施工实际流程进行对照,以此确保施工质量。总的来说,在工程建设中,影响到质量的因素很多,针对不同的因素,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实施管理,这样可以避免管理同质化的问题,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2.3 引导基层施工人员参与质量管理
要想质量管理工作水平提高,那么在管理人员这个方面就不能存在局限,需要将基层施工人员引入到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质量管理作用。首先,可以构建层次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来说,以管理人员为主体,对各个施工班组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让他们在实际施工中在质量责任的驱动下,对质量加强重视和管控。其次,需要构建全员质量管理制度。在体系构建后,还需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在制度层面对基层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权限予以明确,同时还需要对一些质量问题的处置设定详细的流程,确保在遭遇相关问题的时候,基层人员可以按照制度及时处理。最后,需要构建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人员的质量管理积极性。为了基层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还可以制定详细的激励机制,对发现质量问题、处置质量问题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便可以调动其积极性。
3 结语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形成深入认识,理解其造成的影响,然后从扩大管理范围、采用多元化手段以及引导基层人员参与等方面出发,构建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