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9-11-27朱烨斌

小学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艺术美美术素养

⦿朱烨斌

小学美术课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为学生的审美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要能够渗透在整个领域中的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人们的条件越来越好之后,艺术教育的地步也在不断的升高,家长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艺术创造的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突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小学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视觉艺术教育,教师需要注重视觉教育,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喜好以及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双眼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模具、范画等工具去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艺术美,去感知大自然中的视觉美,表现美,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性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喜欢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所以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大自然中的事物,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教师还可以采用面具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模仿经典的表情,发挥想象力感受美术的魅力,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来制作面具,发挥自己的想象,既可以用经典的表情,也可以用自己搞笑的表情来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组织学生的审美活动

小学生可以接触到艺术美有很多,比如说儿童文学、儿童作品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品的评价活动,让越深通过参加审美活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敢于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保留审美活动的美好,让学生去回味,让学生努力提升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将四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来评价美术,来完成美术课堂的作业,让学生敢于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作品评价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大多数都比较喜欢看有图画的书本,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小组通过集思广益,每个人都要表达出对艺术美感的欣赏能力,然后再依次进行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师生讨论、师生互教的流程来组织学生参加审美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能够刺激视觉的冲击,不断的欣赏,不断的评价,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展示艺术创作之美,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实际生活与艺术美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美术源于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术丰富多彩,多彩多姿,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学会从自然中获取美感,努力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教会学生从艺术中获取真谛,从艺术中记录生活。引导越深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培养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审美素养。大自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素养的同时要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相机留下生活中的美好,引导学生从德智体美方面去感悟生活,去欣赏生活。但是教师自身也要做一个有心的人,教师也需要自己多拍一些自然中的艺术美供学生欣赏,然后才能有依据带领学什么去更好的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光浏览,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在生活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总之,小学美术课堂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丰富学生的自然感受,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保护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责任感,让学生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时刻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美,美客观存在生活中,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慧眼去观察生活,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猜你喜欢

艺术美美术素养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