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2019-11-27胡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胡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逐渐从人员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含量高、利润高的产业价值链顶端发展,新的经济常态逐步形成。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社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而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接近了普及化阶段。据报道,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 万人,[1]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供需失衡”,一方面是很多大学生择业时的“一岗难求”,另一方面是单位在择人时的“一人难求”。例如一所能解决北京户口的中小学校,会吸引博士学历的求职者,这种高学历毕业生降维竞争的现象,增加了优质岗位的求职难度。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学校的成绩出色,表现优异,但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他们趋之若鹜地奔向一线城市寻找大型企业的岗位,缺少对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探索,导致其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而一些正处上升期的中小企业,能提供较好的发展前景可能因为地域或市场的原因陷入“一人难求”的局面。
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既有来自社会的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倾向。所以在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实现就业思想的积极转变愈发显得急迫与重要。
二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在人本主义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与求职、创业理论的融合,逐渐地发展出生涯指导的内容,成为现今西方国家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从广义上讲就业指导就是在了解求职者主观意愿和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帮助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为求职者提供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求职技能、求职知识,使求职者能够选择最适合的职业。[2]由于求职者社会经历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性,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获得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后做出的选择也将不同。就业指导中帮助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求职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归根结底是要做好思想上的指引。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在多元的择业价值观中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而不止于眼前高薪、安稳工作和舒适环境,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就业指导的目标。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业指导是一项具体的实践和检验标准,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领域和方法在就业指导中能得到扩展和创新,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为前提,相互融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足,最明显的就是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往往会觉得思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枯燥难懂,不能将自身实际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无法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而就业指导作为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必须环节,最贴近毕业生的需求,因为大学生能从就业指导中学习到最实际的技能和知识,会认真思考和实践就业指导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应试教育中的落后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就业技巧,进行生涯规划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境界,端正择业观,将自己的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事业中。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就业指导中以大学生更能后接受的方式完成了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二)完善就业指导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二者有着内在联系,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二者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只注重传授学生求职技能比如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虽然很多高校认识到这一点,在就业指导中增加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但由于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知识理论体系往往都是从西方国家借鉴,所以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是从人本主义,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出发,以实现大学生规划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为目的。这样的生涯规划缺少对大学生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指引,大学生职业理想缺少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融合,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恰恰能完善就业指导的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择业观相结合,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服务祖国和奉献社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行为,例如个人简历信息不真实,面试中不实事求是,不遵守协议等。而企业在选择应届毕业生时,最看重的便是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除个人诚信外还有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等。毕业生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不但会造成毕业生轻诺寡信的形象,还会对高校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毕业生就业大环境。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道德素质。既能使学生在职场中尽快适应角色,又能激励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四 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整合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时,首先应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包括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平台,构建家庭、企业、社会的互动机制,[3]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中的生涯规划、择业策略、职业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大学一年级的生涯规划课上在进行职业启蒙的时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职业理想同国家发展统一;在二三年级的企业实习前引入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内容,使大学生能在实习实践中去验证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正确就业价值观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学习与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在就业指导的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的探索,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更好的就业价值观。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暑期实践、工程实训、企业实习等已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接触工作的时了解行业发展、企业文化和职业发展,深入体会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从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开展生涯测评、职业咨询、面试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未来职业,充分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深化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榜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毕业生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特别是在就业指导中,因为相同的背景和就业环境,大学生最能受到优秀校友的激励,而端正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好的准备就业。所以高校就业部门要强化对毕业生的跟踪记录,挖掘典型就业案例,可以为后续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更能够为在校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同时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榜样事迹,增强榜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开展以“诚信就业”为主题的校友事迹搜集、校友返校座谈等活动,让大学生与优秀校友交流,领略他们的高尚情操,进而更好地鞭策自己,发挥榜样在塑造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职业道德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