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2019-11-27郭少欢
郭少欢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同小学,广东 广州 511475)
一、适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待班里的后进生,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必须因人而异。这个“异”是指不同的、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学生落后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对学习基础较差,但能下功夫的,要耐心诱导,多花时间,交代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还要经常鼓励他们,使其不怕困难,奋起追上其它同学;对接受力较强,但懒散的,要加强远大理想教育,加强纪律性教育;对受家庭影响,或社会影响,无心向学的,要讲清利害关系,分清是非,协助家庭成员共同解决教育子女问题。在这过程中,也许存在这几种情况同时出现,或者没那么明确分清界线的,教师必须头脑清醒、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二、适时。
教育学生的过程,必须因应存在的问题,看准时机。有些问题要解决,需要一针见血;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就必须循序渐进,那怕是一点一滴,一厘一毫,也乐此不疲。当这些后进生犯错误时,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有必要及时指正的,决不留在明天。而那些可以观察一下再决定的就给他一个机会,可以原谅一次的小问题,可以不提,这不是放任,而是“大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小年纪怎能不出现或这或那的小毛病呢?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教师完全可以艺术性处理,留给后进生一个明朗的天空。
人总爱听好话,后进生当然也不会例外。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批评以外,还更应该适时地对后进生以鼓励、帮助。后进生的一次优秀作业,一次完整的课堂回答问题,一次有进步的作文,一次认真的劳动,都可以是鼓励学生的现实材料,而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总是出现的,只要教师睁大自己的眼睛,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完全可以把学生的“精神”提起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对后进生及时的表扬和奖励,比整天的说教,收效大得多。
三、适量。
中下生需要教师的支持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这其中教师也要掌握好火候,不能一统而为之。教师的一句话,一纸奖状,甚至一道目光,一外微笑,都是奖励学生的材料,教师要乐于发现,乐于掌握。另外,每月、每星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让后进生赶有目标,学有典型,提起兴趣。有时其至可以把对他们的要求订得低一些。别人要一百或九十几分才能得到老师表扬的,他只得了六、七十分(只要是进步了)老师也应该表扬他;别人要给每个生字组三个词语,他实在完成不了,就不如让他只组一个词语罢了。让后进生也能尝试达到老师要求的喜悦。有一个学生,他从来都不交作业。有一天,却交来一本作业本。老师把本子打开一看,哪是作业?只是胡乱抄写一些词语。但是老师没有发火,反而在作业本上写上个“好!”字,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位同学。自此以后,这位同学真的按时交起作业来了。
四、适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正所谓:环境可以造人。现今社会,讯息变化万千,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力求各方意见统一,协调一致,构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学生在这种条件下成长,最大有限度地排除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教育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淌若家庭与学校力量不一致,此消彼长,对学生的教育就,收效其微。在统一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认识,团结了力量的同时,还要及时创设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环境,营造教师和后进生和谐的气氛,想方设法与他们谈心,交朋友。比如:你知道他喜欢打球,放学了,篮球场上就会出现你和他的身影;你知道他喜欢郊游,喜欢烧烤,喜欢看电视剧,甚至喜爱港台明星……你就与他谈论这个。有了共通的话题,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无形中就拉近了,老师说的话,他们也容易接受得多了。在学生中,看不起“差生”的现象时有出现。这时,教师一方面要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看法,一方面积极教会后进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排除人际交往障碍,使后进生愉快地与同学、老师交往,从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上赶队。
当然,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有很多途径。只要教师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