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图形体积教学为例
2019-11-27卢国文
卢国文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7000)
高年级小学数学图形体积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等,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打下基础。这部分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他们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以及推理论证能力。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氛围中渗透理论知识,并促使他们运用到实践当中,加深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增强体积教学的有效性。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展示多种实例
教材中对体积的描述是这样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一时很难理解,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了解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将其过程演示一遍。教室的空间比较大,部分学生在座位上是无法看清楚的,为了方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投入石子后水的细微变化,教师用投影放大刻度水杯,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水杯上的刻度,有的学生说:“投入石头后,水上升了。”还有的学生说:“投入不同大小的石头时,水上升的幅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借机指出:石头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石头的体积,继而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杯子的体积?可以计算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进行物体间体积的大小比较,加深他们对体积的理解。运用形象化的实例来展示体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出立体图形的全部面貌,还可以进行图形的分割与组成。教材中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采取的是组合多个小正方体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很难将组合后的完整图形想象出来,数学教师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动态演示的特征,将图形的组合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组合的方法以及最后完成的图形。如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概念以及单位的知识,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结果同样大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快速地说出图形的体积,并讲述出其中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都是将小正方体的体积加起来得出结果的,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直接给出一个长方体,该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指名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操作计算机,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再让他们说说自己是如何摆的,提醒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每行有几个小正方体,总共有几行和几层。教师将各种数据进行板书,让学生分析和思考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引出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借助这一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和学生共同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通用公式为底面积乘以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探索,旨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以及层次性,改变以往枯燥的理论性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比如教师将练习制作成微课的形式,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展示各种数据,可以锻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比如教师将体积相关的知识制作成闯关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复习,逐步上升到灵活应用的层面上,这样既节省了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也扩大了复习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逐步拓宽学生思路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闯关数据得到教学反馈,为深化这一部分的教学提供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图形体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快速地突破学习难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几何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