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行1800公里,不一样的毕业季

2019-11-27王瑞锋

百姓生活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朔州老师学生

王瑞锋

2019年6月12日,高考结束4天,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班主任、地理老师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总行程1800多公里。31岁的兰会云相信,高考只是人生的驿站,他要给学生们一个不一样的毕业记忆。

但出发这天,兰会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校领导口吻严肃,要求必须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送别的学生妈妈流下了眼泪,有的家长甚至开车跟行了几公里。此时此刻,只有骑行的学生们用“亢奋”来形容,他们大多数是刚满18岁的孩子,还没去过千里之遥的南方。

提前几个月开始准备,周末开车勘查线路

6月12日,骑行第一天。朔州是个适合骑行的好天气。11名学生和班主任兰会云穿着红色亮眼的骑行服,在公路上,如同12条小船。兰会云担心他们体能跟不上,不停地喊“慢点儿,慢点儿”。兰会云预计骑行将不超过20天,每天至少100公里。第一天,他们要从朔州穿越宁武山,骑到原平,总共110公里。

高三的时候,兰会云在课堂上许诺,等高考结束后,将会组织骑行去上海。兰会云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做准备,每逢周末,开车勘查线路。他开车走了一遭,发现只要出了山西,拉煤的大车就少了,这也减少了他当初对路上运煤车太多的顾虑。最终确定的线路是,从山西南下到河南,然后一路向东经安徽、江苏进入上海。这条路线穿越中国最著名的黄河、长江,还有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藏存着一名地理老师的“私心”,“沿途经历的各种自然风貌,是实景教学的绝佳线路。”

对这次骑行,有同事说,这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作赌注,“很佩服他的精神,但路上万一出点事儿,教书肯定够呛了。”校长谭富德同样忧心忡忡,“学校很包容开放,骑行能磨炼意志,但不主张所有教师效仿。”

高考结束后,有超过30名男生报名参加。出发前,兰会云带着他们到朔州西山拉练,15名男生通过了。临行之前,有学生家长临时改变主意,不再允许孩子参加骑行。最终只留下11名学生。学生王宁的妈妈给兰会云发来微信鼓励:“兰老师顶着这么大的风险,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不管路上遇到什么磕磕碰碰,我不会找任何理由说一句让兰老师为难的话。”

兰会云不敢掉以轻心。他给学生买了3份短期意外险,准备了感冒药和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学习骨折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教孩子们骑行手语。

“骑行变成了度假,就失去了意义”

6月22日,骑行第11天。从河南省项城到安徽省阜阳的路上,当天中午的温度高达31℃。吃午饭在豫皖交界的农家超市里,一人一份泡面,一根火腿肠,一瓶矿泉水,一瓶娃哈哈饮料,每人花了9.5元。一顿午饭,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太累了。”学生马小锋说。

“孩子们跟着我受苦了。”看着休息时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学生,兰会云感叹。

出发前,兰会云做了精细的预算,一个人一天100元,行程20天,所以每人只带2000元。在路上需要住宿时,兰会云把人员分成4组,分头找宾馆砍价,确保不超过标准。

兰会云本来有机会带着学生们舒舒服服地骑行。临行前,朔州一家商贸企业提出赞助几萬元,还有一家企业提出给钱打广告,也有直播平台让他们开直播赚打赏,但兰会云婉拒了。他说:“过得太舒适,骑行变成了度假,就失去了意义。”

若是3年前,让这些学生吃泡面、睡地铺,兰会云绝对不相信。633班在高一年级时,曾是出了名的差班。学生时代的兰会云也曾是一名差生,第一次高考落榜,第二次高考超出一本线40分,他报考了西南大学地理专业免费师范生。差生的经历,让兰会云成为教师后,更懂得如何与学生相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兰会云喜欢用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

“努力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6月26日,骑行第15天。抵达南京。兰会云决定放慢脚步,花一个上午,带着学生们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想给孩子们的成人礼增添一些沉重的东西。”兰会云说。在遇难者名单墙前,学生们手拿鲜花,表情肃穆,向遇难者献花鞠躬。

