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常见问题及反思

2019-11-27何远方

读与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帐号信息技术老师

何远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初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合作学习实现各类教学目标、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2]。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有意或无意中出现的“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疑惑1:为合作而合作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

[课堂呈现]曾经观摩过一节关于“申请邮箱” 帐号设置以及对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管理的课,当时教师设计同桌合作,在计算机1中打开“帐号设置指南.ppt” 演示文稿,在计算机2中按照演示文稿的提示进行帐号设置和邮件的接收,然后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完成计算机1中的设置……。

反思:这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吗?学生完全可以独自尝试帐号设置,当遇到困难时,打开“帐号设置指南.ppt”演示文稿寻求帮助。类似这种对于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这种单一方式的刺激,学生将会逐渐感到厌倦。

疑惑2:小组中的“包干户”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但在实践中看到,有的课堂成为少数人舞台,包揽下所有的任务。

[课堂呈现]在上《网页制作》素材搜集与整理时,老师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上网搜索有关看到顺德美食的相关资料,老师一宣布,同学们立刻就忙开了,可仔细一看,基误础好的同学,成了“包干户”,什么都给找好了。基础差点的有了“靠山”,基本是随意找了几副图后,就找自己的认为好看的图片,或是玩玩在线小游戏,做的根本和本节课的主题无关。最后教师机上就是几个同学的“战迹”,更不用说小组合作。

反思:本课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但分工不明确,只是布置学生任务,并没有指定具体谁负责收集图像资料、谁收集文字资料、谁收集视频资料,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差生)根本不知道要干嘛,可以说是没事可干,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全包干,差生闲的只可以玩游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混乱的课堂秩序。最终沦为一堂失败的课例。

疑惑3:学生合作时间不充分

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

[课堂呈现]在《信息及其特征》课上,在讲解了信息的特征后,临下课时,老师要求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合作,从生活、经济、战争等领域搜集有关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和概括,深入了解信息的某种特征。课堂上多数学生交流该从哪方面进行搜集用了约5分钟,然后搜索又用了约5分钟,还要概括。此时,离下课时间也只剩一点点时间。于是在多数同学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老师强行的停止了这个环节。

反思:应该说这个教学内容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价值的,通过合作可以让搜索能力差点的学生也能通过合作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老师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出题的范围太大,以致于学生在谈论采用何种例子进行的话题进行了不必要的5分钟。最后又采取了强制停止的方法,致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突然中断,容易挫伤参与的积极性,浇灭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疑惑4:课堂中“放羊式”

[课堂呈现]时下部分课堂上,个别信息技术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按小组的形式安排任务后,就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去了,把引导的任务全交给了小组成员。在听到有学生说打不开网页,老师就说:“哦,那就和同桌合用一下。”有看到有学生一脸茫然地在电脑前时,老师就说:“叫同组成员教教!”有学生在闲聊了,老师皱皱眉头说:“唉,任务完成了没有啊”…

反思:指点不积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把小组合作当成了小组“全权代理”,而把自己的责任完全弱化了,小组合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者,也必定不能成功。

疑惑5:不实际的评价

[课堂呈现]:当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后,执教的老师都很关注哪一小组完成最快。哪一小组的作品最完美。然后是一阵有着“滥竽充数”心理的掌声。老师对各小组作品的完成过程、甚至是谁完成的漠不关心。

反思: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评价工作没有做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使其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所以表扬、鼓励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有些小组的作品是某个“高手”独揽众活而完成的情况下,而表扬全组,就显得有失妥当了。所以老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实时的巡视,观察学生作品的完成过程,最终有针对性的表扬。而不是一刀切的表扬全组。

事实证明,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如何让合作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这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力求让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的知识海洋中,携手前进时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帐号信息技术老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