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构建及基本现状调查

2019-11-27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语条目动机

陶 伟

(浙江外国语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无疑,这一顶层规划强调了科研对于高校科研主体之一的教师的重要性。科研动机是引发和维持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的力量(Hardréet al.2011),激发和维持积极的科研动机是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外语教师是高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科研水平影响着学科、院系乃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因此,开展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研究,为该群体提升科研内驱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动机在普通教育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已有60 多年的研究历史(Al-Hoorie 2017),而教师动机研究只有20 多年的历史(Han&Yin 2016),其中关于教师科研动机的研究还很少(刘宏刚2016)。已有关于教师科研动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科研动机类别、结构等。首先,教师科研动机类别研究发现了多类科研动机。如Mallard&Atkins(2004)基于108 名基督教大学教师的科研动机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科研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Aga(2017)通过综合问卷和访谈的混合研究揭示了埃塞俄比亚9 所高校外语教师从事行动研究的积极和消极动机。Liu&Borg(2014)的质性研究、丁爱春(2011)对30 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均认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动机具有明显的职称取向。Borg&Liu(2013)、曲鑫等(2014)基于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念的调查研究发现,反哺教学和专业发展是该群体主要的科研动机。许钧(2017)在回顾自身经历时指出,其进行国际发表的内在动机是国际学术交流。

其次,教师科研动机结构研究初步呈现了其构成要素。比如,黄志斌(1994)认为教师科研动机是由内容、状态和性质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系统。Zhang(2014)基于对国内“211”高校教师的调查研究,研制了由内在和外在科研动机两个维度29 个条目组成的中国高校教师科研动机量表。谢玉华等(2014)的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科研动机具有内在(科研兴趣、社会责任和贡献、自我提升、科研成就感和科研工作的弹性)和外在(社会尊重和认可、职称晋升、奖励或荣誉、高校评价)两个维度。Sondariet al.(2016)总结提炼了教师科研动机的六个维度:成就、喜爱、工作、认知、回报和压力。

上述研究强化了我们对教师科研动机的认识,但其中涉及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的研究还很少。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构建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进而以其调查该群体科研动机的基本现状。

二、研究设计

(一)受试

本研究受试为202 名高校外语教师,其中,女性和男性教师分别为157 和45 名;学士、硕士、在读博士和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13、114、41 和34 名;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职称教师分别为8、141、43和10 名;10 年及以下、11 到20 年、21 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分别为79、89 和34 名;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和其他语种教师分别为86、103 和13 名;未担任导师和担任导师的教师分别为184 和18 名;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和重点本科院校①本研究中的重点本科院校指的是“985”和“211”院校。教师分别为18、162 和22 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问卷在整合已有科研动机问卷条目和7 名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形成。首先,笔者翻译了Deemeret al.(2010)构建的三个维度(内在、外在和避免失败动机)20 个条目的科研动机问卷,以及Zhang(2014)建构的中国高校教师科研动机问卷。经条目比较、修改和删减,笔者将两者合并为20 个条目的科研动机问卷初稿。接着,笔者邀请7 名高校外语教师②2 名兼任管理岗位的教授、1 名副教授、4 名讲师,专业方向涉及外国文学、理论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等。对问卷条目与自身科研动机的符合程度作出“保留”“修改文字”或“删除”的判断,并结合自身和周边同事的实际情况新增问卷条目。然后,笔者在整合7 名高校外语教师反馈的基础上,通过修改、新增和删除条目,形成46 个科研动机条目(V1-V46)。最后,增加1 个开放式问题(供受试新增其他条目),以及7 个人口统计学变量条目(性别、学位、职称、教龄、教师类型、是否担任导师和学校类型),形成54 个条目的施测问卷。问卷中46 个科研动机条目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1 分)”到“非常符合(5 分)”。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2018 年2—3 月,笔者在杭州的高校外语教师中发放和回收纸质问卷30 份;通过北京、广东、江苏、浙江、江西和广西的10 名教师以问卷星为平台转发和收集在线问卷175 份。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5 份,回收有效问卷20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5%。有9 名教师填写了开放式问题,但均以表达心声为主(如“人生在世,总得有追求”),未增加新条目。因此,本研究先运用SPSS22.0 对46 个科研动机条目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得到了科研动机条目终稿;然后,对这些科研动机条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结合7 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方差分析、独立双样本检验和独立多样本检验。

