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
2019-11-27孙亚琪
孙亚琪
(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 安徽 宣城 242000)
前言
众所周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材是教师们的主要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通常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知识讲解,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加剧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便可以结合建构观点对此进行调整,应用合理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稳定提升。
1.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建构观点
站在建构观点的角度上来说,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们的教学重点并不能侧重于考试教育,数学知识决定不仅限于高中所划定的考试范围,其自身的本质规模更大,需要学生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其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将教材视为教学的基础,合理地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选择,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1]。
以立体几何教学为例,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们所需要学习的几何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立体几何的初步认识,另一种是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研究。同时,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掌握立体几何的空间结构、三视图以及各种数据的计算,是学生必须要达到的一个标准。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由于自身思维能力的微弱,使得空间几何的学习难度突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就可以结合建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三视图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方式展开教学:首先,站在建构思想的角度上来说,学生是课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所提供的一切教学准备都应该是围绕学生发展而形成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几何模型的制作,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课堂参与感。在正式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几何体,并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其将制作好的模型摆放成不同的组合体,并通过直观的观察描画出三视图,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教学结构的稳定。
2.适当地调整教学体系,彰显建构观点
站在建构思想的角度上来说,学习的主体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主动地对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同时,在建构主义中,教学情境也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就需要结合这一观点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空间平面的位置关系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关的教学情境,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
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些便于教学的空间模型。然后,教师可以按照空间关系的理论对点模型、面模型以及线模型进行制作调整,完善教学课件的内容。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按照这一流程,组织学生对不同的平行以及垂直关系进行系统的了解以及详细的分析,通过直观的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善学生的理解思维以及空间思维。
3.有效地应用建构手段,贯彻建构观点
站在建构观点的角度上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开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明确自身的教学地位,对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以及引导,促使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层次探索[2]。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几何验证相关的知识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形成引导作用。例如,当在解答一道验证点线关系的习题时,教师不必直接将解题步骤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进行摘抄,而是可以以其他相关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并对其进行掌握。比如,教师可以询问“这个点是否为动点?”或者“这个点所存在的面与该条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等等,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合理地完善教学模式,完善建构观点
首先,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教学素材以及学生形成基本的理解。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必要时需要了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此判断教学的难度。针对于教材来说,当教师确定学生的基本能力后,就可以结合因材施教的理念为学生划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学生不会产生过强的学习压力,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3]。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建议以及想法,并与之进行探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结合建构观点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们不仅要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也要注重对教材内容以及教学主体的理解。换句话说,在开展建构主义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了解以及掌握,并能够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