整个高中期间,兰会云试图教授给孩子们,如何赞赏美,表达爱,“努力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这也是633班的班训。他告诫学生:“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建筑工人,要欣赏他们的力量之美、劳动之美,感受到美的震撼。哪怕蜗居陋室,也能仰观漫天繁星,感受苍穹之美。”春天下雨,兰会云组织学生到操场雨中跑步,感受半干旱地区的好雨知时节;秋日大风,他让学生感受大风裂帛之声;冬季飘雪,就组织学生打雪仗,享受时令之乐。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兰会云买来颜料,带着学生把全校的170个井盖“涂鸦”,并自豪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从“涂鸦”过程中,兰会云看到了学生们的快乐。

与现在的乐观对比,学生时代的兰会云其实自卑到骨子里。父母都是农村初中老师,为了让他好好读书,在城里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5口挤在一起。自卑,复读,打工,爱情,网瘾,这些经历,兰会云毫不避讳地分享给学生们,他想让孩子们相信,认真读书能改变命运。他在教学时,很在意照顾学生的自尊,在讲桌上放了一本英汉辞典,辞典里夹了300元钱,他告诉学生们,谁缺钱花了,需要就拿上一张,谁也别说,等到钱宽裕了,再把拿的钱还上。“3年时间,3张百元钞票来来回回,还在那里。”兰会云笑着说。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学生丢在教室里的垃圾,兰会云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学生丢一次,他捡一次,“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

学校只有一个窗口充饭卡,长时间的排队,让一些学生耽误吃饭,兰会云就抽空提前给学生们充钱。晚自习下课后,女生排队打热水要用半小时,兰会云每个月给宿管大妈100元,让大妈提前帮女生把水壺打满。月考成绩进步最大的,兰会云把自己的饭卡给该生,奖励30元随便花。渐渐地,学生口中的兰老师变成了“兰哥”。

但最让“兰哥”头疼的,是遏制男生们的网瘾。兰会云刚当班主任时,班里有30多名男生,20多名痴迷游戏,有的学生晚上躲在被窝里,玩游戏到凌晨两三点。为了能跟“网瘾少年”搭上话,解决“网瘾”影响学习的问题,他下载了游戏,向学生们请教,探寻了多种途径和方法。经过两年努力,班里打游戏的风气被止住了。2017年兰会云包场请学生看电影《战狼2》,2018年又点映看了一部学生们强烈推荐的喜剧《快把我哥带走》。2019年3月份,高考前体检,兰会云包下火锅店请两个班的学生吃串串,“很多农村的学生没吃过,要吃就吃个印象深刻的。”这一顿总共花了5000多元,正好是他一个月工资。

“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骑得很远”

6月28日,骑行第17天。历经24次爆胎和1800余公里的艰苦跋涉,兰会云和11名学生最终抵达上海。

这一路,走出盆地,穿过高山,跨越平原——那些在地理课本上琢磨不透的名词,经过双轮飞驰,成为学生们近在眼前的风景。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兰会云觉得这一路是难得的教学实践,能把对地理的理解,从知识上升到文化。位于半干旱地区的朔州种植春小麦,农作物一年一熟,到了河南焦作,田间的冬小麦刚刚收割,新种的玉米也破土成苗,地里一道枯黄一道翠绿,学生们震撼无比,奔向田间。在河南,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躺卧在平原上。过了淮南,小巧的灰白小楼紧凑地聚在一起。复旦大学校内,适逢梅雨迷蒙,学生们在一株株樟树下流连,并了解了樟树的特性。

在旅途中,兰会云的学生给了他最好的回馈:他的班级考了13个一本、34个二本,是学校“考得最理想的班级”。

这一路,让学生们收获了不少善意。翻越宁武山时,突降大雨,护林的老人专门招呼学生到小屋避雨;在宁武轩岗镇,交警看到湿漉漉的学生,邀请他们进岗亭并送上热水;无锡一家牛肉汤店,老板让他们睡在店里,等着他们凌晨4点醒来才打烊;在山西祁县,238元一晚的大房间,酒店老板特意把房价降到98元。当得知学生们7点出发,酒店的早餐比平常提前一个小时做了出来……

学生柳浩田起初车轮蹬得飞快,把队伍甩在身后,甚至撒把炫车技。兰会云严厉地批评他:“撒把虽然很酷,可万一摔伤了,整个队伍都要被拖累。”成功到达上海时,这个男孩终于理解了老师的批评,“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骑得很远啊。”

猜你喜欢

朔州老师学生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朔州接地气的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头货”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朝鲜朔州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矿床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朔州新景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