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击究竟是好是坏?
2019-11-28Helen
文/Helen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
根据Dictionary.com上的定义,文化冲击指的是“人在刚刚接触到一种新的、陌生的或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困惑和恐惧”。
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从固有的文化环境中移居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所经历的不适应。而最根本的来源,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语言、饮食、气候、服饰,还是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许多移民、留学和经常性旅行的人来说,文化冲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如果你问,我没有留过学甚至出过国,那就没有经历过文化冲击吗?其实不然。
除了根据地域和种族所划分的文化外,其实这世界上的每个个体,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存在于思想观点和为人处世中。也就是说,即使大环境没变,只要我们接触不同的陌生人,就将不断地经历文化冲击。
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文化冲击被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蜜月”期
没错,就像是婚礼后紧接着的蜜月旅行一样。由于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我们时常会在这个阶段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兴奋、愉悦和幸福。我们会认为来到这个新环境是我们作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就像我刚到美国时,也是一下被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巧克力、随处可见的冰淇淋和隔三岔五的甜甜圈冲昏了头脑。不知是因为sugar high(因摄入糖分而心情愉悦),还是正处于“蜜月”期,那时的我天天幸福感爆棚。
第二阶段:挫折期
在经历过了短暂的甜蜜后,不管是在马尔代夫也好,圣托里尼也罢,新婚夫妇终究得回到现实生活中继续赚钱养家。于是,我们也跟着一起开始体验现实的“黑暗”。或许因为有了和上一阶段的强烈对比,这个阶段被认为是最难度过的。生活中任何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误会或是闹出的笑话,都有可能成为此阶段的触发点。
出国读高中刚开学不久后,我和一名外国同学在排队拿午餐时攀谈了起来。
她问我:
“What class did you have last period?”(你上一节课是什么?)
我掏出课表指着全天的最后一节课说:
“My last period is science.” (我最后一节课是科学。)
(注:last既有“上一个的”又有“最后的”意思。但因为她在句子里用了“did”询问过去,所以我应该回答刚才上了什么课。)
她看着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说:
“I mean the class you just had!”(我问的是你刚上的那节课!)
看着她,我恍然大悟,大笑了起来,只是笑中带着一丝勉强和尴尬。
这是我初到美国因为语言问题所闹出的众多笑话之一。尽管可能已经没人记得了,但是这一次次尴尬的情景还是在潜意识里打击着我的自信心,让我变得沮丧且找不到归属感。
第三阶段:调节期
随着对环境与文化的慢慢熟悉、适应,在这一段时间,我们的挫折感在渐渐减弱。还因为增强了对当地文化和语言的辨识能力,我们开始参加派对、主动与人交流,并尝试在新的土壤建立全新的人脉。
回想起我的经历,我想我的调节期大概是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的。在那段时间,我住进了新的寄宿家庭,他们待我如亲人一般,参加了学校的网球队,并且终于不会在学校里迷路。逐渐地,我在这一次次小小的成就感中找回了自己的信心和价值。
第四阶段:接受期
经过了与新环境和文化数日、数月甚至数年的斗争后,我们来到了文化冲击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接受期。此阶段叫“接受”,而并非“掌握”,是因为我们已经在摸爬滚打中明白了:就算想要在新环境中生存扎根,甚至茁壮生长,并不需要我们掌握或理解所有的风土人情。相反地,正是我们的“不掌握”和“不理解”才让我们变得包容、谦虚、多元化。
在一个月后,我就要踏上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开始高中最后一年的生活。回想起过去的整整三年,虽然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每一个美国同学讲的笑话,或是彻彻底底地了解了美国文化的精髓,但还是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可以毫不费力地与各种人相处,接受近乎一切在我“舒适区”外的事物。
在介绍完了文化冲击以及四个基础阶段后,我们来说说它带给人们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经过不同程度的文化冲击洗礼过后所产生的情绪和表现会有所不同。小到惊讶、疑惑和好奇,大到焦虑、紧张,甚至是抑郁,文化冲击在一次次挑战我们的底线,挑战我们的未知。
下面举个例子。
当我发现美国的女同学们在生理期依然肆无忌惮地喝冷饮、做剧烈运动(包括下水游泳)时,我的内心是既惊讶,又害怕。惊讶的是,她们的身体竟然经得起这般“摧残”,害怕的则是,难道这意味着我也要入乡随俗吗?
其次,文化冲击还有可能给人带来生理上的种种反应,如失眠、情绪起伏大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同时,文化冲击还能给我们更多正面、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经历过文化冲击后:
98%的人表示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所持的偏见;
97%的人表示异国他乡生活的经历使得他们更加成熟;
96%的人表示文化冲击让他们感到更加自信;
94%的人表示文化冲击在持续影响他们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
82%的人表示文化冲击教会了他们用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看世界。
尽管离开我们的舒适区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听起来很恐怖,但是George Santayana,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哲学家,曾在他的作品《旅行的哲学》中说:
“经常性地去到不熟悉的地方,体验不熟悉的事物让我们的思维敏捷,让我们不再持有偏见,还让我们变得幽默。”
读到这里,我相信标题中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文化冲击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强大的心理和成熟的心智,更教会了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以及客观地看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让人受益一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