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也传奇

2019-11-27最爱历史

百家讲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坡长安城皇宫

最爱历史

一天夜里,隋文帝杨坚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突如其来的滔滔洪水将他居住的整个皇城无情淹没,这个梦给他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于是,营建新都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开皇三年(585年),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一座宏伟壮观的新城,在旧城东南方向拔地而起。杨坚迁都于此,取名为“大兴”。唐朝建国,仍定都于大兴城,并沿用汉长安的旧名。这座兴盛300余年的隋唐长安城,是前工业时代人类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它最初的故事,堪称传奇。

杨坚不是一个任性的皇帝,会产生建新都的想法,当然不是简简单单因为一场噩梦,而是因为残破的旧长安城实在让他无法忍受,再住下去就得抑郁症了。

首先,旧长安城久经战乱,破败不堪,且城市狭小,布局落后。正如楊坚在《营建新都诏》中所说,“此城从汉,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所聚”。自汉代始建到隋朝初年,旧长安城已历经800年沧桑,在岁月侵蚀的同时,又遭受多次战乱动荡,早已不复当年气象。

而且,杨坚还“嫌长安城制度狭小”,也就是说,嫌弃旧长安城的皇宫不够大,城市规模太小,无法履行首都的政治职能。

隋唐时期,随着中央官制不断完善,掌握朝廷政治命脉的官员团队发展壮大,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大小部门的办公人员数量剧增。汉长安城营建时并不存在这些问题,自然也没有合理规划,以至于到了隋朝,城中的皇宫、中央衙署和居民住宅区几乎混杂在一起。

据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记载,两汉以后,一度有百姓住在皇宫旁边,和皇帝做邻居。隋文帝“以为不便于民”,更为自身安全,才把这些钉子户迁走,规定“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居止”。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后来,唐高宗出巡,路过长安故城,进去溜达一圈后惊呆了,忍不住吐槽:“我看这旧长安城的皇宫,和百姓的居所似乎没分开啊。”由此可见,当时的混居情况多么严重。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杨坚成为旧长安城的主人时,这座旧城已经污染严重,环境恶劣。

开皇元年,擅长夜观天象的庾季才上奏为迁都宣传造势。出于环保主义者的角度,他跟杨坚汇报说:“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成卤,不甚宜人。”意思是,旧长安城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出现碱卤现象,已经无法饮用。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由于长安人口密度大,垃圾、粪便等污秽之物在城中长期堆积。当时没有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些污染物经过几百年的积累、渗透,使当时长安居民的主要水源渐渐污浊。

另一个环境问题也与水有关。

杨坚梦到洪水淹没都城,并非杞人忧天。旧长安城北临渭水,夹在龙首原和渭水河道之间,一直有水患存在。从地理角度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右岸冲刷严重。经过800年的侵蚀,渭水水患对长安的威胁日益严重,不由得引发恐慌,指不定哪天洪水真把旧城淹没了。

迁都的第三个原因则是,杨坚对长安有心理阴影,怀疑“宫内多妖异”。他其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在争夺帝位的修罗战场,不得不狠心将对手斩尽杀绝。

北周末年,杨坚专政,为巩固势力,用暴力手段剪除北周宗室,先后诛杀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等皇室宗亲,受牵连者不计其数。在夺得帝位后,他又派人暗中杀害年仅9岁、被迫禅位的北周静帝宇文阐。

最终的结果是,北周宗室几乎被杨坚屠杀殆尽,旧长安城中尽是宇文皇族的血泪。虔信佛教的杨坚深信因果报应的说法,自然为自己曾经犯下的恶行惴惴不安。迁都,势在必行。

那么,迁到哪里合适呢?

由于杨坚是关陇贵族出身,取得政权得力于其父的军功以及自己与北周皇室的联姻,自然不可能离开关中而迁至他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旧长安城附近营建新都。于是,杨坚亲自挑选负责这一重大工程的大臣,由左仆射高颖领衔,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将作大匠刘龙等人负责具体规划。

刘龙是北齐旧臣,曾为北齐后主高纬修建铜爵三台,此次主要执掌迁都制度。而都城建设规划,几乎由宇文恺全权负责。那一年,宇文恺只有28岁。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以如此年纪,为历史留下一个空前杰作。

不过在新都的选址上,隋朝君臣可谓煞费苦心。中国古代建筑一向讲究堪舆学,迁都是事关朝廷兴亡的大事,自然要选在风水最佳之地。杨坚与众臣对关中的地形大势进行勘察后,最终将地点定在旧长安城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麓。他们认为龙首原南麓“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是传说中真龙天子的定鼎之基,可成就无穷之业。

在确定选址后,精通周易之说的宇文恺惊喜地发现,新都所在的地势从北到南有六道横贯城际、有序排列的高坡,从高处俯视,如卦象中乾卦的“六爻”一般排列。

“爻”是卦象中的一种抽象元素,阳爻以一条连续的横线表示。六个阳爻组成乾卦,象征崇高的天。在古人的观念中,乾卦是大吉大利、太平盛世之象。简单点说就是,龙首原南麓这六道东西横亘、南北并列的高坡正好组成一个乾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心理暗示。于是,建筑大师宇文恺根据卦辞的含义来进行城市布局,布置各类建筑。

