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缓解热环境的哈尔滨城市森林格局优化策略

2019-11-28刘思彤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6期
关键词:环境效应格局用地

刘思彤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存在于全球各地。纵观哈尔滨城市历史气温变化,表明哈尔滨市存在温度变暖现象[1]。哈尔滨市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燃煤、燃气、燃油等多源释放热量,导致城市气候和环境不断恶化,城市平均气温也在不断升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适。国家对城市森林的建设是从2004 年起,东北三省已经有大批城市相继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2017 年公布的名单,国家森林城市已有137 个[2]。因此,由于现状存在的种种现象,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通过提高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来缓解不断加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是国内环境科学的研究焦点。

然而,目前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研究方面,主要是从城市绿地系统格局的规划考虑,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方法,但总体上很少涉及从缓解热环境效应的视角提出城市森林布局的优化策略研究[3-5]。

1 应对热环境效应的城市森林规划原则

1.1 低温效应原则

城市热环境缓解的角度来说,降温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应把降温缓解热环境作为城市森林优化的首要原则。目前着力于城市森林的低温效应的功能建设,应满足两点要求:一是在空间分布上应结合城市主导风向进行布置,确保足够的生态廊道空间,有利于生态空间的低温性与城市开发的热岛性相综合。二是城市绿地的建设应与城市森林建设相结合,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应满足城市森林的标准,即在单位面积内要有充足的乔木。

1.2 见缝插针原则

见缝插针的原则是基于土地利用集约化的目的,确保城市各项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原则主要是针对城市建成区或者是老城区,而现在再开发困难的区域。由于受到历史无序开发建设的影响,未能够留有足够的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导致区域内存在绿化极少,城市通风廊道不透的现象。因此,在该类区域内需要综合考量历史背景的原因,对区域实行见缝插针的城市森林建设的手段方针,已解决城市内出现的热环境效应。

1.3 生态网络原则

城市森林的规划应该是一种基于现实和长远发展进行的超前规划,是要从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来考虑不同类型的城市森林的配置和布局,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功能区、服务半径和生态环境状况等需求,构建合理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从城市的总体规划来看,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有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绿化生态网络体系,减少点状绿量的孤立状态,增加绿色开敞空间的连接度。

2 应对热环境效应的哈尔滨城市森林规划策略

2.1 保障城市生态建设用地

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而足够的生态建设用地是城市森林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基本保障。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活动快速推进,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确保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做大做强城市,直接导致城市公园、绿地等具有生态效益的用地逐渐被蚕食,造成城市生态建设用地不足。因此,为确保城市热环境的安全和有效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首先应该解决城市森林的用地供给问题。只有提供足够的城市森林用地,才能发挥城市森林对城市热环境缓解的规模效应,才能达到热环境缓解的新目标。

2.2 优化城市森林空间格局

在实际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往往很难形成如此均衡的格局。对城市森林的规划借助于原有的城市森林,形成新的格局体系。建设从以往的规划来看,城市森林的建设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借助于原有或人工开凿的城市水系形成滨水景观带;二是与城市重要交通通道的两侧防护绿化结合,形成城市防护林带;三是城市中现有的面状大型公园布置,构成植物公园;四是,新规划的景观大道或者城市发展轴线,通常是以城市主干道或步行街为载体的城市森林建设。五是建筑场地周边设计的点式布置的城市森林。

当前哈尔滨市城市森林空间格局不明显,主要是围绕松花江两岸的湿地公园、以及其他公园绿地为主整体上布局不尽合理,受到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城市森林斑块整体呈现出碎片化为主,整体上不仅缺乏大型板块城市森林,而且城市森林的连接度较低。针对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需要对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调整。

2.3 点线面一体化的城市森林格局

点源建设方面,针对城市密集开发的区域,通过逐个击破的方式破除密集区域内城市森林缺乏的困境。充分发挥场地绿化设计与城市建筑之间的结合,增加城市森林与城市建筑的有机融合,确保每一街区都有能够形成各自独特的城市森林;线源建设方面,通过对城市重要交通通道、重要景观大道以及重要的公共空间通道,连接各点,形成城市森林的格网体系系统。面源建设方面,主要依赖原有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成公园或游园,构成城市森林的面源体系。

从全城来看,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为城市循环发展提供生态防护,更能为城市形象增添色彩,是城市森林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环境效应格局用地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河流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小人物的大格局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矿山环境效应遥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