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 在高职建筑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8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23期
关键词:投影图建筑制图讲授

张 靖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建筑制图课程作为建筑类院校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投影、建筑识图等基本知识。本课程培养学生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转化能力,使学生能应用建筑制图基本标准绘制施工图,熟悉一般的工程实体的图示表达方法,掌握绘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熟练地识读施工图,达到能够胜任造价员、预算员、施工员、技术员等岗位工作的需要。传统的制图课主要通过板书和讲授的方式,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如投影、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和三维向二维转化的思维方式(如三面投影图的形成) 等都是很难消化的。BIM 技术作为建筑业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近十年中,通过不断地推广与实践,已经并将继续引领建设领域的信息革命。因此研究BIM 在建筑制图课程中的应用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1 BIM 的发展现状

进入21 世纪后,一个被称为“BIM”的新事物出现在全世界建筑业中。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BIM 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2002 年,美国AUTODESK公司副总裁Philip G.Bernstein 首次提出BIM 这个概念[1]。随着BIM 在世界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我国也陆续颁布了BIM的相关政策。2007 年,我国的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198-2007《建筑对象数字化定义》颁布,该标准定义“BIM”为“建筑信息完整协调的数据组织,便于计算机应用程序进行访问、修改或添加。”2017 年5 月颁布《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2],主要对施工模型、深化设计、施工模拟、进度管理、预算与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建筑全周期进行详细地规定。BIM 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它实现了从传统手绘到2D、3D 的第一次革命和2D、3D 到nD 的第二次革命。不难看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个建筑行业也逐步向信息化发展。

2 建筑制图课程的现状

2.1 授课对象的特点

建筑制图课程一般在大一期间开设,大一新生除了掌握高中画法几何的基础知识,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因此,多数学生还无法将简单的二维平面图形与复杂的三维建筑实体完全对应,而传统的“板书+PPT”的教学模式过于简单抽象,对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效果不佳,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建筑实体来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2.2 课程的特点

建筑制图课程是建筑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投影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学生普遍反应其中的三面投影图形成及其对应关系(位置、投影、方位关系) 是难点;截交线、相贯线等知识更难理解,学习效果极差,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根本是无法将三维实体与二维投影图相结合。

3 BIM 在建筑制图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讲授投影的知识时,在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可以利用BIM 基础建模软件REVIT 进行辅助教学,例如,以建筑样例项目为例,先观察建筑实体的三维显示,对空间位置和形体有了感性认识后,再以REVIT 的三维建筑模型进行三面正投影、轴测投影、标高投影等效果的演示。BIM 可视化的这一特点有效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讲授剖面图的知识时,可以利用REVIT 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剖面视图查看建筑物内的布置,加深对剖面图形成原理的理解。

BIM 又称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说,它不仅能直观的显示建筑实体,更具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建筑信息,如柱子的材质、截面尺寸等信息。学生还可以通过VR 技术在建筑物内外的虚拟场景中漫游,选择查看构配件信息,如型号、尺寸、施工工艺等。

4 结语

BIM 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日趋多样化。基于BIM 的可视化将传统建筑制图课程中的“平面”教学转化为“立体”授课,通过移动、旋转、剖切等操作全方位展示建筑实体,使学生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究BIM 技术与建筑制图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投影图建筑制图讲授
基于分裂状态的规范伪括号多项式计算方法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基于auto CAD的建筑制图应用研究
建筑制图课程的多重效用与教学原则
Wendt操作对纽结和链环影响的若干规律
图解荒料率测试投影图及制作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虚拟链环的Kauffman尖括号多项式的Maple计算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