《易经》中有所谓“以阳爻为九”的说法,因此,这六道高坡自北往南分别命名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比如位于最北面的“初九”,爻辞是“潜龙勿用”,寓意不好,新都得避开这第一道高坡。宇文恺将这一地区建成皇家禁苑,新都的北城墙就从初九高坡的南部边缘通过。“初九”往南的高坡是“九二”,爻辞叫“见龙在田”,好兆头啊,皇帝不就是真龙天子吗?所以,宇文恺就把皇宫建在这道高坡所在的位置,隋代的皇宫叫大兴官,唐代改名为太极宫,这里是隋唐长安城的至尊之位。

不过,比较棘手的是,第五爻叫“九五”,爻辞叫“飞龙在天”,位置也很尊贵,在古代也指皇帝之位,九五之尊一词就是这么来的。但是“九二”那里已经建了一个皇宫,总不能在一个都城建两个皇宫吧,宇文恺灵机一动,就在这一条线修建玄都观和大兴善寺,作为供奉神圣的场所来镇压此处的所谓“王气”。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插曲。

长安城传到唐代时,唐代的永乐坊正好位于九五高坡的位置上。唐朝宰相裴度不解其中玄机,从地方来到京城上任后,竟然花钱在该地购置宅第。他的政敌们一听说此事,纷纷用“六爻”之说来陷害他,造谣说他图谋不轨,意欲篡夺九五之位,给裴度造成不小麻烦。

除此之外,宇文恺为了厌胜(一种避邪祈吉习俗),还在地势高峻、崎岖不平的长安东南隅大兴土木,将这片区域凿成深池,建成皇家园林,取名曲江池,以改善新都的风水。杨坚搬到新都后,认为曲江池的“曲”字不吉利,就把名字改成大名鼎鼎的芙蓉园。

由此可见,宇文恺依据这六条高坡设计的城市布局,至今还能发现不少痕迹。

宇文恺的另一个伟大构思,是为长安设计井然有序的规划布局。

隋唐长安以宫城、皇城和长达5020米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万年、长安两县治所、寺观、邸第、编户错居其间,坊、市如棋盘式分布。白居易有诗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坊为官民生活区,南北十四街和东西十一街之间,共108坊,各坊呈封闭式结构,四周有坊墙阻隔,各坊有严格的管理,每天晚上关闭坊门,凌晨再度开启。

宇文恺通晓周礼,熟读易经,特意在南北安排13排坊,象征一年有12个月再加上闰月;在皇城南按东西方向安排4坊,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此外,宇文恺还在皇城以南以南北方向排列9坊,效法《周礼》中王城九逵之制,其中,皇城以南各坊不开南北门,理由是开门会走漏“王气”。

长安城中的两个商业区叫作市,分为东、西二市,隋代分别叫作都会市和利人市。这两个市不仅是当时帝都的CBD,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當时各国商人云集的贸易中心。王维曾在诗中自豪地说:“九天闯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万国来朝的盛景,不止在朝堂之上,行走于隋唐的长安城中也随处可见。

如此壮美的一座古都,从开皇二年正式下诏营建,到次年三月隋文帝率百官迁入,只用了9个月时间,比“深圳速度”还牛。杨坚终于搬进了新家,不用再为噩梦所困扰,也不用忍受污浊的地下水,也将由此开始统一天下的步伐。

他对宇文恺等功臣的工作赞不绝口,取自己当年在北周的爵位大兴公为名,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城中还有大兴宫、大兴殿、大兴寺、大兴县,足见杨坚为这个名字沾沾自喜。他绝对想不到隋朝灭亡后,唐朝立马就把都城之名改回“长安”。

有学者认为,从隋朝新建大兴城的速度来看,当时所征调的民夫总数应该有上百万人。新都城所用的大批建造木材,除采伐于关中外,还要拆毁旧城中的宫殿、住宅就地取材,或快马加鞭从其他州县运送建材……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宇文恺与消逝在历史中的千千万万无名之辈,将中国人的勤奋和智慧镌刻在岁月中,凝聚成此后300年的辉煌,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唐高宗年间,唐高宗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和薛绍结婚,在长安城宣阳坊东南隅的万年县廨设婚席,宾客如云,座无虚席,夜间照明的火把甚至烧焦了沿途的树木。负责主持婚宴的官员觉得县门隘窄,婚车无法通过,打算将其拆毁。没想到,唐高宗得知此事后,当即制止,说县门是宇文恺所造,制作多奇,不宜拆毁。

此时距离长安城建成已过百年,这座传奇都城,一代之精制,却依然受到世人的敬爱,实属不易。往事越千年,古都埋藏在黄土之下,长安不再。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恒的长安。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高坡长安城皇宫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基于SWOT分析的贵阳市高坡苗族乡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稻草人,我们私奔
“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改写的数字化研究
黄土高坡深处的“山里娃”足球队
皇宫的大门
大圣归来
在山之阿
汉长安城营建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