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27廖秀芳
廖秀芳
(广西桂林市力创小学,广西 桂林 541002)
一、是否每节数学课都要用课件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课件的使用也有其局限性,课件绝对不可能适用于任何场合,任何内容,应从教学内容出发,需则用,不需则弃。如:比较几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的条件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比一比就行了,而且教育技术不单只是多媒体,有些投影仪可能解决的问题,何必劳师动众呢?
二、教学中是哪些地方需要运用课件
(一)课堂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上课之初,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在吸引兴趣注意力方面是最擅长的。
例如:张齐华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的时候,引入时用课件演示:一辆小车的几个轮子做成扁圆形,、小三角形、正方形等,车上的小猴子被颠簸得东倒西歪——在学生的笑声过后,老师提问:这小车为什么会这样?怎样的轮子才不会颠簸?为什么圆形的轮子不会颠簸?这一演示在愉悦中创设了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一种跃跃欲试探索谜底的状态进入了新知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利于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带来困难,而教师采用多媒体动态图象演示,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形象,就能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1.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特点,是本课中一个难点。多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特性,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一特点。操作一:出示一个角,在学生观察之后,动态的使角的两边慢慢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角的两边慢慢变长了,但是角的大小没有变。操作二:把角的两边慢慢缩短,缩短,学生又发现:角的两边虽然变得很短了,但是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化。从而理解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操作三:把角的一边固定,把角的另一边叉开,学生很快发现:角变大了,再叉开,再变大;操作四:把角的两边拉近,拉近,学生发现:角变小了。从而理解了,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比较分析,避免混淆
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时容易混淆,尤其是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透,致使学生运算总是出错。为此,可设计课件:先依次出现长方形的四条边,展开是一条线段,指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是长方形的周长;接着在长方形上逐步着色成面,指出面积是图形所占的平面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时也可避免混淆。
3.构建知识结构,直观形象
数学知识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显得比较复杂,有相邻关系、相反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所以知识的构建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课件“动态演示” 构建知识结构,直观形象。
例如:引导学生建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知识系统时,课件可直接用直观图形以提纲形式展示,先出现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复制一个一样的不规则四边形到右上角,用动画的方式使其中两条边平行,得到梯形,同时可在原图形基础上使用四条边中对边分别平行,得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并列,再牵来平行四边形的边,使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为直角,则得到长方形,使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得到正方形——通过这样一个动态演示提纲式的整体展示,学生对于这些图形的种属关系和联系差异,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很好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系统。
三、课件运用对常规教学的影响
(一)课件形式喧宾夺主
随着教学辅助软件越来越多,制作技术也越来越高,演示的画面越来越美,学生“兴趣”大增。然而“精美”的图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的是外在的形式,而非实质的内容,这样制作的课件就会喧宾夺主,与教学目标相驳。因此,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
(二)削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人格力量的熏陶
教师有两个主要特征对教学效果可以产生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这是任何现代媒体难以代替的。课件以其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吸引学生,但容易淡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人格力量的熏陶。因此教师在运用课件时应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活动、讨论、质疑,让学生从机械的人机对话中走出来。
总之,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熏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