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背景下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

2019-11-27洪旭李正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

洪旭 李正花

摘  要:运动训练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的专业,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全面提升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训练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训练习惯和训练意识,科学培育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认知,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精准、全面的分析,以此来整体提升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整体开展成效。

关键词:创新教育背景  运动训练专业  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034-02

1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运动训练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为人才培养而服务,需要精准定位于人才培养方向,以此来实现课程结构的全面优化。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明确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实现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针。

1.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在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应该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缺口也不断扩大,为整体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升人才的素养,应该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很多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向的确定过程中,都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突破口,试图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在夯实学生基础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是在能力培养上,以训练和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

1.2 以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培养目标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在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为整体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的成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在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应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夯实他们的专业基础,引导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运动训练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努力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使其能从事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竞赛及体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运动训练专业虽然是一门相对偏的专业课程,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基于完善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全面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型、高素质人才。

2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分析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运动训练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迎合人才成长目标,在落实科学的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以课程结构作为主要的载体,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包括非常丰富多元的子要素,只有确保每个子要素都能够发挥作用,同时保障每个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够真正形成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也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2.1 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课设置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运动训练专业在课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专业课设置。专业课是运动训练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包含着丰富多元化的子课程。基于一系列子课程的设置,同时保证子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与过渡性,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复合型能力。在专业课设置过程中,应该以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类为框架,在每个独立的框架内再分门别类地规划设置其他子课程。在通识教育课中,以运动训练的通识课程为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形成基本的体育素养。在专业基础课中,通过一系列基础性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结合。如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这类课程既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实践属性。在专业课的设置过程中,则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发展以及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新内容等进行课程优化设置,以此来综合性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要突出体现“专业”二字,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有机分类,如篮球、羽毛球、足球等专业课程。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在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不断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换代,应该不断实现课程内容的全面创新,充分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兴趣诉求等,实现体育专业课的创新与延伸。如现阶段大学生对健美、跆拳道、瑜伽等项目比较热衷,在运动训练专业课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积极“尝鲜”,以便更好地迎合学生的需求。

2.2 以选修课为基础的体育素养课程结构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不断优化学生的体育素养,整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应该以选修课为基础来进行体育素养课程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为学生明确了专业发展和提升的方向,选修课则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他们得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在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该以通识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等为主。其中通识选修课主要侧重于优化学生的体育认知,扩展学生的体育视野,而专业方向选修课则以模块化教学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模块的运动训练,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的研究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运动训练专业在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结构的开发等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创新二字,积极迎合科教兴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3.1 培养目标的创新化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在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应该主动融入时代特色,不断创新培养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一直以来,在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人们将视角过多放在教学人才的培养方面,试图为各大中小学提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但在创新教育背景下,作为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在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应该努力推动培养目标的创新化,积极培育复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教学人才,还可以是科研人才、体育人才、管理人才。

3.2 努力拓展课程结构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在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结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应该积极突出创新的特色,充分结合现阶段社会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不断研磨和拓展课程结构。同时,在课程结构的开发过程中,既要实现它的广度,同时更要体现它的精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社会需求的对口型人才。

4  结语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在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结构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完善课程结构设置,全面提升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科学培育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丹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再设计[D].北京体育大学,2016.

[2] 刘园园.重构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1):100,107.

[3] 谭玉容.创新教育背景下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面向国际一流学科的机械工程课程结构神经网络分析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高职院校Android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课程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