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19-11-28赵中胤
崔 健 赵中胤
(辽宁沃森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关键字: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
地下室由于渗漏原因对诸多建筑的正常使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对地下室防水工程越来越关注,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提高地下室的防水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 地下室渗漏现象及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裂缝渗漏
混凝土裂缝渗漏是地下室最常见的渗漏现象,产生这种渗漏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据长期工程经验来看大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在浇灌过程中没有充分振捣导致密实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及时养护或者养护不及时,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地下室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渗漏。
1.2 地下室变形缝渗漏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考虑伸缩、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设置变形缝,而这些部位的防渗漏能力特别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变形缝在防水构造方面不够科学合理,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相关设计;浇筑混凝土前未对变形缝的止水带进行固定或固定效果不好;止水带接头处未充分粘结,导致止水带处于脱落状态,导致漏水。
1.3 施工缝位置渗漏
对于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块之间往往用后浇带进行分隔,而后浇带处钢筋较为密集,支模困难,混凝土浇筑后也难以振捣,导致施工质量不高。
2 地下室如何做好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2.1 抗渗混凝土质量控制
首先要做好抗渗混凝土质量控制,所使用混凝土必须达到一定防水等级,根据当前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防水外加剂即可配置防水混凝土,这些外加剂会填充混凝土的孔隙。水泥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在配置混凝土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矿物材料,既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又能显著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对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次是要能够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防水效果高度依赖外加剂,而混凝土大多在搅拌站进行,这就导致工程实际使用混凝土的防水效能无法有效把控。在混凝土使用前没有对混凝土进行抗渗实验,也会影响施工质量。
最后是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优化,优化最大的方向在于控制原材料质量,地下工程水泥品种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因为这些水泥的水化热较低,骨料粒径应进行筛选,优化级配系数,其它参数均需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对于外加剂来说,除了防水外加剂外,还可以加入一定的膨胀剂,用来抵消水泥干缩后的形变,但是要控制好膨胀剂的加入量,避免过度膨胀影响结构。当前新型材料发展速度较快,可以选择一些新型材料如纤维混凝土这种复合材料,既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还能提高混凝土的韧性。
2.2 防水材料质量控制
一是要明确防水材料的要求,对于地下室来说,关键在于要保证其耐久性和安全性,从类别角度来说,防水层可以分为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目前我国一般使用防水卷材,但是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高分子防水卷材这种新型材料由于性能优良,也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二是要对材料选择进行控制,从目前市场材料供应角度来看,虽然种类繁杂,但是从性能角度来说,差异并不大,关于如何选则具体材料也需要把握一些原则,诸如材料的强度、延展率、耐穿刺性等性能要在规范范围之内,且方便施工。在传统防水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材料为石油沥青,但是这种材料高温易融化,低温易老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代科学家对这种材料进行改良,制定出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能显著改善传统材料缺点。
三是对防水材料要进行监督检查。由于我国防水行业的技术水准和行业规范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上大量材料并不满足工程实际需要,防水材料堆放过程中应规范堆放做好防护,避免雨水的侵蚀,对材料要进行抽检,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施工过程中关键步骤均需按照规范要求。
2.3 设计质量控制
一是要明确设计依据。目前防水方面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较多,给设计带来一定困扰,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实际,结合区域、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需要丰富的经验,但是从设计实际来说,在地下室防水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防水方案或材料,这是一种设计误区也是行业惯性思维,但是对于高质量防水设计来说,应结合建筑特点和防水特点,综合考虑形成方案。
二是明确抗渗要求。从地下室防水实际效用来看,在底板、侧墙处的渗漏情况较为严重,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应考虑到不同部位对抗渗要求不一样,针对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水混凝土根据承受最大水压力分为P6、P8、P10、P12 这四个级别,级别与地下室埋深存在一定对应关系,防水材料包括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不应局限于一种材料,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同时要考虑到地下室的防腐蚀和抗浮要求。
三是对细部结构进行抗渗设计。具体包括施工缝、后浇带、预埋件等,这些细部结构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地下室防渗对建筑整体的使用影响巨大,地下室工程施工需要重点考虑防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