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的培养
2019-11-27李金龙
李金龙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地图,一直被认为是地理学的“眼睛”,相当于生物学的显微镜、语文学的字典,是人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环境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地理教学界的有识之士都将地图教学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地理教育提出了培养地理素养的要求,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地理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地图素养的培养为重要前提,因此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地理教育提出的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要求无形中就对地理教师的地图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图素养,是“个人经过修习所形成的最基本的、比较稳定的地图知识和技能以及善于利用地图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和行为过程”[2]。地图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地图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质,更是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研工作中我发现,有一些地理教师的地图素养不高,地图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地图基础专业知识缺乏。具体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将地理知识附着在图上;对常用的重要地理事物不能准确地在地图上定位;外出寻路存在心理障碍;个人运用脑中地图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不强;生活中绘制简易地图和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能力差;……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用地图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附着在图上,教师利用地图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强,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板图,在自编的复习资料或黑板上所绘国家轮廓不完整(国家版图意识差,尤其是中国轮廓漏掉重要的岛屿和南海诸岛附图)[3],指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时缺乏专业地理术语(如以“上、下、左、右”代替“东、西、南、北”)等。
教师是课堂的推进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师的地图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地图素养能力。所以说,地理课程的重要内涵就是培养学生地图素养。新课改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图素养提高,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地图素养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能力,如解释、阅读、运用和填绘常见地图及地理图表的能力。
1.提高教师的用图意识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使用地图的意识,从调查中发现,地理教师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大部分教师仅在讲课需要时才去查阅地图,所以教研室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用图意识的要求,教师本人也应提高用图意识,尤其在教学中[4]。例如,在复习世界区域、中国区域和旅游部分时,要做到备课用图,授课用图,讲题用图,图不离手。另外,在日常生活其他方面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做到图不离手、图不离口、图不离心。
2.培养教师的地图情感
现在,高中地理教师手中拥有的地图种类单一,大多都是学校发放的相应年级《地图册》,所以,学校应多为地理教师订一些生活应用方面的地图,如旅游图,小区域的地图(甘肃省区域的各种类型地图),中国国家地理中的地图等等。另外,还应培养和加强地理教师国家地图版图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教育,当拿到一幅中国人口、资源的分布图,应能想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有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3.提高教师使用电子地图的能力
电子地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地图学结合的产物,与普通地图相比,有一定优势。应用到教学中,能够改进地理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提高教学效率,而当前甘肃省白银市初高中地理教师对电子地图还不是很了解,使用水平低,这就不能符合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所以,提高地理教师电子地图应用能力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
4.提升教师的地理专业素养
以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为例,大部分的教学任务是由公费师范生来完成。
公费生有强硬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上还有所欠缺[5]。高校地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地图素养训练,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等能力。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中涉及到地图教学的相关内容时,绝大多数教师倾向于利用“课本上的地图讲解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选择绘制板图讲解的教师非常少。这说明教师在地图教学中倾向选择方便快捷的授课方式,教师的绘图能力有限。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板图比赛、识图比赛等,教师通过绘图训练,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地图基本功,从而提高教师的地图素养。
就中国目前学生受教育情形来看,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讲解是中学生地图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具有高水平地图素养的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图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应该“勤带图、勤看图、勤绘图、勤指图”,并让学生讀成“左图右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毕竟,地图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希望我们的地理教师,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个人的地图素养,为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