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字词,落实言语实践

2019-11-27宋晓桃

教育界·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字词教学平台

宋晓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实践从本质上说就是言语实践,言语实践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验,在言语实践中感悟,在言语实践中创造,在言语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要聚焦字词,落实言语实践:一、情境,创设言语实践的感悟场;二、朗读,铺设言语实践的奠基石;三、习作,搭设言语实践的大平台。

【关键词】字词教学;言语实践;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实践从本质上说就是言语实践,言语实践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验,在言语实践中感悟,在言语实践中创造,在言语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言语实践就是在教学中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化教学,进行‘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亲历、自得,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生字词的学习,学生还可积累词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为阅读、写作打下基本功。那么如何在字词教学中有效落实言语实践呢?

一、情境,创设言语实践的感悟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在字词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搬字(词)典上的义项,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知道,词属于第二信号,当它与第一信号——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时,这个词就鲜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创设情境,即创设言语实践的感悟场,让孩子快乐地潜入词语的池塘,在情境中感悟词语。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镜头一:“望而生畏”的教学片段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有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恐龙》

师:大家猜猜看,森林里的动物们看见这样一头三角龙,会流露出什么表情?

(学生自由表达:动物们有的瞪大眼睛,捂住了嘴,有的闭上眼睛,还有的发出“啊”的惊叫声……)

师:是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望而生畏”(生齐答)

师:“畏”是什么意思?(害怕)

生:老师我知道了,“望而生畏”就是看见了就感到害怕。

师:对呀!看,令人望而生畏的三角龙来啦!

(同时放大屏幕上三角龙的图片)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向后退缩了一下,甚至有孩子惊叫起来)

师:真是看见了就害怕,令人——望而生畏(学生齐说)。

师:你们还见过哪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能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地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中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挖掘“词语背后的内涵”,使词句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生气勃勃的细胞”。

肖绍国老师说过,“我们期待这样一种理想的境界:当学生看到语言文字时,他的头脑能再现一种视像;当学生眼前出现某一种视像的时候,他头脑中能显出相应的文字。文字和视像的互现,应该是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理想追求。”

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首先运用了联系语境(上下文)引导学生来读懂词义、体会词义,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令人生畏”的情境,在孩子对“望而生畏”这个词语含义已经理解到位时,趁热打铁立刻展示三角龙图片,哇,望而生畏的感觉立刻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此时,孩子对词语充分感悟,图片更丰富了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视像。然后教师又让学生自我描述,而这种“理解”“描摹”词语的过程,不但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而且给予学生极宽广的想象空间,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及文字背后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二、朗读,铺设言语实践的奠基石

朗读,铺设言语实践的奠基石。它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镜头二:“浸”的教学片段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槐鄉五月》

师:闭上眼睛,静下心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听到的)

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引读)是啊,此时,我们置身于槐乡,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散发出阵阵——(清香,醇香,浓香……)

抱在一起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醇香,浓香……)

挂满枝头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醇香,浓香……)

美味无比的槐花饭散发出阵阵——(清香,醇香,浓香……)

师:读着读着,我们都——浸在香海中了,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你理解“浸”这个字了吗?

生:弥漫着,包围着,淹没着……

师:让我们再次沉浸到香气弥漫的槐乡中……(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课堂上,要想“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味道,只有引导孩子“沉入词语”,在反复地玩索、掂量中品尝其真味,靠朗读、靠想象去感悟。我们发现“浸”字这个词语教学整个过程是扎扎实实,不拘泥于形式的,不是为了读而读,或是为了教词语而教。

语感敏锐,不能只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更要把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的设计独具匠心,创设情境,通过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让孩子自由交流。接着,老师把词语的教学过渡到朗读上,一次次读,一次次悟,在朗读中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将热乎乎的词语引向文本。有感情地读,有内涵地读,有想象地读,通过抓住“清香,醇香,浓香……”来引读更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把孩子带入香气醉人的五月槐乡中。

学生一次次朗读更是一次次感悟的过程,他把自己对文本中人文内涵的领悟,带入朗读之中,让感情有了倾吐的场所。孩子们都“浸”在美妙的意境中,词语的精妙、丰韵、博大和精深的内蕴也深深地积淀在學生的记忆深处。语文课一定要重视朗读,重视背诵,重视语言运用。积累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点,在朗读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积累下语言素材,丰富了情感体验,长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慢慢培养起来,对语言文字也会愈发敏感,理解也更具灵气,这不就是学生言语实践的最佳方式吗?

三、习作,搭设言语实践的大平台

语言的习得,最终还要运用。习作,是学生言语实践最直观的呈现,它是学生言语实践的平台,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寻找读写结合点,让文本的学习成为学生言语实践的训练地,让学生言语获得发展。

比如在执教完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后,教者就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续写《小稻秧脱险记(二)》。“小稻秧的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危险呢?有一天,一群不明害虫悄悄地靠近了水稻田,很快就把小稻秧们团团围住啦!情况十分危急……这次稻田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小稻秧们会顺利脱险吗?”这样有趣的引导会极大激发小朋友们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而在学生的习作中就会大量引用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比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警觉”等等。这样结合课文的写作,既是对课文语言与内容的再次识记与内化,也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语言的意蕴及表达方式,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模仿到创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作出准确、恰当的表达,达到“会了”“会用了”的境界,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知识即转化为技能。这样的言语活动既是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深化理解,又是新情境中的言语运用,形成的是有活性的言语积累。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化为能,化能为智,获得言语智慧。

文本是词语的海洋,词语是孩子精神的池塘,言语实践是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体会言语表达形式的精妙,体悟言语表达意蕴的精深,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言语习惯,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就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伟俊.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谈《二泉映月》一课的词语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01).

[2]肖绍国. 感悟,丰富视像为其灵魂[J].小学语文教学,2006(02).

[3]陆华山.走向生本的言语实践[J].辽宁教育,2010(05).

[4]陈月红.新课程下如何加强言语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08(36).

[5]陆青春,邬燕萍. 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EB/OL].http://www.xxkt.cn/yuwen/2008/36517.html.

[6]洛桑桑旦.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15(54).

[7]李良品,王晋.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百年演进与述评[J]. 学术论坛, 2005(10).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字词教学平台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万丈高楼”由此始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