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次巴林危机爆发和影响

2019-11-27韩思远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阿根廷

【摘 要】 第一次巴林危机在金融危机史上属于一次地方区域性质的危机,可以说在他开始危及英国货币市场平稳之前就被英格兰银行与罗斯柴尔德勋爵的措施所解决。然而虽然这只是一场地方区域性质的小规模危机,但在这次危机之后,阿根廷与英国都在这场危机后获得了许多正面的收益:英格兰银行的贴现政策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债券市场;阿根廷则直接地强化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 阿根廷 巴林危机 债务担保

绪 论

英国的巴林银行创建于1763年,创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1806年,弗朗西斯·巴林的儿子亚历山大·巴林加入巴林银行并成立 “巴林兄弟公司”,成为银行旗下的一个办事处。这之后的数十年内,巴林银行凭借着成功的投资逐渐在英国取得了重要的地位。1995年的一月发生了第二次巴林银行破产危机,这次源于管理漏洞的一次破产危机演变为巴林银行破产的事实,此后巴林银行为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彻底倒闭,第二次巴林危机也成为近些年来期货交易的典型案例。

而在1995年一月巴林银行彻底破产之前,1890年也发生过一次的巴林破产危机。类似地,这次破产危机源于巴林银行在阿根廷地区对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阿根廷西部铁路的建设的过量投资,加之巴林公司派遣的联络员尼古拉斯鲍尔的失职,在1890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期间,由于阿根廷政府无力偿还巨额欠款,巴林银行资金周转陷入危机之时,俄罗斯威胁取出自己在巴林银行账户的存款,导致巴林银行面临宣布破产的境地。

为了防止巴林银行破产影响整个英国金融市场,英格兰银行介入并为巴林兄弟公司提供了担保,在得到英国首相的承诺帮助后,由英格兰银行主持建立,罗斯柴尔德勋爵为主席的委员会向阿根廷政府筹得了两笔资金,在这两笔资金的帮助下阿根廷政府恢复了一定的偿付能力,巴林兄弟公司也在获得了担保之后,顺利破产重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巴林银行则与巴林公司分离,继续其原先的业务。随后在收到了阿根廷银行的偿债年金后,顺利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巴林危机在英格兰银行与伦敦金融体系的帮助下被化解。

在金融危机史上,巴林银行危机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危机,一些学者在比较过阿根廷周边拉丁美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这一时期的经济数据后发现,排除干扰因素后发现,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完全没有因为巴林危机产生经济上的起伏,可以说,巴林危机只是一场被限定在几个国家内的小规模危机。然而在巴林危机之后,可以明显地发现,阿根廷的产出与出口额都有明显的上升,英国货币市场也对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调节有了更明显的反应,因此巴林危机虽然是一场经济周期中的破坏性质的危机,但英国与阿根廷却因祸得福从中得到了好处。

一.巴林危机发生的起因

巴林危机爆发的是一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过度投资而导致的破产危机。和大部分欧洲投资者类似,在拉丁美洲的西班牙统治被逐渐颠覆之后,将资金投入这些刚建立急需钱的国家中,获得巨大的潜在收益。然而最初的巴林银行却对自己对阿根廷的注资非常谨慎,在1857年与阿根廷政府确定合作关系后第十年,才向阿根廷政府出售面值55万英镑,发行价值为其75%的一个债券,给出了一个相当保守的现值;三年后在1870年向阿根廷贷款面值250万英镑,并给出了一个更低的现值:72.5%。巴林银行起初对阿根廷的注资都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所有贷款都有一定的实物或信用做担保。阿根廷在卢萨斯时代后,为建设西部铁路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地下水设施,阿根廷政府发行了大量债券募资,而巴林银行在1885年之前也并没有大规模投资。

政府公共工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像阿根廷的西部铁路与城市供水排水设施,都是需要他们在彻底完工之后才能为政府提供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然而在这些工程完成之前,所有投入的资金都不会得到收益。在阿根廷地区货币制度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显然这种投资还是很有风险的,在1885年之前,伦敦的巴林银行负责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因此没有大规模的向其中注资。

而在此时,位于伦敦的公司受到了派遣员工的错误引导,巴林兄弟公司继续向阿根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无论是完成度还是完整度都显得并不成功。1885年,新阿根廷总统塞尔曼上台,塞尔曼总统改变了原先紧缩的货币政策,放宽了对银行的限制,这使得原本就对黄金有大量需求的阿根廷市场过热,金价也上涨到了原来的两倍以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阿根廷政府与巴林银行方面来不及反应,随后阿根廷政权更迭,虽然新政府承诺不会放任巴林银行的贷款成为坏账,但由于通货膨胀金价涨为两倍以上,偿还贷款的费用仍然用金价来衡量,那么实际偿还的货币也同样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多。即使阿根廷政府尽量开源节流,但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也无法回购所有巴林银行于阿根廷首都公共设施的债权,这时阿根廷的主要貸款来源的巴林银行因为在困境中再没有余力继续向阿根廷投资。

