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会计师事务所转型问题研究

2019-11-28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

李 玥

会计师事务所治理与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即互联网与其他各个传统行业的联合。然而,这种联系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连接,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形态。“互联网+”通过充分调动社会所拥有的资源,让市场中的各个生产要素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结合,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互联网技术可以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实现企业内部的重组与创新,提高社会整体生产率和创新力度。“互联网+传统行业”,即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便利,加快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为传统行业构建一个紧密且系统的联系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改善信息交流困难的现状。

2016年12月,中注协发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规划》围绕贯彻指导思想、实现发展目标,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八项主要任务,其中包括推动实施“互联网+注册会计师”行动计划、改革完善行业监管、不断完善行业组织治理、持续加强行业党的建设。而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水平来看,依然在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投入成本有待提高,大量的审计工作仍需要审计人员亲赴被审计单位并依靠自身职业素质自行判断完成。此外, 从信息安全上看,事务所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获取商业价值的同时,数据被盗用、数据泄露和数据篡改等现象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仍待完善。

二、“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转型的需求分析

(一)规模扩张的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企业自身转型和业务扩张的新契机。过去,会计师事务所大多以传统财务报表审计为主,事务所的“信息化”基本等同于审计软件的使用,缺乏对于行业大数据的捕捉和利用。随着信息化技术深入事务所工作的方方面面,事务所需要通过实务广泛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行业发展、客户需求的敏锐认知,开拓业务类型,推动税务、咨询等非审业务的发展,打通事务所对企业的整条服务链,优化业务结构,扩张业务规模,壮大自身实力。

(二)技术变革的需求

商业模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必然伴随着相应技术的重大改进。一方面,“互联网+”的浪潮下,数据的储存和分析不再是实务难题,数据抽取和判断成为业务核心,这对信息系统的数据筛选和判断机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固系统基础建设,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加大系统运维投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新时期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需求。

(三)质量控制的需求

“互联网 +”带来了理念和模式的改变,打破了以往束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人力和技术障碍。面对“互联网+”的浪潮,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审时度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全方位质量控制,利用信息、数据和人员共享,加强对风险的分析预判,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素质提升的需求

随着会计电算化、人工智能财务分析以及会计信息大数据建设进程的加速,审计的普通职能已经能够被机器取代,这对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时代运用当代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提出了要求。事务所应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适应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技术,顺应转型的需要。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人员储备库,定期审核,重点培养,使能够顺应信息化潮流的优秀员工涌现出来,反哺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

三、“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程度较低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相关的系统建设和技术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传统审计过程中的数据搜集和软件使用,缺乏对于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把控,缺乏以点带面的全方位信息化制度建设。同时,事务所目前的硬软件设施虽较以前有所进步,但与业务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硬件设施建设上,设备的昂贵价格和管理人员的保守倾向,使得事务所信息化硬件水平提升缓慢;软件技术应用上,相对于现在广泛使用的审计软件,审计人员已在实践中对技术支持提出了更高期待。例如,很多事务所现有的审计软件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只能录入结构化数据,相关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难以进入系统,这将导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缺乏全面性,从而影响审计决策的质量。

(二)传统运营模式惯性较大

就运营模式而言,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大多以传统财务审计为主,业务流程和范围并未突破以往模式,仅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工具进行线上推广,缺乏对大数据的有力搜集、整合和再利用。从收入构成来看,大部分事务所的多数业务收入都来自于传统财务审计业务,管理咨询服务类项目收入占比较低。从业务开展来看,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审计方法仍然是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尚未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变,提供的审计报告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个性化需求。这种传统的运营模式惯性较大,短时间难以完成由“传统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至“互联网大数据的建设和使用者”的灵活转变。

