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童话与想象的桥梁
——以《去年的树》教学为例
2019-11-27江丽珠
江丽珠
(福建省柘荣县实验小学,福建宁德 355300)
引 言
童话是什么?童话是梦幻的,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童话世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之一[1]。童话想象是什么?周作人先生在《童话略论》一文中提出:“想象——童话的美学特征。”因此,如何在童话与想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二者“比翼双飞”尤为重要。本文以《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扣紧文体,以解读寻想象之路
童话《去年的树》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用平淡的语言塑造了一只践行诺言的小鸟的崇高形象。小鸟对树的情谊深厚无比,文章留下的想象空间无比丰富。童话作者——日本已故作家新美南吉,童年不幸,从小失去母爱,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常常流露出悲伤的情感主题。《去年的树》蕴含着作者对世事难料、生命无常的惋惜。
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教材”)把《去年的树》编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童话一旦经教科书编者改编或者成为课文,特质就有所变化,即教育性增强,文学性减弱;幻想性减弱,却仍是核心等。因此,站在课文的立场解读《去年的树》,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学段要求和年级目标,同时不能忽视它的文体特征——童话,以此确定童话教学的核心目标[2]。从以上两点出发,通过对《去年的树》的研究解读,教师可以确定“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然后教师通过研读教学目标制订“指南”——课后思考题,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课后第一题指向故事的行文线索;第二题承接第一题,承载着单元语文要素训练——“依托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课后第三题旨在回归整体,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综上分析,“作者对世事难料、生命无常的惋惜”这一主题缺乏“可行性”。“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和“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鸟儿寻找朋友时内心的想法”,这两点是教学“发力点”,也是学生“生长点”。此外,“浅知文本语言平淡这一风格”也具备一定的“可行力”。
至此,教学思路已然明晰:明故事线索,以想象之行体会鸟儿心情的变化;补文本空白,以想象之语徘徊鸟儿的内心世界;品语言特色,以想象之心意会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总之,想象让阅读更加有趣,让童话更加动人。
二、扣紧读写,以朗读得想象之法
“幼稚”“优美”“纯洁”“梦幻”是儿童本性美的特征。“梦幻”“美的感情”“富有诗趣”“天真烂漫的口吻”是童话美的本质。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美学思想是启示童话教学散发浓浓“童话”味的“教学秘方”。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一课,正是引领学生以儿童之本心触摸童话之美,体会、理解树与鸟儿深厚的情感,认识文本语言平淡这一风格。其读写无痕相融、想象朗读无痕对接的教学策略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颇为丰富。
一是紧扣关键字词展开想象。教学伊始,紧扣“天天”一词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去年的树》开头以简洁浅显的语言把读者带进一幅无与伦比的美好画面。王老师以朗读开启教学,以朗读开启想象,让教学就这样干净、简洁地直接入题,让故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缓缓展开。接着,王老师让学生以写扣读,扣紧“天天”一词想象树的模样与鸟儿的外貌,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最后,教学结尾紧扣“看”字引导学生再次品读故事开头,教学回环复沓,学生的情感升华水到渠成。
二是紧扣语言风格展开想象。以浅显平淡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是文章特色之一。王老师抓住文章“提示语简单”这一特点,首先以童话《巨人的花园》来作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再让学生补充故事中四次对话人物表情和心情的词语,以想象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体验;然后,当学生借助想象、补白、朗读感受到了鸟儿内心的丰富情感后,再一次“故技重演”,引导学生认识文本语言平淡这一风格;最后,在教学临近尾声之处,以浅显易懂的概括“用最平淡的语言抒写最深厚的感情”,将语言风格植入学生内心。
三、叩动童心,以演读展想象之美
陈伯吹先生曾说:“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而童话常常不采用严峻的批评方式,因此孩子们爱读童话,它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认为:“这就是所谓教育的艺术吧!”当童话被选入课本后,教育性增强了,童话教学如何彰显教育的艺术性呢?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吗?显然不行,那是说教,与童话作品的教育方式背道而驰,那样做就让童话课文不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因此,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品读环节过后,教学如何再进一步,让这一情感植入学生内心,发挥童话的育人价值呢?演读,即讲故事,能够有力地“推波助澜”,而且符合儿童认知心理与审美情趣,也是课后练习的要求之一。
教学之初,在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环节,教师出示“小鸟找寻图”(如图1),引导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故事便有了整体的印象。品读环节过后,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小鸟找寻图”,按人物出场顺序,把故事讲得较为完整,这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
因此,讲好故事,真正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植入学生内心,还需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童话是“童心”的创作,当童话叩动儿童之心,当童心展示童话之美,当学生化身小鸟,当学生动情演绎,这便是情的沟通,心的交流。这份美好的情感必将在学生心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结 语
如果说童话是学生迈向文学类作品阅读的大门,那么,想象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如果说童话是一艘驶向快乐学习语文的小船,那么,语文教师便是一盏引航灯。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立场解读童话类课文,将想象、朗读贯穿童话教学始终,将让童话教学散发浓浓的“童话”味。