从1890年1月阿根廷通货膨胀爆发到1890年9月,情况始终没有改观,巴林银行吸收了来自国际与国内的援助,但始终于事无补。1890年10月,俄罗斯政府向巴林银行申请分期取出自己的300万英镑的存款,而巴林银行在支付了第一期后便无法继续偿还,至此,巴林银行彻底崩溃,面临破产的边缘。此时谣言也开始在市场流传,巴林兄弟公司的票据在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越来越高,一旦巴林银行宣布破产,所有巴林兄弟公司未贴现票据都将成为坏账。这与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如出一辙,巴林银行的倒闭将会冲击整个英国市场,这在金融市场更加复杂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只会比1720年更大更严重,这在当时欧洲政治局势非常紧张的背景下,后果是无法预料的。

二.巴林危机发生后英国与阿根廷方面所采取的挽救措施

巴林银行爆发时的英国处在自由主义时期,英国政府对市场的措施以不干预为主,英国货币市场的调节由当时实际上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来维持。即使在首相索尔兹伯里的马奎斯认识到巴林银行破产会产生毁灭性的冲击后,他仍然表示“无法提供太多的帮助”。1890年11月,英国首相马奎斯,英格兰银行行长林德代尔与巴林银行代表弗朗西斯巴林等数位相关人士会面,讨论危机的解决措施。由于英格兰银行储备不足以弥补如此巨大的漏洞,英格兰银行行长也转向寻求政府的帮助。在激烈的谈判过后,林德代尔获得了首相的一个相对模糊的允诺:”从现在开始到第二天下午两点,这期间为了解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如果有损失则由政府来承担。”

获得了这份允诺后,英格兰银行迅速建立了担保基金并从各界募集了超过1000万英镑的资金,期间英格兰银行也为阿根廷债权持有人贴现巴林兄弟公司的票据,避免了市场恐慌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得到了英格兰银行的担保,巴林公司迅速完成了清算重组,新成立的巴林银行继续原来的业务,待贴现的票据也被顺利清算,市场逐渐稳定,巴林银行也重新获得的公众的信任。

稳定了伦敦市场的同时,英格兰银行组织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处理阿根廷债务,由罗斯柴尔德勋爵为主席,并召集了欧洲的众多商人银行家加入。罗斯柴尔德采取了一项在当时看起来不可理喻的措施:继续向阿根廷注资。这种仿佛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受到了诸多指责,但在罗斯柴尔德的个人影响力的推动下,还是得到了通过。得到了资金援助的允诺后,阿根廷方面和罗斯柴尔德在1893年签署了阿根廷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罗梅罗协定:阿根廷需每年支付1565000英镑的年金,并在5年内偿还所有债务,六年内清算所有利息费用。得到了新资金注入的阿根廷收购了首都公共设施的股权,并将其完成,使其可以提供财政收入。

三.巴林危机对英国与阿根廷的影响

尽管巴林危机只是一个小范围,小规模的金融危机,既没有冲击到市场稳定,也没有影响到英格兰银行在金本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在两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英国,则是证明了英国金融市场合作关系下的稳定性,与英格兰银行储备不足的一些问题。而对阿根廷来说,巴林危机成为了自身发展的跳板,对比危机前后阿根廷的状况就可以看出,巴林危机对阿根廷并非灾难而是福音。

英格兰银行在自由贸易时期的英国是唯一的宏观调控手段,政府不干预市场,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就成了取代关税或是其他财政政策的平衡武器,巴林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解决,这极大地提高了英格兰银行的信用,使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在国家货币市场上更加有效。而英格兰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其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虽然此次危机在国内国际合作的影响下得到了顺利解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诺曼行长尝试重建金本位制时,英国成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第一个放弃黄金本位的国家。伦敦货币市场的稳定从巴林银行危机后不再是靠英格兰银行,而是依赖于伦敦金融体系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使伦敦可以脱离政府实现金融稳定,但未来重建金融体系时,英格兰银行就力不从心了。

