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水肥一体化 引领节水新“革命”
2019-11-27本刊通讯员崔金洲杨小珍
本刊通讯员 崔金洲 杨小珍
天水市委副书记赵卫东、秦州区委书记雷鸣、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逢春陪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党组成员杨祁峰调研秦州区设施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辖16镇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居委会,总人口69.51万人,区域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88万亩,地处黄土梁峁沟壑区,属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5、全省的2/5,是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城市。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受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发展现代农业困难重重。践行新发展理念,走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争取项目
面对水资源匮乏的现实,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多次与省耕管总站沟通,积极争取节水灌溉项目能落地秦州区,解决设施农业水肥不高效、不合理的问题。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多次汇报沟通,省耕管站主要领导多次到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调研,认为在园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在省耕管总站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3月下达了《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部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的通知》,选择在秦州区的杨家寺镇中川村、玉泉镇四方堡村示范推广滴灌(渗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1000亩。
调研考察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任务
项目下达后,秦州区农业农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务会议安排项目建设事宜。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将国内领先的节水灌溉技术引进该区,今年6月,秦州区农业局组成了由分管领导带队,土肥站人员参加的考察组,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节水灌溉、物联网、软体水窖生产企业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考察,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汇报省耕管总站。
6月20日,省耕管总站给秦州区下达资金73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资金到位后,秦州区农业农村局里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以土肥站站长为组长、副站长为组员的《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技术小组》。8月29日,在天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由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实施该项目。公司承诺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0天完成施工。
天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史延春、秦州区副区长张维有、土肥站站长任冬生陪同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一行调研土肥水工作
多方配合保障项目有序开展
秦州区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分为软体水窖/软化水处理设备,远程物联网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首部,田间灌溉控制设备,灌溉管网改造五个部分。灌溉面积463亩,其中包含180座8*50m拱棚、1座80*60m大跨度连栋温室智能化灌溉系统,300亩大田全自动智能化自动灌溉系统,60平方米现代化物联网控制中心一座。
秦州区农业局土肥站副站长唐晨曦介绍说,“项目按照我们招标的技术参数来严格施工”。项目开建以来,唐晨曦都会定期去中川村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合作社负责人何甲奇紧密配合施工方,严把质量关,合力推进施工进度。
何甲奇介绍说,尽管这个项目时间短,任务重,但是不能光赶工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个管道铺设好,尤其是这个首部的安装必须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土肥站全程监督,合作社全力配合,项目施工方严格按要求施工,携手把项目打造成示范工程。
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李云介绍说,沟槽开挖深度80厘米,这个深度冬天不会冻,可以正常使用,回填的时候,先是人工回填厚度10厘米,最后用挖机回填。
智慧农业效果明显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一点对于何甲奇来说深有体会。项目能落地他的合作社,得益于他的合作社位于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在项目实施前,虽然说是他的大棚部分灌溉采用了滴灌系统,但是智能化程度不高,得人工逐个打开阀门进行灌溉。新系统运行后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智能”,只要打开手机上水肥一体化专用App就能进行灌溉控制。用水量,灌溉时间,用肥量等主要指标在手机上显示的一清二楚,再不用跑来跑去开阀门,更不用担心用水量的问题了。
何甲奇觉得水肥一体化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智能化程度高,节水、高效。经过测算,和过去相比,他的灌溉用水节约量达到70%、节肥量达到50%、用工量减少达到80%,预估增产10%~15%。
下一步,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将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潜力,做好调查研究和技术集成,观察记载气象、物候、土壤、种植等信息,科学分析资金投入、用工投入、农产品产量等数据,全面展示水肥一体灌溉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全区掀起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节水新高潮,把该项目打造成全省的示范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