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习:高效数学课堂的“助推器”

2019-11-27冷蓉晖

名师在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助推器长方体古诗

冷蓉晖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江苏丹阳 212300)

引 言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可见,练习在课堂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优质、高效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技能、灵动思维、张扬个性,让学生亲近数学、爱上数学、学会运用数学,体会学习的快乐和精彩。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忽视了练习的设计,大搞“题海战术”。这种练习形式机械、重复、单一、刻板,学生只能被动应付,毫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改变这一现状,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精彩[1]。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数学成了“抽象”“复杂”的代名词,加上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其对数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练习更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练习,增强学生完成练习的内驱力,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趣味性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趣味的,从而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让学生从以往的“苦学”走向“乐学”,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屏幕上播放了古诗《春光》的视频内容,学生热情高涨,自然地跟着多媒体课件吟诵起来:“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戏春风。”学生很快又纳闷起来:不对呀,这可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播放古诗干什么呢?心中很是不解。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古诗的内容,并说一说古诗中哪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很快发现“春”这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教师顺势向学生提问:“古诗中的春占全诗总字数(标点符号不含)的百分之几?比全诗总字数(标点符号不含)少百分之几?”问题出示后,学生立即投入计算中,这样的练习富有趣味性,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完成的热情。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合了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知识,这样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实现了各学科的融合,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横生。

二、设计层次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智力因素的不同,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传统的课堂中,很多教师无视学生的差异,布置“一刀切”的练习,结果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无法完成,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早就完成,这样就出现了矛盾,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为他们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水平进行灵活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2]。

例如,在教学“小数简便运算”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分层练习。A层是基础性练习:①0.25×6.85×4,② 17.3×0.5+2.7×0.5, ③ 19.8×0.7-9.8×0.7, 这 些 题 目直接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便可以解决,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B层是发展性练习:①12.5×6.4,②8.2×1.1,③(7.8-1.23)÷4÷2.5,这几道题目稍微提高了难度,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C层是拓展性练习:①14.6×1.2+0.54×12,②0.4×(12.5+2.5)×0.8,这两道题目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综合性,难度较大,目的在于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后,没有设计“一刀切”的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有层次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梯度,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从而获得成功和快乐体验的机会。

三、设计生活性练习,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的学习,重在它的实用性,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数学。而生活性练习的运用,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摆脱以往数学课堂教学停滞于书本的状况,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引入了这样的生活问题:王大伯准备用15.7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个半圆形的羊圈,围成的羊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道题目来自生活,自然可以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对练习的分析,学生发现,要求出半圆形羊圈的面积,首先要求出这个半圆的半径,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题目中告知的“15.7米”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那么整圆的周长就有两个15.7米,即31.4米。然后可以求出圆的半径:31.4÷3.14÷2=5(米),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算出整圆的面积:3.14×52=78.5(平方米),那么这个半圆形羊圈的面积就是:78.5÷2=39.25(平方米)。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学生设计了颇具生活性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散学生思维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设计的练习过于单调,必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练习:有两个长5分米、高3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将它们放在一起,用包装纸包装起来,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显然,这道题目的灵活性比较强,且答案不唯一,因为两个长方体包装盒的拼法不一样,所需要的包装纸数量也不一样,可以将两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上下面靠在一起,也可以将两个长方体的左右面靠在一起,还可以将两个长方体包装盒的前后面靠在一起,有3种不同的拼法,也就会有3种不同的结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完相关的计算公式后,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套用计算公式,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避其免陷入思维定式的误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他们的思维,也能使其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结 语

总之,练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推动课堂发展的“利器”。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从学生的发展要求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的练习,让学生练而不疲,在练习中加深理解,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助推器长方体古诗
制作长方体盒子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拟古诗”之我见
跟踪导练(2)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透视奇妙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