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的联系

2019-11-27费广洪张盛进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幼关系联系

费广洪 张盛进

【摘要】对230名学前流动儿童的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进行调查发现,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升;学前流动女孩的心理理论水平高于男孩,师幼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好于男孩;师幼亲密型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高于师幼冲突型儿童。据此,建议幼儿园教师积极建立亲密型师幼关系,引导儿童进行换位思考。

【关键词】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心理理论;联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7/8-0003-05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基本关系。〔1〕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师幼关系密切相关。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意图和愿望等心理状态的认识或理解。〔2〕莫书亮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师幼关系的冲突感得分越高,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越低。〔3〕仇小莉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在师幼对话过程中若能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会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仇小莉、高凤阳等,2015)。但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关于师幼关系与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研究还较少。流动儿童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以学前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的联系,以期为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深圳市9所流动率①在50%左右的幼儿园为样本园,从中抽取41个班级(小班14个,中班13个,大班14个),班级平均流动率为51.21%。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6名学前流动儿童。受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共有230名学前流动儿童参与心理理论测试。研究者请这230名学前流动儿童所在班级的主班教师填写《师幼关系量表》。本研究共发放量表230份,回收有效量表23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心理理论测试

本研究采用韦尔曼(Wellman)〔4〕和方富熹等人〔5〕编订的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对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进行测试,具体测试任务见表2。

测试过程中,研究者以讲故事的口吻向儿童阐述测试内容,并通过相应材料模拟故事场景,以辅助儿童理解测试任务。例如,在不同的愿望任务中,研究者向儿童出示小孩图片,并问:“这是豆豆,他刚刚睡醒,想吃点儿点心。这里有冰淇淋(出示冰淇淋实物图片)和苹果(出示苹果实物图片)两样食物可以吃,你喜欢吃哪一样呢?”如果儿童选择冰淇淋,那么研究者会说:“豆豆喜欢吃苹果,他不喜欢吃冰淇淋。”如果儿童选择苹果,那么研究者会说:“豆豆喜欢吃冰淇淋,他不喜欢吃苹果。”然后,研究者会问儿童:“如果豆豆只能选择一样食物吃,你会帮豆豆选择哪一样食物呢?”如果儿童能准确依据他人的愿望做出与自己愿望不同的选择,则视为完成任务,记1分,反之则视为未完成任务,记0分。心理理论测试任务的顺序为不同的愿望任务最先呈现,情绪信念任务最后呈现,其余三项任务随机呈现。每名儿童测试时间约为15~25分钟。所有任务的提问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儿童可以用动作回答问题,也可以用语言回答问题,研究者及时记录儿童的回答。五项测试任务的得分之和为儿童心理理论测试的总得分。不同的愿望任务得分区间为0~1分,其余四項测试任务得分区间均为0~2分,五项测试任务总得分区间为0~9分。

2.师幼关系量表

本研究采用张晓等人改编的《师幼关系量表》,通过教师评定的方式,测查师幼关系质量。量表共28个题项,包括亲密性(11个题项)、冲突性(12个题项)和依赖性(5个题项)三个维度。亲密性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的亲密程度,如“我和这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密而且感情深厚”等。冲突性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的冲突程度,如“这个孩子容易对我生气”等。依赖性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的依赖程度,如“这个孩子对于和我的分离有强烈的反应”等。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为1~5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师幼关系亲密性越好、冲突性越强、依赖性越大。总量表及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79、0.72、0.79、0.61,信度良好。

本研究采用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情况

由表3可知,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各项测试任务得分均随年龄增长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女孩的得分均高于男孩。进一步检验年级、性别与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发现,年级主效应极其显著(p<0.001),表现为大班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儿童,中班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得分显著高于小班儿童;性别主效应极其显著(p<0.001),表现为女孩心理理论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

(二)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情况

调查发现,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0.44、20.24、13.66。进一步检验年级、性别与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的联系发现,亲密性、冲突性维度的年级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主效应极其显著(p<0.001),表现为女孩的师幼关系亲密性好于男孩,男孩的师幼关系冲突性强于女孩;依赖性维度的年级、性别主效应均不显著;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三)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的联系

为探索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的联系,本研究根据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亲密性、冲突性和依赖性三个维度的得分,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师幼关系分为师幼矛盾型、师幼冲突型和师幼亲密型三种不同类型。研究者以这三种师幼关系类型为自变量,以心理理论为因变量,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得分的师幼关系类型主效应显著(p<0.05)。进一步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师幼冲突型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得分显著低于师幼亲密型儿童(p<0.01)。

三、讨论

(一)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升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各项测试任务得分均随年龄增长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6-8〕韦尔曼认为,儿童心理理论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3岁主要是以“信念-愿望”为基础的心理理论发展阶段,4岁以后主要是以“信念”为解释和表征的心理理论发展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个体是通过“信念”对外部世界进行解释和表征的。〔9〕因此,小班时许多儿童还难以完成心理理论测试任务,到中班以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进入平稳期,能较好地完成心理理论测试任务。

(二)学前流动女孩的心理理论水平高于男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流动女孩心理理论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这与刘明〔10〕、徐伟〔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心理理论测试过程中,儿童需要对研究者的言语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儿童语言能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理论测试得分。多项研究表明,语言理解能力与心理理论测试得分存在一定相关性。〔12-19〕莫书亮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完成心理理论测试任务。〔20〕张丽錦认为,语言能力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可能起奠基作用。〔21〕本研究所采用的心理理论测试任务可能对儿童语言信息加工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的语言发展水平整体高于男孩。女孩更善于使用较多的词汇来进行语言交流。〔22〕因此,学前流动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性别差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造成的。

