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出风采~浅谈小学体育比赛活动中的思想工作
2019-11-27陈蕾
陈 蕾
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在体育比赛中,要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和竞争,以及影响学生对体育比赛的持久性和高效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智力和自主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种消极的因素。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比赛的心理因素
(一)急躁心理
学生在体育比赛问题的方面,很多情况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且过于看重结果,忽略了过程,这种急躁心理,导致学生在面对体育比赛时有烦躁紧张的情绪,最后不仅导致了比赛过程中的心不在焉,也让比赛丧失了它原有的存在意义。
(二)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体育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在比赛过程中应变能力提高缓慢。
(三)偏重结论
偏重体育比赛结果而忽视体育逼死阿德过程,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体育课堂和赛前准备中,学生只知道奔着一个目的,那就是赢,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正内涵,无法真正感受体比赛存在的娱乐性和竞争性。
除此此外,影响小学生体育比赛的一些心理因素还包括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体育比赛前的心理障碍,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
二、引导中学生克服体育比赛的心理障碍的策略
学科价值引导,首先要让学生深刻的明白体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一些体育的趣事、体育明星以及生活中的体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参加体育运动,体育对于我们的人生和生活到底有什么重要得意义,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和比赛。
爱心引导,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运动中的困难。教师特别要关注一些班里的内向的学生和一些学习积极性差的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重新找回对体育运动的自信心,突破自己,提高自己。
兴趣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些有趣的常见的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
目标引导,体育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这个目标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层次性,针对体育薄弱生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还有针对特长生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分个人目标,还要分成小组目标,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体育比赛兴趣的培养以及体育比赛能力的提高。
环境引导,要培养体育比赛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克服学生的心理因素,还要通过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环境,积极采取一些文明友好的课余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体育环境,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同学的热情和温暖。
竞争引导,这是为了激发学生心中的竞争性,通过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建立一些竞争机制,可以促使所有学生去积极地参加,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克服对体育比赛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方法引导,在体育能力训练的同时,教师也要着重的进行一些体育思维方法和比赛技巧的指导,在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培养体育比赛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等。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比赛方面,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人,就要采取诸多的方式和策略去改变他们,做好小学体育比赛活动中的各种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里的障碍,最后让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