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融化心灵,让阳光进来
——也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2019-11-27刘建
刘 建
(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山东 新泰 271200)
罗曼·罗兰曾说:要使别人心中有阳光,就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没错,给予的前提是拥有。给予爱就要心中拥有爱。
爱是阳光,洞穿心灵的阴霾,使人向真向善向美。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教师是爱的天使,不懂得爱学生的老师一定是个不合格的教师。也只有爱,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而现实的状况却让我们困惑不已。我们爱学生,我们一心希望他们能成才成功,可学生不领情,老师的要求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被动的学习,消极地应付老师,甚至阴奉阳违。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一腔热情得不到学生的呼应呢?
爱需要方法。老师要让学生感觉到爱,要以学生接受的方式来爱他们。
民主,平等,尊重——师爱的关键词
尊重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会高高在上,不会威胁或惩罚学生,他尊重学生胜过学生尊重他。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师尊重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人格上,教师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要知道他们能够自己思考和表达,要相信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在平时我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敞开交流。学生脑子里想什么,就让他讲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保证学生学习时充满乐趣。在课堂上,常常采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感受到被别人接受。并给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我尊重他的意见,而且相信他的能力。在这样热烈、愉快、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就会引发情感共鸣,师生的心理才能产生互动效应,呈现出师生的多向交往,师生交往的效率就会更高。
赞美,微笑,倾听——师爱的润滑剂
赞美是最美好的沟通与交流的艺术!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河;老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真诚的微笑,是一种良好情绪的体现,也是待人友好热情的标志。微笑的表情,能够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并愿意与之亲近;而冷酷的面孔,却会让人感到不悦、厌恶,甚至敬而远之。作为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教师,其微笑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微笑教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敢于跟老师说心里话,老师也就能针对实际帮助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克服困难,在挫折中找回自信。微笑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艺术,它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注重心灵的沟通和人格的尊重,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前提,欣赏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化做滋润他们心田的阳光雨露;赞美每一个学生,捕捉他们身上创造性的火花;宽容每一个学生,维护他们情感世界纯真的童心。
听,有两种,一种是入耳的听,一种是入心的听。入耳的听叫“听”,入心的听则叫作“倾听”。倾听与听有着很大的差别,“听”,只能听出话语所表达的字面意思,而“倾听”则可以听出话语之外所传达的信息。比如,学生对老师说,“老师,他们又打我了。”它所传达的信息就有很多:学生感到害怕,需要老师的帮助;他的情绪是紧张的、焦虑的;他与同伴的关系比较紧张;他的性格比较内向等等,如果老师只是去“听”,是听不出这些的,但老师只要去“倾听”,才可能捕捉到这些信息。要听话外音,听语言之外非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这样才能听出主要问题来,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移情,共情,设身处地——师爱的金钥匙
教师的“移情”,一是把学生的感情移入自己的心里,即设身处地;一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学生的心里,即感染学生。
教师对学生所表达出的情感做出了许多适当的情感反应,并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反馈给学生,这种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的做法,使整个交谈活动在一种平等、理解的气氛下进行,学生与教师交流后宣泄了自己对同伴的不满情绪,并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这种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学校的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在交谈中实现移情的做法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并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朝着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
教师感染学生,可以说是教师用贴心的言行,去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主动去体验、去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科学的“感染”,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促进教师传授的欲望,使师生间的心理互动得以激活,师生关系得以优化,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总之,我们老师要用心去叩击学生的心,用情去唤起学生的情,打开学生的心门,在他们的心田上撒播爱的阳光,让爱的阳光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