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东西在你手里叫垃圾,在他手里叫艺术
2019-11-27林春茵吴晟炜彭莉芳
林春茵 吴晟炜 彭莉芳
和新中国同龄的福州人柯文沣,在当地是一位顶有名气的环保达人。他带着小学生“捡垃圾”,带着一群老头老太在水泥地种菜,还推动福州建成第一个垃圾分类社区,垃圾箱从标配一个变成两个……
这位“环保老顽童”的“拾荒”20年,恰恰是中国内地民众环保意识增长的20年。
手作新玩法,让垃圾“重生”
见到柯文沣时,他正独坐在房内,摆弄着已经平整好的牛奶盒。两把剪刀,一个热胶枪放在身边,只见他娴熟地拿起剪刀,将折好的圆锥形剪下,再制作机翼、驾驶舱,短短20分钟,一个用牛奶盒制作的小飞机模型便成型了。
为了唤起民众对废物再造的热情,柯文沣构思创造了不少老幼咸宜的小玩意,其中飞机是最受欢迎的。“垃圾的分类与三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是体现一个城市和市民文明的试金石。”柯文沣说。
尽管柯文沣的手作作品十分精致,但他从未想过商业量产。在他看来,以此吸引民众,提升环保意识比个人获利更为重要。他也十分希望能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团队协作形式推进环保宣讲活动。
在柯文沣的家里,用废弃物制成的小玩意并不少见。他向记者展示一只别致的相框,框内是绚烂多姿的干花,红的、黄的、绿的,色彩缤纷。“上面的画是天然的野花,趁纸浆湿湿的时候压扁一下然后放在纸上面。”柯文沣说。
柯文沣还会在废纸再造后,贴上花朵,制作成一张张创意又环保的贺卡。
有时,柯文沣走进乡村,开展环保与家庭废弃物再生的讲座,教村民把废纸当泥巴玩。干净的纸泥,细致的纤维,良好的可塑性,好像有无限的可能!儿时捏泥人赛泥饼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几年,柯文沣不断尝试废纸废弃物的新玩法。他利用早年学到的雕刻手艺和产品设计的经验,极尽所能地让垃圾“重生”。
一轮旭日,奔腾的海浪,苍鹰低掠,唯美华丽,颇有油画的神韵。柯文沣告诉记者,面前的这副鹰击长空图,包括相框,全部用废弃材料做成。柯文沣在废纸再利用的装饰作品中寄予自己的理想和情怀。鹰击长空是他偏爱的题材,他在相框背面题词:致与共和国同命运的一代兄弟战友!
许多废弃纸皮、纸箱经过柯文沣的奇思妙想和精湛手工,变成了欢乐小乐队公仔、熊猫、摩托车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纸雕作品,形象生动,趣味十足。
而这个巧思的根源还要从柯文沣在20世纪80年代的工作经历说起。
他曾在社区引领“捡垃圾”新风尚
1984年,柯文沣在上海外企工作,当时他就接受欧洲的环保理念教育并在企业中推行,至今已近40年。让他触动最深的不是当时令人艳羡的“白领”身份,而是欧洲老板近于严苛的环保习惯要求。
2000年,柯文沣从上海退休回到福州长住,突然发现有点“水土不服”了。当他把垃圾细致分好类,拎着几个垃圾袋下楼去,却尴尬地面对一个不分类的垃圾桶。邻居笑他:“你分得好好的有什么用,还不是全搅在一起?”
柯文沣身上有一点唐·吉坷德的天真和坚持,尽管连收垃圾的环卫工都取笑他“多此一举”,他还是“墨守成规”。至今,他家里的分类垃圾桶仍有厨余、废纸、塑料等5类。
柯文沣不但把垃圾分类处理,他连果皮烂叶也不“放过”。他用红糖和这些厨余垃圾沤在密封的废水瓶里,发酵成酵素有机肥,还在小区里找了一角黄土荒地,用发酵厨余进行“土壤改良革命”。
转折就出现在黄土地里开出芳香柠檬花的时候。柯文沣笑眯眯地对记者回忆说,大家都是干过农活的,都不相信那块水泥堆里刨出来的黄土地还能种地开花。“你用的是什么肥?邻居们都稀奇了,纷纷来取经。”
2009年,因为小区居民“捡垃圾”蔚然成风,这个三盛果岭小区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小区每个住楼都配备了两只垃圾桶,便于居民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处理。
“捡垃圾专家”走进农村
2013年,他们还成立了福州第一个绿植社团“乐耕社”,主张“一米阳光,绿色家庭”。小区物业给了他们一块50平方米的地,上海青、卷心菜、向日葵……这边绿意融融,那边垃圾量锐减。
“在家阳台、屋前房后、甚至楼顶,进行力所能及、正确地堆肥种菜,看似小事情,却是大家举手可为的,可以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柯文沣说。
2015年,福建垃圾分类工作方兴未艾,宁德市周宁县溪头村成为该省首个参与农村垃圾分类实践的试点村。
如何启蒙村民呢?作为福建省环保协会讲师团志愿者,柯文沣想出了个妙招。
一大早,柯文沣坐动车来到周宁溪头时,黎明静悄悄,他捡了不少垃圾,等村民汇集过来,他请村民纷纷认领自己家垃圾,刚摆了酒席的认出了剩饭,带着孙子的奶奶认出了牛奶盒。柯文沣教村民用牛奶盒、矿泉水瓶做出了飞机逗孙子,用剩菜发酵成清洁剂,用塑料袋搓成编织绳……村民对着这位城里来的捡垃圾专家,目瞪口呆。“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让民众能亲身体验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柯文沣说。
如今,即使在福建边远山村,也上线了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平台和农村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系统。周宁县溪头村村民陈平即申领到该省首张“绿色银行”垃圾分类平台的“绿色银行卡”,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兑换生活用品。
70岁的“环保老师”
随着电商在中国兴起,快递过度包装现象引起环保人士的关注。在柯文沣手下,用瓦楞纸制作的创意艺术品越来越多,也因此与台湾同好、纸艺家洪新富、谢文琪结为好友。
谢文琪从台湾寄来新型再生纸,又赠送一套十二生肖剪纸作品供他“活学活用”,以支持柯文沣的环保路。在柯文沣家,记者看到他正召集几位巧手邻居,尝试用更简而易于操作的手法“复制”。
柯文沣废旧利用的奇妙“物语”很受小学生欢迎。这几年,柯文沣已走进多所小学,授课数百节,刮起环保小旋风,将雕刻技艺和设计理念融入校本课程中,倡导小学生们树立变废利用、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
“每一张纸都有着大自然给予的绿色生命,我们能够把它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再出现在生活里,尽量延长它的生命周期。”柯文沣说。
近年来,将文创注入乡村旅游中,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个做法,不少村镇邀请他“加盟”。
柯文沣笑说,旧物改造的循环利用成为当地的“流行时尚”,他计划融入注重生活美学的文创概念,“这是捡垃圾这20年来,完全没有想到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