三、研究发现

(一)科研动机的构成要素

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前,笔者对46 个科研动机条目进行了项目分析:1)将受试在46 个科研动机条目上的得分相加,总分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2)选取总分靠前和靠后的受试各55 名(各占27.2%)组成高分组和低分组;3)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高分组和低分组在46 个科研动机条目上的差异,以揭示它们的区分度。结果显示,高分组和低分组在V3、V4、V8、V24、V30 和V38 等6 个条目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将其删除。

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设定因子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旋转法(秦晓晴 2003)。第一轮对40 个科研动机条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检验值=0.921,Barlett 球体检验结果显著(Chi-Square=5.057E3,df=780,p=0.000),所有条目的共同因子方差都在0.514—0.786 之间,均大于0.3(秦晓晴 2003),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本轮探索性因子分析自然析出8 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6.471%,由于有4 个因子只有1—2 个条目,包含的变量不多(秦晓晴 2003),因此将该4 个因子中的6 个相关条目(V43/V44、V20/V7、V5、V14)删除。依据第二轮对34 个科研动机条目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删除只有1—2 个条目组成的因子,共涉及5 个条目(V35/V33、V40、V27/V29)。

第三轮对29 个科研动机条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检验值=0.936,Barlett 球体检验结果显著(Chi-Square=3.825E3,df=406,p=0.000),所有条目的共同因子方差都在0.514—0.702 之间,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本轮探索性因子分析自然析出4 个因子③生存动机、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的特征值分别为1.027、2.721、2.085 和12.524,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543%、9.381%、7.188%和43.186%。,累计解释方差为63.299%,每个因子包含的条目数分别为5、10、5 和9,较好地概括了数据特征(条目及负荷量见表1)。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表1 所示,第一个因子共5 个条目,主要反映的是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收入、赢取认可、获得晋升等意愿,与教师职业生命相关,因此被命名为生存动机。第二个因子共10 个条目,主要反映的是教师通过科研有效学习、丰富学术体验、积极创新和主动交流的意愿,与教师发展有关,因此被命名为发展动机。第三个因子共5 个条目,主要关注教师对科研的内在兴趣与喜爱,因此被命名为兴趣动机。第四个因子共9 个条目,主要聚焦教师通过科研为他人成长和发展、院校建设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服务等内容,与服务有关,因此被命名为服务动机。由此,笔者将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解析为生存动机、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四个维度。

之后,笔者对科研动机的29 个条目及其四个维度的信度进行了分析。Cronbach α 系数分析显示,整个量表的信度为0.949;生存动机、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的信度依次为0.793、0.925、0.853和0.923。这说明整个量表及其四个维度均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可用于对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的测量。

(二)科研动机的基本现状

本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呈现了高校外语教师整体科研动机及四类具体科研动机的基本现状,如表2 所示。

表2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基本现状

表2 显示,高校外语教师整体科研动机得分均值(3.1157)并不高。四类具体科研动机中,生存动机的得分均值最高(3.3822),发展动机次之(3.3455),兴趣动机再次之(3.0990),服务动机最低(2.7217)。总体来看,四类具体科研动机的得分均值也都不高。可见,高校外语教师整体科研动机以及四类具体科研动机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进一步呈现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基本现状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和单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独立双样本检验和独立多样本检验)分析了该群体的整体科研动机和四类具体科研动机在7 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续表3

表3 显示:1)在性别变量上,男性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和四类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女性教师,且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以及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学位变量上,在读博士和博士学位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及四类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硕士及以下学位教师,且三者在整体科研动机及发展动机和兴趣动机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同时,Scheffe 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读博士学位教师在发展动机上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硕士及以下学位教师,在读博士和博士学位教师在兴趣动机上的得分均值均显著高于硕士及以下学位教师。3)在职称变量上,高级职称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和除生存动机以外的其他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初中级职称教师,且高级职称和初中级职称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及发展动机和兴趣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教龄变量上,21 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和四类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10 年及以下教龄教师,10 年及以下教龄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和除生存动机外的其他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11 到20 年教龄教师,且三者在兴趣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Scheffe 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11 到20 年教龄教师的兴趣动机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21年及以上教龄教师。5)在教师类型变量上,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和其他语种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及四类具体科研动机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6)在是否担任导师变量上,担任导师的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和除生存动机外的其他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平均秩次都高于未担任导师的教师,且担任导师和未担任导师的教师在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7)在学校类型变量上,不管是重点本科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他们在整体科研动机及四类具体科研动机上的平均秩次都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三者在整体科研动机以及生存动机、发展动机和兴趣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成对比较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整体科研动机以及发展动机和兴趣动机上的平均秩次都显著低于重点本科院校教师,在生存动机上的平均秩次显著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在发展动机上的平均秩次显著低于重点本科院校教师。

