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路径分析

2019-11-27□王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京津冀毕业生校企

□王 娜 徐 丹 冯 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为河北省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拓展空间搭建了多面发展的平台和渠道。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存在问题分析

1.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根据2019 年麦可思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整体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约为62%,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还有待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使技术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产业、行业以及劳动力需求趋势预测,进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供给侧改革,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2.河北省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尚需完善,软环境没有形成氛围。河北毗邻京津,与京津地区相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跨区域的就业创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尚需完善,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另外,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创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来自家庭和社会舆论方面的阻力会比较大。因此,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的转变还需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和环境创造。

3.学历门槛困惑、就业高期望值、跳槽频繁等观念影响高质量就业。由于毕业生供给过剩,很多用人单位不考虑招聘岗位的任职要求,一味追求高学历,无形中给高职毕业生就业设置人为的障碍和困难。另一方面,很多高职毕业生好高骛远,就业期望过高,一心向“钱”看,不愿到基层,不愿从基础做起,稍不如意,就跳槽换工作。课题组对河北部分高职院校调查显示,大概35%的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工作半年内,会选择离职或跳槽,就业的稳定性不高。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的实施路径

1.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政府的就业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是构建就业创业机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保障。第一,应根据河北区域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职类院校进行宏观指导,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规模调整,并引导校企共建共育,紧跟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高职院校自主办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二,通过政府立法、政策支持,提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的精准度。有针对性地开辟高职大学生就业的“专区”。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引导企事业单位摒弃唯学历选拔和录用人才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不断提升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步改变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和能力歧视,为其营造公正、平等的就业环境。第三,构建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河北省环绕京津,三地政府应共同建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有效融合政府和社会人才管理服务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实现资源共通、信息互享,打造一体化就业服务网络。第四,针对创业氛围不浓,应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和教育,营造全民创新创业氛围,以改革创新增活力,以创业促进就业。

2.高职院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全员、全过程立体式教育模式。第一,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任职标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启动“1+X”证书制度,实施“2+1”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第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课堂,运用微课、慕课、蓝墨云班、学习通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技能实践。第三,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文化价值理念等要素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得以体现,潜移默化,实现文化育人。

3.企业。根据要求,应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应当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校企文化交流等合作培养,共育人才。积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各个环节。另外,企业应摒弃唯学历选任的旧观念,根据岗位的实际要求,选聘高职学生就业,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入职后的培训,提升高职学生的价值感和就业质量。

4.高职毕业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毕业生应以战略和市场需要为导向,认清严峻的就业环境与形势,尽可能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灵活就业和多渠道就业。第一,应根据个人特点、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强化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素质。即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程、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第二,要理性全面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客观评估就业环境,做好职业规划,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理性避开残酷竞争,到中小微企业、基层谋求就业机会。第三,应做时代的弄潮儿,积极奔入创新创业的洪流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5.社会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建构覆盖京津冀三地的社会各领域的全方位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与服务网络,搭建跨区域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库,整合就业数据,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就业创业信息和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另外,各用人单位应尽量消除对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歧视,尊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诉求,给予就业创业方面的平等机会,培育社会各界关心高职学生就业创业,为其高质量就业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和包容环境。

三、结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为促进河北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需构建由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高职学生、全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的分动、互动、联动的共建共享有效机制与体制。本文针对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机制建设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力图破除三省市机制障碍,建立适应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的就业创业机制,为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受到就业市场青睐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京津冀毕业生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