而对于阿根廷来说,巴林危机则可以說是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的情况下,阿根廷宽松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保证了阿根廷经济的繁荣。保持债务而不丢失国家信用也给阿根廷政府提供了公信力的支持。最关键的是,阿根廷在巴林危机期间为了偿还债务而收购的公共设施的股权,并让这些设施最终建设完毕,使得阿根廷国家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经济的扩张和阿根廷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成功,出现了在价格水平下降的情况下,阿根廷股票在股票交易所的价格反而有所上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危机期间的偿债基金在1895年被清算完毕后,由于阿根廷股价上涨,巴林银行已经不愿意再转让阿根廷的债权了。1897年,阿根廷提前一年偿还罗梅罗协定的所有债务,并顺利地建立了基于阿根廷比索的金本位制,经济的繁荣使得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阿根廷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只在一战期间金价有过10%左右的波动。直到1930年,阿根廷的货币市场保持着相当的稳定,就储蓄价值手段来说,阿根廷比索与英镑,法郎和美元体系相当。这一时期,没有受到战争的威胁与冲击,阿根廷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十个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稳定、最和平的开放社会之一。

四.巴林危机对世界货币市场的影响

巴林危机的解决不但是一次成功的避免危机,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这则是一次成功的债务担保实践。英格兰银行在获得了政府的无条件承诺后,召集11家私人银行共同建立了一个基金为巴林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在取得俄罗斯国家银行的同意暂时不取走在巴林兄弟公司的存款后,从各地募集了超过1000万英镑的基金额度。在获得了这项担保的情况下,巴林公司才可以顺利完成倒闭并重组,期间没有引发混乱和恐慌。

林德代尔提出的债务担保是金融史上一次著名的金融担保案例,也为未来中央银行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先例参照。在某一家银行或是金融机构会面临破产,这是由于机构种种原因降低了公众对机构权益的预期收益,持续清算未到期票据,避免因机构无法偿还债务而遭受损失。在这时获得了债务担保之后,可以极大地改变公众对机构的未来预期,使得挤兑现象得到缓解,可以给予机构足够的时间调整周转。之后许多破产危机都采用了这种债务担保得到了解决。

1998年美国美联储采取了类似的手段,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破产时,美联储行长召集了数十家主要的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收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股权,在获得了以美联储为主的数十家金融机构的担保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避免了破产,也避免了市场陷入混乱。

结 论

巴林危机反应出来的是伦敦金融市场的独特之处,即通过合作来维持问题的特殊金融体系,这是伦敦金融市场相比大陆其他国家更加成熟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发生在阿根廷的一次通货膨胀的损失被伦敦的金融市场所自主消化掉,在这场危机之中,也可以看出伦敦金融体系稳定的一面与不稳定的因素。顺利地度过了巴林危机的阿根廷则为之后的繁荣埋下了伏笔。

英格兰银行行长林德代尔在解决巴林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成功的,这也得益于巴林银行开始崩溃时阿根廷所作出的一系列配合政策。如果没有阿根廷银行业和财政政策的彻底改革,那么英格兰银行调动金融资源以及英国政府承诺的有限援助或许将收效甚微。此外,此次危机解决的独特之处在于英国首相自始至终都拒绝对阿根廷进行任何政治干预。巴林危机只是一场市场内部的危机与调整,而不是帝国主义的冲突与斗争。

【参考文献】

[1] H. S. Ferns, “The Baring Crisis Revisited”,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Vol. 24, No. 2 (May, 1992), pp. 241-273.

[2] Kris James Mitchener and Marc D. Weidenmier, “The Baring Crisis and the Great Latin American Meltdown of the 1890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68, No. 2 (Jun., 2008), pp. 462-500.

[3] R. H. Palgrave, Bank rate and the money market,London: John Murray, 1903, p.27.

[4] J. E. Norton, “The Bank of England and the Money Market”,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36, No. 3 (Sep., 1921), pp. 433-453.

[5] A. K. Cairncross, Hom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1870-1913, Cambridge: Cambridge Unversity Press, 1953, p.94.

[6] John Clapham, The Bank of England: A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5. pp. 324-330.

[7] 約翰·H·伍德:《英美中央银行史》,陈晓霜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8]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金融危机史》,叶翔,李伟杰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

[9] Ramaa Vasudevan, “Quantitative easing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 Barings crisis in 1890: central banks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 Vol. 37, No. 1 (Fall 2014) , p.91.

[10] David Dana and Susan P. Koniak, “Bargaining in the Shadow of Democrac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Vol. 148, No. 2 (Dec., 1999), pp. 473-559.

作者简介:韩思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7级硕士,研究方向为英国史

猜你喜欢

阿根廷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夜晚的小镇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费尔南德斯:阿根廷新总统
阿根廷可能禁止敌敌畏和敌百虫的使用
第二次奇迹
阿根廷怒批英国王子登马岛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