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报国志 航空强国新征程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发展综述

2019-11-27航空工业成都所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研制成都

航空工业成都所 / 文

不忘初心,回忆峥嵘岁月来时路,在新中国70年沧桑巨变的图景中,伴随着中国奇迹般的发展,成就了航空工业的壮阔崛起。在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风雨征程中,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所”)始终胸怀航空报国之志,从歼-9飞机打样到歼-7C/D飞机装备部队,从歼-10系列、歼-20飞机研制成功到“枭龙”系列飞机、“翼龙”系列无人机走出国门……这些令世界注目、国人振奋的“中国智造”,展现了素有“中国龙系列飞机摇篮”之称的成都所在砥砺奋进中的厚积薄发,更蕴含了大国崛起的中国力量在复兴之路上的澎湃浩荡。

聚焦战力生成 打造护国利剑

成都所建于1970 年,建所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歼-9飞机研制。20 世纪80 年代,成都所独立承担歼-7C飞机的设计任务,完整地走过了方案论证、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试验、试制、试飞验证到定型装备部队的全过程。1984 年4 月26 日,歼-7C 飞机首飞成功。这一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天候中高空高速轻型歼击机的诞生,使我国从此告别了使用别人飞机的漫长岁月,完成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现役装备差距的重要使命。

1986 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10 飞机立项。成都所协同国内数十个厂、所、院校,有序推进各项高度平行交叉的研制工作,确立并攻克了近距耦合的鸭式气动布局、全权限四裕度电传操纵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数字化设计/制造四大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大批适应新一代战斗机研制的试验、试制和试飞测试设施。1998 年3 月23 日,歼-10 飞机原型机01 架一飞冲天,首飞成功!

随后,在研制全线的拼搏下,歼-10 飞机研制开创了当年定型、当年批量装备部队的先河。根据装备需求和军事变革不断发展,成都所先后完成了歼-10飞机双座战斗/教练机、歼-10A 飞机研制,较快地装备了我国空海军部队;改进研制的歼-10B 飞机,显著提高了对空和对面攻击能力;改进研制的歼-10C飞机,重点提高了空空作战能力;表演型也成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

在2016 年珠海航展上,两架歼-20 战机首秀让观众振奋不已。歼-20 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中远程、重型第四代(国外称“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突出制空、兼顾对面,具有优异的中远程制空作战能力和良好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

歼-20 实现了研制能力的跨越,在态势感知、信息对抗、机载武器和协同作战等信息化作战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同时首次建立了全域覆盖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和试验验证环境,首次实现全三维模型贯穿研制全过程,推进全生命周期无纸化设计、数字量传递、数字化管理。手段和体系的创新,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创造了用超短周期实现首飞的奇迹。

枭龙(FC-1)双座战斗教练机01 架首飞成功

歼-20 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和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歼-20 飞机,正在为我军新质作战力量的生成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军贸市场 抢占产业“高地”

“枭龙/FC-1”飞机是由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全天候、轻型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枭龙”飞机研制首次在军机研制中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模式开展研制,在设计、制造与成品之间全面采用并行工程模式,用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枭龙”飞机创造了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实现首飞仅用23 个月的“枭龙速度”,2006 年被国防科工委列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践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

2017 年4 月27 日,“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成功首飞,增强了“枭龙”系列飞机在国际军机市场的竞争力,打开了“枭龙”系列飞机市场拓展的新局面。

20 世纪90 年代后,成都所瞄准无人机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开启了察打一体无人机自主研制之路,突破了无人机自主起降和飞行、目标快速捕获与自动跟踪、自动攻击等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彼时,航空工业集团决策,由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携手成都所,共闯产业化、系列化、国际化之路。

2017 年2 月27 日,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续写了翼龙无人机新的传奇,创造了国内察打一体无人机飞行和试验的多个“第一”。2018 年12 月23 日,中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翼龙ID 无人机成功首飞,增强了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国际多用途高端无人机市场的竞争力,打开了翼龙系列无人机市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聚焦管理创新 持续开拓进取

近年来,成都所积极创新研发手段和管理模式,建设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协同研制平台、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精益设计平台、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敏捷管理平台,并形成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网络与安全管理中心、虚拟样机仿真中心四大基础中心。在设计师系统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组织、实施流程再造,同时大量运用数字化设计等先进理念,构建了提高飞机自主研发能力的“精益设计、敏捷管理”模式。同时持续改进全新的基于完全产品数字化定义的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国内率先实现了飞机无纸化设计、无纸化制造、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多属性产品数据管理、跨地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等,变革了飞机的研发模式、流程与体系。

成都所通过战略管理、科研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市场管理体系、内控体系、安全生产等管理提升与创新工程,全面贯彻精细化设计,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不断优化全所和各部门战略地图,持续开展面向中层干部和研究室主任的管理培训……多管齐下,持续跟进,提升成都所综合管理能力,找准适合主机所的有效且有益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技术途径,以管理促效率、控质量,用管理出效益,从根本上提高全所科研工作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坚持党建“工程”强化举旗铸魂

持续推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研发、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添砖加瓦是成都所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成都所党委始终以科研生产任务为中心,以“干型号、搞设计、抓项目”的工程管理思维及实践为重点,承接航空工业集团“1122”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目标牵引、责任压实、运行支撑、过程管控、考核评价、持续推进”闭环式螺旋提升的方式,以建立“承接体系、推进工程”项目清单式部署、检查与归总的形式,积极推进“所党委—各职能部门—各党(总)支部”三级联动落实,全面推进“611 党建工程”建设,坚持航空报国初心不懈怠,坚持航空强国使命不动摇,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的融入融合,为成都所履行强军首责、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611 党建工程”包括铸魂工程,有力落实党的政治责任;旗帜工程,有力释放党建政治优势;强基工程,有力夯实基层基础;兴才工程,有力优化干部人才队伍;清风工程,着力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激励工程,有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此外,用好两个“工程助推器”:持续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的融合互促,持续强化“顶层发力、横向合力、纵向给力”的组织保证。

成都所作为我国重要的飞行器研发基地,拥有覆盖飞机设计全过程的百余个专业,在先进气动布局、飞行控制、航空电子综合、虚拟仿真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面向未来,成都所将以“航空报国”的初心定位目标,以“航空强国”的使命笃行路径,以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需求作为导向,以超越自我思维谋远、谋高、谋强,努力为国家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武器装备,用一流装备和服务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翼龙系列无人机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研制成都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摄影
成都生活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数看成都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