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9-11-27刘敏航
⦿刘敏航
对于小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而家长和老师是陪伴他们成长时间最多的人,甚至在学校的时间超过在家的时间。因此,对于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加以重视。
一、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人民经过了传统中国历史的熏陶,对于德育的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后代进行教育的时候,家长或社会都尤其注重德育的教育。社会需要综合性人才,而人才除了有优秀的才能以外,还应该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这就需要从小开始注重德育的培养。在小学的时候就进行正规的和优质量的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在新社会的要求下,不光是只注重能力和学习成绩,对于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德育就是在新社会条件下新的判定标准,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生的课程中,除了要有必要的文化课,还要添加一定量的德育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道德意识。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观念和道德意识有很大的可能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对他们影响很深的人,而教师就是这么一个角色。教师在一个人的一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在小学的时候,小学生的观念和道德意识才刚刚开始萌芽,教师对于他们的引导影响了他们未来观念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同时,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课下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时刻可以以教师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潜移默化引导他们的思想观念。在课堂下,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否则,学生可能会因为惧怕教师的威严,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对教师提问,教师就没有办法及时的为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对学生加以引导。
(二)让德育教学不断的渗透到课堂的教学当中 近年来,德育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重头戏。全国各个学校都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来说,我国主要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依旧脱离不了课堂。在课堂上几乎每个学科都会涉及到德育教育,这些在课堂上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给学生的知识和德育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且,在小学生学习的知识中可以夹杂一些道德行为,通过对这些道德行为的解说,可以让小学生对德育有更深层的理解,并运用到自身行为中,促进德育教育的进行。例如,小学生在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对于语文的兴趣相对浓厚一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具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虽然教师陪伴学生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家长的行为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回到家之后,家长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都会给小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来说,在家庭中由于小学生对于家长的信任和依赖,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已经远超于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面的配合,只有二者都重视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教育最先从小学开始,从小学打下的基础可能会影响人接下来一生的发展。可以说,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是否成才或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并且是逃不掉的一个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应该充分配合,给予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