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7孟祥凯李照星
孟祥凯 李照星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 辽宁 抚顺 113001)
1.构建比较法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点繁多,其中个知识点之间和不同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比较法与高中教材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总结了教学中几类有效的比较法。
1.1 利用图表比较法,解决图表内容较多知识。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等相关内容若单纯使用讲述法或对知识点进行罗列,课堂较为枯燥且教学效果差,学生不易理解,锋前、锋后、顺时针、逆时针、辐合、辐散等词汇较为抽象,图表比较法能较为形象的表述出二者的差异,教师展示示意图并搭配图表。
1.2 通过类比法,以旧带新,学习新知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已授课和新授课之间存在明显的对比关系,如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等。在已学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可根据旧知识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及区别,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
1.3 利用横比法,对比说明相似知识点差异。横比法在教学中最为常见,将不同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如季风环流中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寒暖流的区别、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区别等。
1.4 利用联比法,通过上级概念学习下级概念。上级概念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类似一种规则,可以将其运用到具体事物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如学习热力环流的概念后,可以应用在海陆风、山谷风等,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后可以判断风向等。
1.5 利用借比法,学习较难理解的知识。地貌中地形倒置这一内,教师可用借比法,将岩层比作百洁刷,让学生直观理解背斜顶部张力和向斜槽部挤压产生的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1.6 利用综合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综合比较法一般对比要素较多且较复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运用较多,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对比、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等内容的学习,涉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等多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构建出区域综合对比分析结构体系。
2.地理比较法应用的基本策略
2.1 注重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不断的研究探讨,任何知识都是以教材为基础,而教材中各项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是在不断的钻研与反思中得出的,更有利于比较法的熟练运用,便于比较教学。
2.2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比较法,注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因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区别,故在比较的对象、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过程进行具体选择,若仅为单纯的知识对比记忆可选择横比法;若对两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精选比较,可选择类比法;若了解某地理事物或现象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则选择纵比法。
2.3 运用比较法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加深对区域的认知。区域认知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地理试题大多以某一区域为背景对其自然及人文进行分析。如美国东北部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及其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在自然特征及工农业类型等方面有哪些区别,让同学进行对比归纳形成与美国的相关知识链条。
2.4 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及范围,同时要经过不断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掌握比较法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式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的习惯及能力,以便应用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生活中。
3.地理比较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以及教学研讨感受到到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3.1 教师对章节间的关联度掌握不全面。地理教材的编写以自然、人文、区域三大块内容为主,但有些内容顺序的编排与比较法的运用思路不协调,如有些章节可使用比较法的内容较多,但图文等相关资料较少,地理特征体现较少。
3.2 学生使用比较法能力有待提升。地理比较法既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方法,也是运用范围较广,使用效果较好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学习内容较为简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对比较法的培养有所欠缺,使学生在面对高中系统性强的复杂内容时,不能较好的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梳理和记忆,因此在高中阶段。
3.3 教师应加强对比较法思考和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比较法只是单纯的灌输,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并进行研讨,在教学实践过程将好的比较法不断总结,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比较法更生动,注重不同知识点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发挥比较法在教学中的用,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渗透比较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比较法的能力,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都能得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