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实现途径分析
2019-11-28崔頔
崔頔
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 1 1 0 0 0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发展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交通建设水平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因为交通建设所耗费的能源较多,污染排放较为严重,也给城市的生态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打造低碳交通,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点。
1 低碳交通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就处于较为迅猛的发展状态当中,但就其实际所取得成果来看,较之广大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就实际情况而言,中国的人口数量促使人均道路长度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甚至更低,所以说发展低碳交通、加强低碳交通建设,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事业提出的要求,细节上,其还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1 一种更新的发展理念
低碳交通发展的不见在于提升交通的能源效率,优化交通结构,引导人们实现绿色出行。在优化人流、物流和车流的同时,更予以城市安全、舒适和便捷的交通服务,满足大众的生活所需[1]。
1.2 系统性建设工程
低碳交通建设不仅和城市的道路规划、交通工具的创新息息相关,还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是一项非常立体和系统性的工程。故而,低碳交通建设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着手,不能偏重物质领域、而忽略了文化氛围的营造和选择[2]。
1.3 长期发展的事业
低碳交通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交通工具的开发和引导、人们日常出行方式的改变等等,都需要以人们不断更新和调整的理念作为基础。
2 低碳交通建设现状分析
现如今,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维度:
2.1 城市发展与客货流量的变化
由交通运输部门研究院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我国高速总车流量为91,713万辆次,车流量的激增不仅为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联动效应。一方面,城市交通公路的密度在不断下降,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车辆的碳排放量持续性走高;另一方面,交通建设投资不足,公交营运系统不够完善,导致私家车不断增加,城市尾气排放量逐渐增多、公共交通空间不断被挤压[3]。
2.2 城市中各类交通工具能源消耗情况
因为城市交通系统当中各类交通工具所耗费的能源差距较大,所产生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毒有害气体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自行车、有轨快速交通、私家车等的能耗就存在较大的差别,机动车类交通工具要明显超出其它类别。而在现有的城市污染气体排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城市交通工具的非机动性在不断减弱,尤其是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以车代步”;
其次,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技术有所欠缺,较之广大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各种新能源汽车和交通工具的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遭遇种种难题;
最后,现实情况是,往往越是排放量大的汽车类型,越深受消费者喜爱。
2.3 人们对低碳交通理念的理解现状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初见于英国政府于2003年出具的能源白皮书,距今不过17年。但是在这17年里,大众对于低碳经济的认知却处于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从最初人们极度追求个人的舒适和便捷,采用个人机动车辆,慢慢转变为以环保视角为出发点,选择公共交通,普通民众和政府机关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都在不断增强。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交通还必须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这项制度既可服务于当下的城市交通,也满足未来低碳交通发展所需。
3 低碳交通建设途径分析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低碳交通的建设,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3.1 科学布局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和城市的交通结构同步成长,无形中也暴露出不少前期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此,必须做好对城市交通的科学规划,确保其实现紧凑型布局,由此才能为低碳交通的实现奠定基础。另外,城市必须加强对公共交通的引导,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及发展状态,制定合理的布局型态,建设相应的轨道交通、地铁交通以及公交交通系统;同时积极辅助共享单车、顺风车等多元的交通业务,全面建立起以人的发展和城市生态平衡为核心的、优越的出行环境。
3.2 加大新型能源交通的创新
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制造和推广,需要政府进行牵头,鼓励相关制造单位进行技术攻关,尤其是在能源利用方面进行创新。与此同时更要做好配套宣传和推广工作,依靠各种新技术、新能源的使用,降低城市污染排放的概率和可能性。
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当引入来自国外的能源设备、较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其目的在于刺激国内的厂家进行创新开发,并选择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进行率先试点,打开新能源、节能型交通工具的运行使用渠道,并确保其能够快速接受市场的检验、早日投入使用。
3.3 倡导绿色出行
如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并通过互联网、城市宣传栏、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一系列手段,对绿色出行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宣传,以此来提升全民的地低碳意识。尤其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更需要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培养和树立大众绿色出行的意识和态度,并倡导人们积极参与到低碳交通的活动当中,让绿色交通真正意义上蔚然成风。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的持续性紧俏,低碳交通建设不仅成为一种诉求,更成为推进生态环保城市、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相关部门有必要不断加强和普及民众的低碳节约意识,积极建设低碳交通,以顺应时代的潮流、社会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