(三)市场拓展品牌建设难度较大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事务所广告宣传的自由度较低,大多数事务所经营模式相似,服务差异化较小,业务承接严重依赖个人关系,严重限制了自身的品牌营销和市场拓展。一方面,事务所以人脉拉拢客户,业务承接前缺乏专业的沟通和交流,容易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误,影响自身口碑;另一方面,人脉带来的业务红利容易让事务所在发展中忽略品牌建设,舍本逐末,丧失人际关系以外的市场竞争力,给事务所建设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当前时期,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事前控制中,事务所普遍信息共享欠缺、项目分级不清、风险评估不足,并直接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加和人力资源的外流和浪费。事中控制方面,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素质差异、独立复核不受重视等问题,导致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及工作人员的压力不断增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助理审计员在还未受到充分的培训和培养时,就需要承担一部分过重的业务压力,最终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下降。事后控制上,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内对上一年工作的审计业务质量的审查基本是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因此事后控制也完全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

(五)大数据技术应用难度大

事务所工作实务中,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困难成为大数据应用难以深入开展的关键。由于注册会计师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缺乏法规、政策依据,被审计单位不愿意审计人员拷贝或采集其财务数据,或者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较为复杂、会计师事务所数据采集技术不足,都可能导致事务所难以获取所需数据。同时,由于信息化投入不足,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现阶段大多数事务所的数据分析方式还停留在单机版审计软件和电子表格分析阶段,并不具备对复杂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也不具备独立设计审计分析模型工具的技术实力。即使取得了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信息,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也无法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和有效利用。

四、“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转型发展思路

(一)结合互联网提高信息化程度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整合及针对硬软件的技术建设,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整合后的信息系统应包含管理和员工两个平台,涵盖事务所业务流程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多个模块,实现内部资源的集中整合和跨区域审计项目的统一管理,实现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互联共通,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同时,管理人员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相关领域投资,更新硬件设备,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于办公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咨询服务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把握“互联网+事务所”时代的新机遇。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市场及品牌营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事务所利用大数据开展品牌营销提供了契机。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管理系统,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归纳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和需求,绑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利用信息系统,事务所可定期与客户进行互动,根据企业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牌营销,拓展业务市场。此外,事务所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展示业务流程和亮点,分享行业知识,塑造专业的品牌形象,吸引目标客户群体,发展新客户、承接新任务。

(三)利用互联网完善服务体系

除审计报告外,会计师事务所可将审计过程中采集、挖掘、分析和处理的大量资料和数据提供给被审计单位,帮助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审计人员还可以将审计成果进行智能化留存,将问题数据化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帮助企业对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判和预警。通过对搜集被审单位数据,事务所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挖掘行业信息,深化行业认知,拓展咨询服务类业务,形成针对客户的“审计-咨询”完整服务链,实现事务所业务的信息化、多样化发展。

“互联网+”时代,企业高效运转,会计师事务所应结合时代特点,转变审计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效率,及时评价企业日益频繁和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高服务质量。

(四)借助互联网加强质量控制

事前,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规范的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通过分析比对自身项目和数据库信息,监控和限制风险因子,及时消除重大风险影响因素。事中,事务所应建立完善的业务系统,电子化监控整个业务流程,减少业务期间的遗漏和缺漏,降低项目风险,减轻项目经理的工作压力。事后,事务所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抽检已签字项目,对各项目后期质量进行严格复查,使事后控制不再流于形式。

(五)借助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平台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彼此合作,搭建共享数据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增加事务所可获取的信息数量,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事务所应广泛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审计人员,使他们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风险,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

五、结语

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迈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事务所”已成为审计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机遇。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会计师事务所需转变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数字工具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简 讯

中注协发布指引 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的审计业务作出规范

2018年12月17日,中注协印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审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的审计业务进行规范。该指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注册会计师开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审计工作,是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促进科研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2017年3月3日,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财科教〔2017〕6号),其中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科研项目财务审计操作指引,明确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科研项目财务审计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根据科研项目财务审计工作实际,中注协随即启动了指引的起草工作,并于2017年12月4日发布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5月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和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精神,中注协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就指引的相关内容进行优化修改和论证,完成了指引的制定工作。

指引以国家有关财政法律法规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相关管理规定为依据,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的需求为导向,在审计准则的总体框架下,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思路,着重突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审计工作的特殊要求,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审计工作的承接、制定审计计划、风险评估、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形成审计结论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作出了规范,为注册会计师开展这项工作提供指导。指引体现了积极服务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该项业务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原因——以长春经开为例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收费探讨——以H会计事务所为例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