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金融扶贫的SWOT分析
2019-11-28
一、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了脱贫攻坚工作基本实施方略,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制定了到 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在确保实现脱贫的系统工程中,金融扶贫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保证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
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仍然很严峻,金融扶贫面临着精准扶贫、扶贫可持续发展等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升级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作为新型金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金融扶贫重要的着力点,不断推动金融扶贫的进程。
二、金融扶贫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扶贫方式的发展速度明显趋缓,甚至导致很多地区返贫,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未能顺应时代发展,传统、保守的思维阻碍了扶贫工作与高科技、新技术的有机结合,由此瓶颈期的出现也是必然的。
一直以来金融扶贫都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脱贫致富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现阶段金融扶贫依然面临着政策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缺乏动力和农村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单纯依靠国家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扶贫大多又是建立在产品抵押、资产负债明细等信息的基础上,而贫困人口的这类信息却相当匮乏。
习总书记指出,要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创新金融手段扶贫是“十三五”期间解决扶贫问题的新举措。与部分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是在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背景下产生的,其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社会资源和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互联网思维下的金融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互联网思维下金融扶贫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从而建立SWOT模型加以系统分析,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决策。有针对性地运用这种方法,对于互联网思维下金融扶贫具有重要启示。
(一)优势分析
1.互联网金融拥有灵活的机制优势,扶贫成效快。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金融扶贫,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有效地扩宽贫困户的融资渠道,同时可以根据贫困人口经济结构特征,灵活设计扶贫贷款产品和项目,利用类型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贫困户带来新的投资方式,设计更合理的理财方案。互联网金融产品针对性强,扶贫见效快,保证了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
2.互联网金融拥有海量的交易数据以及平台化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能够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交易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开放性、透明性和参与性更强,金融产品的供需双方能快速便捷地完成信息处理,政府和企业能掌握用户的第一手信息并快速决策,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贫困人口能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并寻求满足自身需求的金融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业务处理更加快捷。
3.互联网金融拥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优势。传统金融机构扶贫模式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需要在贫困地区设置金融服务点,费用相对较高,耗时较长。而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较好的实现自给自足,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人员等相关费用。同时,互联网金融产品从甄别匹配到定价交易,减少了传统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收集、甄别和评估成本,有效控制了服务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劣势分析
1.互联网金融理念在贫困地区普及程度不高,缺少互联网金融专业型人才。一方面,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自身文化基础薄弱,对金融常识和金融产品认识不足,缺乏网络利用能力,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更难以适应互联网技术和新型金融服务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引导,大部分贫困人口了解不足,容易对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
2.贫困地区范围广,贫困人口多。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分布广、人口基数较大,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导致贫困因素不尽相同,差异性明显。虽然互联网金融机制灵活,但要全方位统筹全国的贫困人口,会增加管理难度,暴露更多风险。
3.贫困地区生产力较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影响,我国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种植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低下,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在产业落后、经济来源渠道单一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改变整体经济局面。
(三)机遇分析
1.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为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的监管长效机制,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启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全面监管时代,尤其是2017年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也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监管政策的接连出台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越来越规范,更加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
2.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积极合作。扶贫工作也得到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持,他们与农村金融积极合作,推动农业项目的形成,将各类农村金融产品互联网化,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农村化。例如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已覆盖了98%的国家级贫困县,帮助农村用户完善信用信息,获得信贷、保险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以维持生计和发展生产。
3.传统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传统金融机构不断挖掘村镇银行参与金融扶贫的优势,以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积极开发平台客户端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基础金融服务,方便办理各项业务,并结合地方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丰富农民投资线上渠道,这是传统金融机构突破转型的同时,实现金融扶贫的重要方式。
(四)威胁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不全,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高寒地区、深山区等,气候恶劣、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抵御自然风险,不利于远期稳定长效的经济建设。同时,先进的网络载体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前提,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弱,进一步导致贫困地区的发展受阻。
2.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尽管受到多方重视和支持,但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缺失容易导致违法违规事件,给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带来恶性影响,使得金融扶贫工作流于形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扶贫的应对战略
(一)积极与政府合作,借助政策支持。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积极探索与政府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政府投入的财力与人力提升互联网在贫困地区的普及率,让参与金融活动的农民随时随地了解金融项目的最新动态。
(二)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合作。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完全颠覆或代替传统金融机构,传统金融的不足需要互联网金融来填补,两者是互补共赢的关系。银行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覆盖多个贫困地区,推广扶贫产品。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银行的充足资金,定点扶持目标地区。只有联结合作,才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
(三)培养专业型人才,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从本地入手,加强当地从业人员的基础教育工作,运用网络远程教育,提升从业人员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由专业人才引领,宣传并开展农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使贫困人群对金融常识和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基本理解,逐渐改变传统的消费、投资观念。
(四)根据不同特征开发新方法。在扶贫工作的进程中,由于我国贫困地区覆盖广、人口多,各地贫困现状和程度不同,对互联网金融的实际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不能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就各地不同的特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开发相适宜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精准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扶贫工作。
(五)延伸电商平台,丰富产业形态。可以通过延伸电商平台,扩宽贫困地区产品的流通渠道和销售途径,刺激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有效规避由于产业局限性所带来的生产水平低下的问题,形成一个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生态圈”,使得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六)优化风控管理,健全防范机制。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具有跨地域、跨行业、传播快、隐蔽性强等特点,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灵活的机制优势和大数据平台,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增强信息透明度,各相关部门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互联网金融的新型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