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认证的过程装备专业持续改进策略研究与实践*
2019-11-27张永海董华东岳利文陈宇慧刘亚莉许培援
张永海 董华东 岳利文 陈宇慧 刘亚莉 许培援
(郑州轻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建立一种具有“评价-反馈-改进”的反复循环特征的持续改进机制[1],以实现“3 个改进、3 个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活动,以保障培养目标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持续改进,首先要基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与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合理的措施,把评价的结果用于改进,且持续改进形成闭环保持有效运转。
郑州轻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限为6年。为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本专业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和师资队伍3 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满足新时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 持续改进机制
为促进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不断改进、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本专业通过建立一套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反馈机制,不断地从内、外部两条线循环评价过程中获取反馈信息,经过汇总、整理和分析,形成评价结果,为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提供指导和依据,规范和指导本专业的持续改进工作。
二 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1 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持续改进的前提是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改进的基础,改进也就无从谈起。本专业广泛征求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意见,结合我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2017年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符合国家专业建设标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质量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本专业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时空受限、实操受限”的教学实践难题,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出了一套“半实物仿真沙盘+ 计算机仿真模拟+ 线上实习操作+ 企业实习”四位一体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该项目将校内仿真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部分取代“高风险、高投入”的教学实践操作,构建了学生学习和实习实训过程有效量化考核评价的教学和评价体系,确保了实践教学效果,该项目“四塔精制工艺及装备仿真实训”现已建设成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 进一步规范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为提高各主要教学环节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关联,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及考核等主要环节必须制订与毕业要求相匹配的质量要求,并设置明确的质量监控节点[2]。本专业根据工程认证理念,在满足学校、学院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了与本专业相匹配的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同时,结合本专业特点,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2 条毕业要求分解的相关指标点,以及用人单位社会、校友的反馈信息,要求教师继续完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邀请知名教授、行业专家、知名校友开设讲座。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对过程工业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工程进展、人才能力需求、业界状况等信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习动力。
三 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衡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起指导作用,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有效办法[3]。并且毕业要求只有分解到课程目标中才能予以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要与各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相结合才能度量[4]。近几年来,本专业通过对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常态化评价,持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督导专家与专业教师听课法、评分表分析法、学生评教法、学生互评与自评法、课程达成度情况分析法、毕业生座谈法、社会评价法等。
学校督导组专家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提升,往届校友也对此表示肯定。但随着企业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国际合作与谈判也愈加重要。对此,有校友建议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为提高学生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通过与学校多部门沟通,增加了“国际沟通与交流”外教限选课程,争取到了大三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
通过座谈,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可以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但也存在教学速度过快,缺少灵活互动等缺点,希望教师能适当引入板书。经调研后发现确实有部分教师很少书写板书。对此。专业提出要求教师上课采用PPT 授课时,必须结合板书。经后期听课显示,所有教师在上课中均有板书。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提倡所有专业课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授课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求在课堂教学计划中增加课堂讨论环节。
根据在校生和毕业生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提高教授、副教授上课比例,强化课程教学小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帮助、集体拟定考题进行课程建设、选定优秀教材、互助辅导等,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很好地保证了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达到100%,并能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受到学生的好评。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调研,有专家提出本专业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环节中对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的考虑不足。为此,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结合具体事例设定教学情境,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如针对压力容器爆炸事件,让学生去分析讨论,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由于工程伦理意识的缺乏,导致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工程伦理原则与规范,合理地把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等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使其正确的伦理行为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为人类带来健康、安全和福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毕业设计环节,要求指导教师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充分考虑健康、安全、环境等因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力避各种伦理问题的发生。最后在毕业设计完成前,要求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组教师完成相关调查,以考察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
四 师资队伍的持续改进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了解社会需求、结构合理、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满足工程认证要求的根本保障。本专业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逐步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整体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型”比例。针对本专业40 岁以下青年教师职称偏低,部分青年博士入职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工程实践锻炼等问题,选派了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逐步形成了“老、中、青”有效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
同时,鼓励教师自我提升,积极深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选派了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深造或做访问学者,给青年教师以充分的成长和发展空间。通过外出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或进修,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交流等,开阔了教师思路,了解了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本专业从行业中聘请企业专家、工程师承担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任务;聘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邀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学或者举办讲座,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总之,持续改进需要吸纳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任课教师、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的意见和建议,构建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考核方法和保障体系,以使培养目标符合内、外部需求,毕业要求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活动符合毕业所需能力要求。本文结合郑州轻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发展的特点,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持续改进思想为原则,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和师资队伍等3 方面给出了探索性的建设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案,为专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