四、讨论

(一)科研动机构成要素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生存动机、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是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的构成要素。这与已有研究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兴趣动机是多项研究都提及的内容(Mallard&Atkins 2004;Zhang 2014;Sondariet al.2016;Aga 2017),而Deemeret al.(2010)发现的避免失败动机未在本研究的量表中得以体现。本研究的量表具有一些特点,下文从时代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该量表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动机上。本研究发现,服务动机具有较高的方差贡献率(43.186%),是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的重要维度。已有文献中有少数研究涉及科研服务动机理念,如黄志斌(1994)和谢玉华等(2014)。黄志斌(1994)认为科研动机有认知、道德和审美三个层次,其中道德层次包含对祖国富强和人类幸福的追求。谢玉华等(2014)发现教师内在科研动机包含社会责任维度。服务动机在本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方差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与近年来倡导的外语学术研究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有关。戴炜栋和王雪梅(2012)、钟书能等(2014)、冉永平(2015)等都认为外语学术研究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解决相关社会问题。这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科研理念被广大外语教师所接受。

该量表的人文性反映在高校外语教师的多重需要上。根据Maslow(1943)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又探讨了自我超越需要(Maslow 1969)。本研究中的生存动机包括收入和认可等内容,属于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范畴;发展动机包括有效学习、丰富学术体验、积极创新和主动交流等内容,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兴趣动机聚焦教师对科研的内在兴趣与喜爱,属于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服务动机涉及为他人成长发展、院校建设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服务等内容,属于自我超越需要的范畴。因此,本研究中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构成要素是其多重需要的真实体现。

(二)科研动机基本现状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高校外语教师整体科研动机和四类具体科研动机的得分均值并不高。这与相关研究中外语教师科研认同碎片化(Xu 2014)、科研心态复杂化(顾佩娅等 2014)、科研参与低频化(Borg 2013)的发现相近。这种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基本现状一方面与不完全合理的科研要求(陈桦、王海啸 2013)、贯彻不彻底的科学管理(张洁、周燕 2017)、实践中未充分平衡的教研关系(张莲 2013)等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制于科研动机本身的属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高校外语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动机的得分均值高于兴趣和服务动机。生存和发展动机偏向于外在动机的范畴,不但容易受时间等因素影响,还会对内在动机产生影响(Borg&Liu 2013;Liu&Borg 2014),而兴趣和责任才是延长科研寿命的路径(罗汉江 2018)。因此,高校外语教师整体科研动机和四类具体科研动机得分均值不够高的基本现状与科研环境因素和科研动机本身的属性均有一定的关联。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在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兴趣动机上。具体表现为男性、在读博士和博士学位、高级职称、21 年及以上教龄、担任导师以及重点本科院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兴趣动机。

五、结论

本文通过量化研究,构建了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并调查了他们的科研动机基本现状。研究发现: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主要由生存动机、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和服务动机四个维度组成;高校外语教师整体科研动机及四类具体科研动机的得分均值并不高,且一些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文对未来研究和实践具有一些启示:其一,教师科研动机研究既关照教师的多重需要又符合时代背景。本文发现,教师多重需要是其科研动机背后的重要推力,为解释科研动机提供了框架;时代背景有利于教师科研动机的拓展,为科研动机注入了新的内涵。其二,学校应该出台一些政策以激发和维持教师内在动机。短暂的外在动机虽有可能触发内在动机,但不利于科研动机的维持,因此,激发和维持教师内在动机是促进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三,学校应该搭建教师互助平台。部分教师缺乏科研动机,弱化了科研队伍的力量,而科研导师、共同体等机制有助于教师的科研发展。当然,本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未对科研动机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又如未对数据所反映的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和基本现状进行原因分析。这些问题都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解决。

猜你喜欢

外语条目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