(三)学前流动女孩的师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好于男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流动儿童师幼关系中的亲密性和冲突性的性别主效应极其显著,表现为女孩的师幼关系亲密性好于男孩,男孩的师幼关系冲突性强于女孩,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23-27〕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学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有关。凯兹丁(Kazdin)、坎贝尔(Campbell)和施皮克尔(Spieker)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孩往往会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等问题行为。〔28-30〕另一方面可能与幼儿园教师的性别认知有关。皮安塔(Pianta)和伯奇(Birch)通过研究发现,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在同伴交往中女孩比男孩的合作性更高,与男孩相比,教师与女孩的关系往往更加亲密,冲突也更少。〔31,32〕格林尼(Greene)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和外显行为问题的儿童更容易让教师产生压力,教师在与这类儿童互动时更容易使用批评和惩罚的方式,自身也更容易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33〕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孩与教师关系的亲密性。

(四)师幼亲密型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高于师幼冲突型儿童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师幼冲突型儿童的心理理论得分显著低于师幼亲密型儿童,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34,35〕冲突型师幼关系往往意味着幼儿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秦洪蕾认为,幼儿园教师与儿童之间紧张的关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会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36〕亲密型师幼关系则往往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更加包容,双方之间的信任度、接纳度更高,教师会更加耐心地回应或积极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师幼之间维持亲密的关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与低质量的师幼关系相比,高质量的师幼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师幼之间积极互动行为的发生,为儿童营造安全的情感氛围。当儿童感到安全时,他们会更喜欢幼儿园的生活,更愿意与教师、同伴发生互动,从而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

四、建议

(一)积极建立亲密型师幼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流动儿童越来越多。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流动儿童之间若没有建立亲密型师幼关系,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儿童可能会出现害怕教师,不喜欢上幼儿园,不愿与同伴交往等现象,这都不利于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建立亲密型师幼关系。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流动儿童应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接纳儿童的优缺点,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和评价儿童,积极引导儿童缓解不良情绪,努力建立亲密型师幼关系。

(二)引导儿童进行换位思考

游戏中的情感和语言交流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会逐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为其社会交往提供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杨伶、兰继军,2011)。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换位思考。幼儿园教师还可以通过言语引导,帮助儿童感知他人的情绪和认知状态,引导儿童使用恰当的言语表达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16-21.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98.

〔3〕〔35〕莫书亮,商冲晨,陶莉莉,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能力:一项纵向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2):84-88.

〔4〕WELLMAN      H     M,LIU  D.Scaling   of   theory-of-mind tasks〔J〕.Child Development,2004,75(2):523.

〔5〕方富熹,刘玉娟,等.纵向再探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模式〔J〕.心理学报,2009,41(8):706-714.

〔6〕WELLMAN  H  M,CROSS  D,WATSON   J.Meta-analysis of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The truth about false belief〔J〕.Child Development,2001,72(3):655.

〔7〕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1-6.

〔8〕郑名,马娥.3~6岁回、汉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6):68-72.

〔9〕WELLMAN H M.The childs theory of mind〔M〕.Cambridge:MA MIT Press,1990.

〔10〕刘明,邓赐平,桑标.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39-43.

〔11〕徐伟.幼儿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67-70.

〔12〕WATSON  A  C,PAINTER K M,BORNSTEIN M H.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2-year-olds language,and 4-year-olds theory of mind〔J〕.Journal of Cognition & Development,2001,(4):449-457.

〔13〕ASTINGTON    J    W.The    future    of    theory-of-mind research:Understanding motivational states,the role of language,and real-world consequences〔J〕.Child Development,2001,(3):685-687.

〔14〕RUFFMAN  T,SLADE  L,CROWE  E.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and mothers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theory-of-mind understanding〔J〕.Child Development,2002,(3):734-751.

〔15〕隋曉爽,苏彦捷.心理理论社会知觉成分与语言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26(5):930-931.

〔16〕ABBEDUTO L,SHORT-MEYERSON K,BENSON G,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of mind and language abil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04,48(2):150-159.

〔17〕MILLER   C   A.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ory of mind〔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6,38(3):405-414.

〔18〕金宇,静进.语言理解能力与儿童心理理论测试成绩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51-354.

〔19〕周晶,俞芳,郭力平.3~6岁汉语儿童语言能力与错误信念理解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6):911-917.

〔20〕莫书亮,苏彦捷.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85-91.

〔21〕张丽锦,吴南.4、5岁儿童一般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关系的纵向研究〔J〕.心理学报,2010,42(12):1166-1174.

〔22〕马滢颖,樊宁.3~4岁儿童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5):142-146.

〔23〕〔32〕BIRCH S H,LADD G W.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35(1):61-79.

〔24〕BAKER   J  A.Contributions of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to positive school adjustment during elementary school〔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6,44(3):211-229.

〔25〕JEROME  E  M,HAMRE  B  K,PIANTA   R  C.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from kindergarten to sixth grade:Early childhood predictors of teacher-perceived conflict and closeness〔J〕.Social Development,2009,18(4):915-945.

〔26〕MOLLY  LUCHTEL,KERE  HUGHES,GAYLE LUZE,et al.A comparison of teacher-rated classroom conduct,social skills,and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between preschool English learners and preschool English speakers〔J〕.Nhsa Dialog,2010,13(2):92-111.

猜你喜欢

师幼关系联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关系的重建研究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爱的符号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试论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师幼关系
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