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11-27陈双贵
陈双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张坪小学,甘肃天水 741020)
引 言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发展语言思维,使他们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朗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朗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
(一)课堂朗读教学缺乏计划性
尽管目前中国大部分小学设置了早晚读课程,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在早晚读课程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小学生不知道早读的目的,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高效朗读。我们发现,不少小学生在早晚读时间段内完成家庭作业,或由于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开小差。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朗读内容和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读,读什么,也不知道朗读后应达到怎样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效率也无法提高。
(二)朗读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采用的方式是引导学生不断重复阅读以加深其记忆,其优点是学生能够熟能生巧,进一步了解学习内容,但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对于学生来说朗读的过程冗长且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阅读兴趣。这种单一化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停留在单纯的完成朗读任务阶段,无法真正专注阅读内容本身,缺乏探索课文真正含义的动力,最终导致小学朗读教学质量低下。
二、小学课堂朗读的基本要求
要提高小学课堂朗读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引导、规范学生进行正确高效朗读,并在进行课堂朗读教学之前,为学生做出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示范。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朗读,即注重规范学生的读音、音调、断句、生僻字的辨认以及句子中的重音分布等,同时要提醒学生读正确课文中的多音字、儿化音以及不同字词组合产生的音变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充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艺术化[1]。在进行朗读教学之前,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预览课文,使学生能够把握朗诵作品的情感基调,确定课文中句子的停连。例如,散文的节奏除了标点符号要停顿以外,一般是两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一停。除此之外,教师要在理解、感知课文含义的基础上准确读出句子的升降调,如升调是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于表示疑问、反问等语气;而降调则是前高后低,语势下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表示肯定赞赏等语气。
三、有效开展小学朗读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准确制订朗读目标,实现层次性阅读
在小学阶段,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朗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规律性和层次性。首先,要做到准确阅读,教师应在朗读教学前为学生范读,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读音及句子的语音语调,确保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无障碍朗读。其次,教师选择的课文难度应符合相应年级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在教学前帮助学生辨识生僻字,介绍课文背景知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知和探索课文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课文后带入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感知文学艺术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将课文熟读精读,加深记忆,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
(二)朗读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需要发挥创新精神,反思朗读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努力创新教学模式,使朗读教学变为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在朗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有进一步的感知理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
朗读教学可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课文实际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选择。例如,在进行人物较多且富有趣味的篇章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是需要渲染气氛、感知人物心理活动的课文时,则可以采用班级齐读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染力;当课文结构相对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时,则需要借助教师引读同时答疑的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文章的语言魅力。总之,不同的朗读教学方式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精心设计,合理地组织安排,使其在课堂朗读教学时充分发挥作用。
(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在朗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尊重学生对文章的不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给予中肯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做到多元化,在综合分析学生整体表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鼓励和认可。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你读得很棒”“你充分体会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等。如果学生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以先指出学生的优点,然后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点会更好”这样的句式来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同时告诉学生,只要多加练习就可以朗读得很好,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在收到教师的积极暗示和鼓励后,学生更容易树立朗读信心,并激发朗读的兴趣。
结 语
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可以将学生带入文章营造的优美意境中。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语言素材、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从教学角度来看,朗读教学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学艺术形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编排设计和学生的充分参与配合,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