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9-11-28覃华巧
莫 敏 覃华巧
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因互联网地融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人数达8.1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1]。大学生是运用网络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丰富、快捷的网络信息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呈现,很多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病毒植入、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事件频发,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已成为社会高等院校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一直以来,网络安全问题都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都普遍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校园网络管理规定,但当前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的需求,网络安全教育还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依据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新特点,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抵御网络风险是目前高校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效性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积极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模式也受到不同程度地受到网络的影响与改变。他们喜欢使用网络,且具有较高的网络操作技能,但他们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对网络信息良莠判断能力不高,抵御网络风险能力不强。近年来,为了抵御网络不安全因素对大学生的冲击,许多高校都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网络安全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1.1 网络安全教育滞后,实效性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都很重视安全教育,大部分高校已将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计入学分;同时,还辅之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安全手册、宣传栏等传统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从目前对一些高校安全教育的调研结果来看,安全教育较多地关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关注不够。而且,高校安全教育中较注重理论教育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安全实践技能教育与训练较少。在许多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较薄弱,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网络安全问题都是在发生后才受到重视,事后才加强教育和宣传,事先的预防教育不到位。在安全教育中,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涉及面还较狭窄,网络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紧密结合,现实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明显,不能有效解决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1.2 缺乏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时代感不强
网络安全教育事关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性。目前还有一些高校缺乏独立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有关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知识的课程体系还不健全;网络安全教育多是在新生开学时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或者以网络安全主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对如何鉴别虚假网站,甄别网络信息真伪这类知识涉及不多,针对性和实操性不强,学生兴趣不高,网络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1.3 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较单一
很多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多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等来进行,与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安全诉求距离较大,缺乏活力;学习载体不够丰富,学习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功能传播手段,安全教育渠道较狭窄,缺乏亲和力;实践课实操课较少,未能充分发挥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的第二课堂的作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1.4 缺乏专业化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质量与实效,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在于缺乏一支具有较强网络专业技术素养的师资队伍。现在很多高校从事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和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及网络安全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够精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2 提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的网络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高校网络教育的实效性亟待提升。
2.1 优化教育理念,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水平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不仅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还因为网络安全教育是很多地方高校安全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因此,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时代的新问题新特点。一是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成立专门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工作责任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凸显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时效性,重视预防教育,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乏的现状,将互联网的安全教育列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三是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将网络安全教育融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全过程。
2.2 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当前,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低是新时代大学生身上最突出的安全问题之一。近年来各高校都将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到日程,但效果不明显。因此,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新变化与新特点,创新网络安全教育的模式,要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扩充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采取‘互联网+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主题班会、宣传栏等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最喜爱的数字化新媒体来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还可以将网络素养的相关内容融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中,利用新媒体所具有信息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进行宣传。同时,利用网络新闻、微博、微信等多功能传播手段,以图文并茂、各种新媒体并用的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使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更形象、更丰富,形式更立体。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等,及时向学生进行网络风险提示,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新的木马病毒,辨别网络不良信息,识破网络诈骗等;还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交流广泛、沟通充分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并帮助学生解决新问题。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备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新时代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教育的师资培养机制。要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保卫干部、网络专业教师组成的具有较高网络专业素养和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络教育工作者队伍,并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网络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和提升他们的网络技能和网络安全知识。同时,聘请网络领域的专家、公安干警、网信监管部门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共同推进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水平。另外,要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征,针对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如“网络安全情景剧”这样学生喜闻乐见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监管的良好安全教育大平台。
3 结语
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路径[2],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高校的责任与使命。以上内容,阐释了如何优化教育理念,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水平;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备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我们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能为新时代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