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7谢辉
谢 辉
(河北省唐山市金桥中学 河北 唐山 064000)
数学作为基础性、应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和制作能力起到推动作用。学具的应用是教学形式改变的标志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学具越来越受到重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灵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去突破生活问题,有效提高数学课堂应用质量。因此,如何正确利用学具,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识,就成为了数学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好学具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直观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也是学好数学的最关键因素。数学教师可以发挥学具特有的手段优势,吸引初中生对数学的专注力和思考力,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又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比如讲人教版初中数学《轴对称》,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实物的对称现象,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出反映的现象,从而得出对称无处不在。了解讲述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及特征,数学教师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轴对称图形学具分发给学生,引导初中生总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的概念,并请初中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学生们都踊跃的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极其高涨。最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制轴对称学具,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有的学生制作了剪纸,有的学生制作了几何图形或实物,还有的学生制作了相关的数字和字母如8和M,这些学具的制作和应用证明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意的独特性,使死板的数学课堂瞬间充满了智趣,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化抽象为形象,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有些初中数学知识还是较为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具化抽象为形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认知技能。比如讲人教版初中数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初中生都知道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具体值,当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时候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数学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各样的五边形学具,让学生想尽各种办法亲自测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时,我们发现了有的学生从这个五边形顶点的连线上做起了文章,将其连接成彼此相邻的3个三角形,进而通过学具算出了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的准确值;在学生汇报时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将这个五边形通过顶点连线将其连接成彼相邻的1个三角形及1个四边形,进而通过学具算出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的准确值;当然我们还发现学生通过学具用更多的方法得出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接下来数学教师给学生发放六边形或者十边形的学具,让学生尝试着去计算。在这一计算中学生加深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到了探究问题的乐趣。
3.自制改装学具,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学具的制作与改装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思考氛围,学生感觉到数学很贴近自己的生活,深层次的理解数学概念和定义,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讲人教版初中数学立体几何图形时,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仅通过教材中的描述和黑板上的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仍然会有一些学生无法掌握。此时,我们也可鼓励学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学合作自制数学学具,带领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学生们制作了正方体、长方体等,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再比如讲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展示学具,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加强知识的直观体验。为了真实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制或改装学具,在改装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矩形和正方形同样满足平行四边形的特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间的关联能力,便于开展接下来的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4.鼓励自主探究,拓宽数学知识范围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性的使用学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验数学过程性学习的乐趣。在现代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操作学具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讲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不仅要求初中生知道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题,还要了解这一定理的简要证明。数学教师讲完概念之后,可以让初中生自制一个符合勾股定理概念的直角三角形,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了初中生的推理能力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接下来,数学教师引入拼图学具,以此验证勾股定理,由于初中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兴趣非常高,思路开阔。最后,数学教师要求初中生列举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例子,实现学与用的统一。
总而言之,学具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打破了常规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让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有以学具为载体的思想理念,让初中生会思考和实践,发现学具的价值。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作性和联动思维,自制或者改装学具,不断探究新问题,获得新发现,在思考、制作、探究、分析中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